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27 08:07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林妍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快報》注意到,愛威科技研發人員變動明顯,2019年公司研發人數為136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29.25%,相較于2017年、2018年均保持在84人增幅較大。...
《電鰻快報》文/林妍
近日,愛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威科技”)在科創板成功上會,然而其人事背后的玄機卻不容小覷,尤其是發明人離職、售后變研發、獨董走馬燈等。《電鰻快報》就相關質疑已經向公司發去求證函,但至今也未收到回復。
人員變化的背后,到底有什么玄機?
發明人集體離職
作為一家沖擊科創板的公司,其穩定的研發能力十分關鍵。但愛威科技卻犯下了大忌。據《電鰻快報》觀察,愛威科技的核心技術是在行業通用技術上的原始創新與改良,已產生收入的發明專利54項,部分為境內外相同專利。而值得注意的是,22名發明人中卻有14人已離職。
按時間倒序看:2019年,醫學檢驗工程師鐘志宏因個人原因離職,而他在公司已經供職長達12年;2017年,研發工程師梁光明、王職軍,機械工程師危加勝、甘建偉均因個人原因一起離職,當年還有產品總監常浩辦理退休;2016年,軟件工程師肖汝因個人原因離職;2015年,又有4人離職;2014年一名機械工程師離職;2012年又有兩名工程師離職。
“核心研發人員大量離職,對公司研發的影響不容小覷。”業內人士表示。但談及影響,愛威科技表示,上述已離職人員并非公司核心人員,相關崗位均有可替代人員,不會對公司研發造成重大不利影響。
售后變身研發
《電鰻快報》注意到,愛威科技研發人員變動明顯,2019年公司研發人數為136人,占公司員工總數的29.25%,相較于2017年、2018年均保持在84人增幅較大。公司給出的解釋是:一方面是公司2019年整合成立儀器研發部,新增了部分研發人員;另一方面公司為了及時滿足客戶對產品檢測效率、可操作性等提出的新需求,公司將部分有經驗的售后人員調整至研發部門。
售后人員變身研發人員,這的確讓公司的“研發”有著太多的水分。換句話說,愛威科技憑借這樣的研發沖擊科創板,確實有濫竽充數之嫌。
愛威科技時隔兩年卷土重來,公司選擇轉道科創板,本次擬募資3.80億元用于醫療檢驗設備及配套試劑耗材生產基地技術改造與產能擴建項目、研發中心升級建設項目、營銷網絡升級與遠程運維服務平臺建設項目。
“重銷售、輕研發”往往會讓企業失去競爭力,使企業走向下坡路,但企業這種售后變身研發的現象,實則是掩耳盜鈴之舉。
獨董三年換掉5人
三年間更換了五個人,這就是愛威科技獨立董事變動的頻率。
據《電鰻快報》觀察,因同時擔任五家上市公司獨董被問詢的獨立董事周蘭,在2018年2月24日辭去職務;同日,愛威科技獨立董事鄭麗惠也因個人原因辭去職務。2018年3月,愛威科技2018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補選吳壽元、陳石明為獨立董事。近兩年后,吳壽元、陳石明兩人又于2020年2月6日因個人原因辭去獨立董事職務。時隔20天之后,愛威科技宣布補選趙憲武、胡型為第三屆董事會獨立董事。但是此次補選后不到一個半月,4月3日,補選的獨立董事趙憲武也因個人原因辭去職務。之后在2019年的年度股東大會上,選舉陽秋林為愛威科技的獨立董事。
也就是說,自2018年至2020年遞交科創板招股書前夕的三年時間內,愛威科技的獨立董事更換了有五人之多,甚至有任職不到一個半月的,公司治理是否存在問題、到底是何原因或值得更深入了解。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