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13 09:09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俞立嚴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達159.7萬輛,同比增長7.7%,實現2018年5月以來的最強正增長。對于和中汽協數據的差異,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解釋稱,乘聯會統...
8月11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下稱中汽協)和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下稱乘聯會)分別發布7月國內汽車銷售數據。由于統計口徑不同,中汽協數據顯示,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8.5%,乘聯會數據顯示,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增長7.7%,均為2年多來最強正增長。業內專家分析稱,中國車市出現較強反彈的主要原因是受疫情影響消費需求延后,國內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在7月得到較大程度釋放,車市拐點是否真正到來尚待觀察。
中汽協數據顯示,7月中國汽車產銷形勢總體穩定,產銷量分別為220.1萬輛和211.2萬輛,同比增長21.9%和16.4%。其中,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8.5%。
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中國乘用車市場零售達159.7萬輛,同比增長7.7%,實現2018年5月以來的最強正增長。對于和中汽協數據的差異,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解釋稱,乘聯會統計零售與批發2個口徑,中汽協主要統計批發口徑。
“7月是傳統的汽車銷售淡季,往年僅比春節月份銷量高。”汽車行業分析師梅松林表示,受疫情影響消費需求延后,7月較大程度釋放了國內消費者的購車需求,在2018年和2019年的低基數基礎上,出現2年多來最強正增長。
梅松林認為,斷定中國車市迎來拐點還為時尚早,只能說車市基本恢復到疫情發生前的狀態,目前尚處長周期的低位態勢。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車市開始回暖,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也結束“四連降”,在7月實現觸底反彈。中汽協數據顯示,7月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為58.5萬輛,同比增長4.5%;市場份額達35.1%,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但環比6月提高1.7個百分點。
“總體來看,目前自主品牌市場份額處于觸底回升階段。”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二季度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下降,主要原因是受合資品牌的擠壓。
各大自主品牌車企公布的7月銷售數據顯示,一汽紅旗7月銷量突破17500輛,同比增長99%,實現今年以來“七連漲”;長安汽車自主板塊7月銷量為12.35萬輛,同比增長達49.9%。2家企業均實現高增長。
此外,吉利汽車7月銷量為10.52萬輛,同比增長15%。長城汽車和奇瑞集團7月銷量分別為7.83萬輛和5.59萬輛,分別同比增長30%和14.2%。廣汽乘用車、上汽大通、比亞迪、江淮汽車乘用車等7月銷量均同比增長。
“自主品牌表現向好,原因為中西部地區消費者購買力回升及第三產業逐步復蘇,這種態勢在7月逐步顯現。”崔東樹分析。
新能源汽車成為車市中的績優板塊。乘聯會數據顯示,7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為8.3萬輛,同比增長28.3%,環比下降3.7%。其中,插電混動汽車銷量為1.6萬輛,同比下降7%;純電動汽車銷量為6.7萬輛,同比增長37%。7月電動汽車高端化趨勢明顯,特斯拉以1.1萬輛保持純電動領域銷量第一;比亞迪新能源總銷量達1.4萬輛,居新能源汽車第一。以蔚來、理想、小鵬、威馬、合眾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表現亮眼,批發總量達1.4萬輛,同比增長174%。
乘聯會預計,下半年微型電動車銷量有望大幅回升,因為配備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等低成本措施逐步啟動,低價新車推出較多。同時,近期相關部門啟動汽車下鄉宣傳工作,有望推動下半年新能源車持續高增長,進一步促成未來數年新能源車高增長的新周期。
中汽協副總工程師許海東表示,新能源汽車銷量在之后數月將保持相對穩定的增長,預計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銷量為110萬輛。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