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26 07:38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高偉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快報》注意到,去年共有22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出現了下降,其中有6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縮減幅度超過60%。國融基金管理規模一年縮86.85%,高居規模縮水榜之首。...
《電鰻快報》 文/高偉
剛剛披露完的基金2020四季報,曝光了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的變化。《電鰻快報》據同花順iFinD數據,國融基金管理規模一年縮86.85%,成為規模下降幅度最大的基金公司。
國融基金規模逆勢縮水
天相投顧數據顯示,2020年四季度公募基金(含聯接基金)總體出現凈申購,凈申購6433.79億份,凈申購比例為4.04%。2020年,基金發行市場火熱,全年新成立基金發行份額突破3萬億份,創歷史紀錄。同時,爆款基金頻出,40只基金發行份額超過100億份。
在一片大好的背景下,卻有基金實現了規模的逆勢縮水。《電鰻快報》注意到,去年共有22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出現了下降,其中有6家基金公司的管理規模縮減幅度超過60%。國融基金管理規模一年縮86.85%,高居規模縮水榜之首。
據同花順iFinD數據,截至2020年年底,國融基金公募管理規模僅有1.07億元,較年初縮水86.85%,在143家持牌機構中,排名倒數第四位;且公司旗下6只基金皆為“迷你基金”,規模最大的一只資產凈值不過0.43億元,最小的一只僅有340萬元。具體來看,國融基金旗下共有6只混合型基金,截至去年年度總份額為0.71億份,與年初的7.71億份相比下降了90.78%。
侯守法“失諾”陷危局
2021年1月7日,國融基金發布了一份高級管理人員變更公告,現任公司首席信息官王占祥被聘為公司總經理,“自新任總經理任職之日起,董事長侯守法先生不再代為履行總經理職務”。《電鰻快報》發現,將首席信息官聘為總經理在公募基金行業極為罕見。而從公告內容來看,在被聘為國融基金總經理之前,王占祥的管理經驗主要限于技術部門,從未有過公募基金的投研與管理經驗。王占祥具有基金從業資格,但在“是否經中國證監會核準取得高管任職資格”及“中國證監會核準高管任職資格的日期”等兩欄,皆為空白。《電鰻快報》認為,王占祥被破格提拔,不是因為其工作能力,而是國融基金實控人、董事長侯守法迫不得已的選擇。去年7月18日,前任總經理李宇龍辭職之后,總經理之職即由董事長侯守法代任。眼看期限就要到了,才不得不行此權宜之計。
尤為注意的是,由于公司管理規模非常小,國融基金本身也因股權激勵承諾不兌現而名聲在外。一方面,公司優秀人才不斷流失,另一方面很難吸引圈內優秀管理人才加盟。
國融基金成立于2017年,國融證券與上海谷若投資中心(有限合伙)分別持股51%和49%。其中,國融證券成立于2002年4月,北京長安投資集團公司實際持有其71.33%的股權,由于侯守法又實際持有長安投資100%股權,因此,他同時是國融證券及國融基金的實控人。上海谷若成立于2016年2月,是國融基金實施員工股權激勵的持股平臺公司。侯守法在一份對中國證監會出具的《關于落實國融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員工股權激勵的承諾》中確認,長安投資“持有上海谷若90%的合伙份額”,其“持有的合伙份額擬作為國融基金實施員工股權激勵的主要來源”,并且承諾“自國融基金成立之日起三年內,將根據屆時的法律法規等規定及相關監管要求落實員工股權激勵計劃”。然而,截至2021年1月,國融基金成立三年半有余,侯守法對證監會做出的上述承諾仍未兌現。上海谷若的股權結構仍是:長安投資持有90%股權,長安投資全資子公司北京長安德瑞威投資公司持有10%股權。
業內人士表示,由于侯守法未能執行對員工及監管層許下的股權激勵承諾,國融基金創業團隊幾乎已經全部辭職,這是導致公司規模不斷縮水的根本原因。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