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04 09:40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韓遠飛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產業應用上,冉承其表示,北斗基帶芯片28nm工藝芯片已經量產,22nm工藝芯片即將量產。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
隨著北斗三號建設全面收官,下一代北斗的建設發展也提上日程。8月3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主任、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新聞發言人冉承其透露,2035年前我國將建成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而5G與北斗的融合也有望催生出新興產業,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發布會上,冉承其介紹說,10余年來,北斗三號攻克星間鏈路、高精度原子鐘等160余項關鍵核心技術,突破500余種器部件國產化研制,實現北斗三號衛星核心器部件國產化率100%。北斗三號性能指標先進,全球范圍定位精度優于10米、測速精度優于0.2米/秒、授時精度優于20納秒、服務可用性優于99%,亞太地區性能更優。
在產業應用上,冉承其表示,北斗基帶芯片28nm工藝芯片已經量產,22nm工藝芯片即將量產。10年來,我國衛星導航與位置服務產業總體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2019年達到3450億元,2020年有望超過4000億元。目前,北斗相關產品已出口120余個國家和地區,向億級以上用戶提供服務。
當天,北斗官方再發布5類服務的接口控制文件。至此,北斗系統發布的接口控制文件已覆蓋全部7類服務。
關于下一代北斗建設,冉承其介紹說,2035年前將建成更加泛在、更加融合、更加智能的國家綜合定位導航授時體系,為未來智能化、無人化發展提供核心支撐,融合新一代通信、低軌增強等新興技術,大力發展量子導航、全源導航、微PNT等新質能力,構建覆蓋天空地海、基準統一、高精度、高智能、高安全、高效益的時空信息服務基礎設施。
對于北斗未來的發展,冉承其看好“北斗+5G”的融合發展。他表示,5G和北斗具有天然融合性,從互聯網到物聯網時代,北斗和5G、人工智能、新興技術等的融合,會催生出新興產業、行業,帶來新的經濟增長點。
“比如高精度應用到風力發電,能提高20%以上的效益。”冉承其表示,目前中國企業正在致力于把北斗高精度應用和5G融合,在自動駕駛、互聯網汽車方面作很多創新應用,無人化、智能化一定是“北斗+5G”帶來的新變化。
事實上,眾多上市公司早已開始布局。如北斗領軍企業北斗星通,記者致電公司戰略發展部獲悉,公司非常看好“北斗+5G”的發展,目前正在積極拓展“北斗+5G”業務,主要圍繞5G宏基站、小基站的應用提供陶瓷元器件、授時模塊等元器件。隨著5G物聯網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公司基礎產品的市場空間將更加廣闊。
又如華力創通,公司聯合銀河航天、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已完成5G上星試驗,其優化的5G信號體制單終端峰值通信速率為900Mbps,達到世界領先水平,為我國5G增強型技術和6G技術發展探索了新的方向。
再如合眾思壯,公司已發布“北斗+5G融合創新應用”方案,成為時空信息領域首個具備實際應用價值的5G應用方案。該方案利用5G原有的時空信息服務高帶寬、低延時、高安全性等特點,在工程機械等領域有著廣泛的需求。
更有上市公司已經在“北斗+5G”領域取得實效。海格通信表示,公司正在積極推進“北斗+5G”戰略,加大在北斗、衛星互聯網、智能化無人系統、5G等業務領域的布局。此前公司的全資子公司海格怡創中標中國移動設備項目,確認中標金額預計8.98億元,有力地拓展了在“北斗+5G”新基建領域的布局。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