2021-03-01 17:06 | 來源:網易新聞 | 作者:俠名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曾經有位老基金經理對我說,投資大部分時間都是很痛苦的,每天不是糾結買少了就是難受買多,只有在做整體回顧的時候是開心的。”...
“曾經有位老基金經理對我說,投資大部分時間都是很痛苦的,每天不是糾結買少了就是難受買多,只有在做整體回顧的時候是開心的。”這是雪盈交易用戶@伯言2020 在分享2020年投資總結時說的一句話,很多雪盈客戶在2020年獲得了非常不錯的收益,同時也通過雪球曬出了自己的年終總結。下面是@伯言2020的總結分享,他通過20%的交易創造了80%的收益,這一結果的背后有太多的思考想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看了有所收獲。
以下是雪盈交易用戶@伯言2020的分享內容:
一、投資回顧
曾經有位老基金經理對我說,投資大部分時間都是很痛苦的,每天不是糾結買少了就是難受買多,只有在做整體回顧的時候是開心的。
2020年是收獲的一年,累計收益達到了247.89%,是我個人股票投資歷史收益最高的一年。也要先感謝@雪盈證券 有這么好的報告系統,讓我第一次能深度的回顧這一年的投資。
在收益之外更可喜的是風險指標比較好看:最大回撤為17.7%,29天完成最大回撤修復。投資日勝率達到了60.92%,夏普達到了2.84%。
在收益歸因上可以看到159%是由選股貢獻的,另外行業配置也貢獻了70%的收益。倉位調整貢獻不大,因為今年始終在90%以上倉位運行。
而在行業收益貢獻上,主要是由科技股貢獻。也就是我的三只長線股:微盟集團、心動公司和騰訊。另外在金融、制造業和原材料股上也有比較大的超額收益。但是在消費、醫藥和電信等領域是負的收益貢獻。或者簡單點說今年的消費、醫藥、新能源車、半導體、光伏、比特幣等一個都沒抓住。我覺得這也是股市的魅力所在,你不需要懂那么多公司,只要懂一點點的領域,也能賺錢。
在個股選擇上,即使今年提醒自己一定要謹慎交易,長期持有看好的公司,但仍然換手率達到了7倍,一共交易了48只股票。但是業績貢獻超過5%的只有6只,如果刨除掉打新的10只股票和6只主要收益貢獻股票外,有16只股票賺錢并且還有15只股票是虧錢的。也就是說從結果上看那些交易都是浪費錢浪費時間。如果能把精力和倉位集中放在其中的部分股票中,效果可能比這樣要好很多。
但是這個轉變我已經嘗試了兩年了,仍然轉型的比較費力,因為我習慣了有看好的就先隨便買點,然后有空再研究或者覺得錯了就賣,標準的用交易上的取巧來取代思考上的懶惰,如果不是有這樣一個明細報告,我都不知道這些總得下來都是再白費我的精力和倉位。
在投資策略上,仍然比較好的堅持了左側買入,布局優質非熱門股的方式,在投資上主要主要關注“天下苦渠道久矣”這一主題,選擇了去中心化的微盟、有贊,選擇了去渠道的心動公司,選擇了壞渠道轉型好渠道的諾亞財富,甚至中遠海控除了航運漲價外都還有端到端的預期。
另外在雪球上也抄了一些好作業,典型就是@堅信價值 熊貓的BPY,吃到了分紅還賺到了漲幅,無比幸福。一位球友強烈推薦的百度,雖然時間短,但是已經有了一定盈利。倉老師的API底部有了建倉機會,也吃到了一定漲幅。
另外從8月份開始布局經濟復蘇的方向,今年在紫金礦業上賺到一些,明年一季度計劃在這個方向上布局更多,但由于周期股我不是很懂,所以傾向于用基金來代替,比如工銀金融地產。
在整體組合的構建上今年上半年超過50%都是科技股,下半年開始進行一些均衡配置,但是一直缺乏消費股的配置,因為實在找不到價格合適又喜歡的標的(結果證明我錯了,我覺得貴了不敢買的標的仍然還能翻一倍)明年計劃更加均衡一點,即科技、消費、周期都配一點。今年的收益主要是由于選股貢獻的,但是比較好看的風險指標主要來源于相對均衡的組合配置,因為回顧我前五大持倉,今年均有超過30%以上的回撤且修復周期大都在60天以上。
二、今年收獲
今年是我投資上收獲很大的一年,主要原因有三個:
1.開始記錄自己的投資了,今年看了希瓦推薦的一本書《大錢細思》,里面提到了一個馬后炮效應。詳細內容見:避免馬后炮認知偏差
“馬后炮認知偏差,就是很多事情你在事后看都會有一種無可避免的宿命感。這種認知偏差在比特幣和騰訊股票上表現得最淋漓盡致,很多人以為自己與成功投資騰訊之間的距離就是一個港股賬戶。于是你的投資史就變成了一部漫長的悔恨史——天哪,我怎么錯過了騰訊,明明當初十分看好;天哪,我怎么沒有買房,明明知道房價會漲;天哪,我怎么沒有買比特幣,明明當年5分錢一枚;天哪,我怎么……明明……
而T神要告訴你一個真相:明明并不明明。
你每天可能會對100家公司起意,其中可能大約有兩三家公司最后牛到了天上。但是你怎么就把剩下的97家公司給忘在了腦后,而選擇性地去懊悔那些極少數的錯過的機會?從概率上而言,你更容易投資到不牛的公司”
在看過這篇文章后我開始認真寫月報并且隨時記錄我的投資思考與操作并發表在雪球上,這對我幫助很大,不但讓我對自己的投資認識更清楚,更客觀,讓我意識到很多機會來的時候我沒抓住是因為我沒準備好,當時的我沒有能力賺那個錢而不是運氣不好或者大意了。并且也讓我在雪球上交到了很多朋友,讓投資的路上更有趣。
2.通過對湯蒙以及@Sorrymaker 等人的學習,意識到了右側投資也很重要,能極大的提高資金效率并且降低回撤,而低回撤也會更加有利于拿的住從而獲取更高收益。左側投資有幾個比較大的問題:選錯公司會虧很多,即使選對公司但可能要等很久才賺錢,買入點很難是最低點,很可能要經歷比較大一個回撤。當然左側也有很多好處,最大的一個好處是可以買到足夠的量。因此對待不同的投資標的可以根據自己的認知自信程度與標的成交量以及資金屬性等多項指標來看是左側還是右側。舉個典型例子,在人瑞人才、康寧醫院或者我去年買微盟的時候就得偏左側一些,因為成交量小且明顯低估隨時會暴漲,因此要在底部買到足夠的量。但是另外一些標的比如百度、騰訊、紫金礦業等右側一些可能是更合適的方法。
3.弱化PE、PB。更多的去看自由現金流的質量,這點我還在學習中,就不贅述了,感興趣可以多看看大道的理念和@倉又加錯-Leo 的實操來學習。
三、對未來的展望
在做策略時候我比較認同東吳證券陳李的思路,傾向于長期(3-5年)看賽道,中期(6-12個月)看風格、短期(6個月以下)看命的思路,再結合一些主觀的估值感受來做投資。
2020年是個很好的年份,基本上好賽道全被選出來了,如果今年沒怎么漲的行業那就是賽道不行,未來投資主要盯著這些賽道就好了,當然賽道不好不代表沒有好公司,但那是高手的打法,這種需求我一般通過買基金來實現,自己還是做一些簡單的投資。
而在風格上我傾向于提煉年度關鍵詞的做法,如果說2018年是去杠桿、2019年是穩杠桿、2020年是疫情,那2021年關鍵詞應該是疫情后,雖然疫情仍然有反復,但是疫苗已經出來了,玩過瘟疫危機的朋友都知道,一旦疫苗被研發出來,那離結束也就不遠了。
疫情后會來帶來什么呢?從宏觀的邏輯上是全球經濟復蘇、貨幣寬松政策逐漸退出。從微觀的邏輯上看是經濟復蘇后企業和居民有錢了會去干嗎,疫情期間加速成長的一些方向如云計算、社交電商等會不會繼續發展,甚至隨著實體企業恢復經營收入增加拿到更多的訂單和預算額?居民普遍收入恢復后會受賺錢效應更多投入資本市場還是更多用來提升消費?這些都是可以持續觀察的點,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疫苗沒啥用,2021年主題詞還是疫情甚至是看不到希望的疫情,那可能是另外一個方向。
但無論如何2021年貨幣政策邊際寬松的可能性很低了,因此懟估值的空間已經不大了,雖然市場應該不至于從關注不可證偽到關注無法證實,但扎實的基本面和盈利會成為更重要的關注點。
四、關于一季度
在美國市場,有個專門的術語解釋這樣的樂觀,“一月效應”。1928年至今,標普500指數在一月有61%上漲。且一月漲幅大至為其它月份均值的三倍。而在中國也一直有春季行情的說法,雖然從企業經營的角度講是沒理由的,尤其在中國由于春節的存在春季往往是增長最少的一個季度。
但是這可能是比理性更寶貴的地方,它體現了我們股民,無論世界多么慘淡,我們依然抱有樂觀的心態,我們總會勇敢的在開年投下買入的一票,永遠相信未來會更好,希望2021年大家繼續發財。
【盈家故事】來自于雪盈用戶們主動分享的投資心得
雪盈歡迎更多的投資人來分享自己的投資經驗以及故事,愿大家都能成為交易的大贏家!您的文章內容納入“盈家故事”之后,您將會獲得雪盈證券提供的限量版禮品一份!
如您有內容分享,請直接在雪球上發布文章并@雪盈證券 或直接私信聯系!
風險提示及免責聲明:證券投資都會涉及風險,投資者須對任何自主決定的投資行為負責。本文中的所有觀點僅供參考之用,不構成對閱讀者的任何投資建議,雪盈證券也無需對因本文內容所引發的直接或間接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