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20 08:41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高偉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電鰻快報》注意到,7月16日,白酒股全線重挫,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多只個股跌停;截至當日收盤,貴州茅臺暴跌7.9%,市值蒸發1739.94億元。...
《電鰻快報》文/高偉
到底還“喝不喝”貴州茅臺?這是上漲周末投資者最關注的問題。“茅臺變味了,但其股價沒有變味”,這種判斷已經在二級市場有反應了。《電鰻快報》注意到,繼7月16日貴州茅臺大跌7.9%且市值蒸發1700億元后,7月17日其股價回暖,當天回漲2.11%。尤為注意的是,機構資金再次出現了義無反顧的凈買入。
股價止跌回漲
《電鰻快報》注意到,7月16日,白酒股全線重挫,五糧液、瀘州老窖等多只個股跌停;截至當日收盤,貴州茅臺暴跌7.9%,市值蒸發1739.94億元。而在7月15日晚間,人民日報旗下新媒體平臺“學習小組”刊文《變味的茅臺,誰在買單?》,酒是用來喝的,不是用來炒的,更不是用來腐的。要讓商品價值回歸市場,不再成為權力的供品。據悉,刊文全文字數和當日茅臺1740億市值蒸發數相當,因此也有人戲稱:一個字一億元。如此,這個刊文真是威力無窮啊!
實際上,貴州茅臺有著中國股市第一大牛股的稱號,今年以來貴州茅臺股票價格依然屢創歷史新高,并創出了1787元的歷史價格水平,對應總市值超過2.2萬億,成為A股市場第一高市值的上市公司,過去多年A股第一高市值的上市公司是工商銀行。然而,一年多前,袁仁國落馬,拉開了茅臺的反腐序幕。2019年5月22日,貴州省紀委監委通報,茅臺集團原董事長袁仁國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將茅臺酒經營權作為拉攏關系、利益交換的工具,進行政治攀附,撈取政治資本。其妻子、兒女、親屬也違規經營茅臺酒牟利達數億元。據相關統計,一年多時間里,茅臺已有10余名高管先后落馬。這或許是《變味的茅臺,誰在買單?》的真正用意。
不過,A股市場眾多上市公司之中,貴州茅臺的護城河很寬,持續盈利能力很強,在A股市場中,似乎很難找出另一家類似貴州茅臺的牛股身影。憑借著白酒龍頭地位以及稀缺核心競爭力優勢的貴州茅臺,同樣備受機構投資者的偏愛,多年來機構投資者抱團取暖,也是推動貴州茅臺股價長期上漲的原因之一。
7月17日,貴州茅臺又出現了回暖,股價上漲2.11%,企穩跡象明顯。
機構資金殺“回馬槍”
在貴州茅臺股價深跌時,機構資金確實也扮演了殺跌的角色;但沉靜之后,機構資金還是選擇了“轉身”。據同花順數據顯示,7月16日,有6.92億元的資金凈流出,大單凈流出10.94億元。7月17日,雖然貴州茅臺股價上漲有限,但資金也出現了回頭潮。當天,資金凈流入6.21億元,與上一交易日相比,幾乎凈流出資金全部返回;大單凈流入4.98億元。
“物以稀為貴、供不應求,這些最簡單的道理,就是我投資茅臺最基本的邏輯。”有私募基金明確表示,正因為稀缺給了茅臺很寬的護城河,茅臺酒的毛利率在93%以上而白酒的平均毛利率約為69%。同時,茅臺的稀缺也賦予了它收藏屬性和金融屬性。另據廣發證券測算,預計未來五年(2020-2024年)高端酒需求年復合增長率將達到15%以上,目標產量為10萬噸以上。根據茅臺酒廠的產能規劃,預計2020年茅臺酒產能擴容至5.6萬噸之后,中短期內將不再擴張,茅臺未來的稀缺性將越來越高。按茅臺酒五年一個生產周期計算,2019年生產的茅臺酒基酒,大約將在2024年投入市場。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提醒道,目前茅臺酒用來喝的只有40%,用來投資收藏的要占60%,且趨勢是真正消費的量越來越少,收藏起來的越來越多,未來可能會進一步發展到3.5:6.5。品牌管理專家、九度咨詢董事長馬斐也認為,茅臺酒每年一半的銷量都還存儲在各個環節,并沒有用于消費。這無疑是一把雙刃劍。“投資和收藏越來越多,會階段性推升茅臺的零售價和股價,但長期來看,會讓泡沫變得更加巨大,一旦消費和投資收藏到了3:7,那就比較危險了。”朱丹蓬表示。
如果茅臺能一直持續漲價的邏輯受到破壞,茅臺的投資和收藏需求會不會受到特別大的影響?此前的囤貨會不會變成恐慌性拋盤?
在龍贏富澤資產管理(北京)有限公司總經理兼投資總監童第軼看來,作為一個有定價權的公司,茅臺估值還是合理的,被點名以及一些政策方面的調控,本質上是要抑制價格的過快上漲,打破這種預期從而減少囤積,就跟房子一樣,限購限貸并不是要讓房價跌沒了。
滬上某中型私募人士也表示堅定的持有茅臺,可能會賣出其他白酒品種,但不會賣出茅臺。“茅臺是非賣品,茅臺不能言頂,業績還會往上走的,只不過今年漲的多了,有些內資在賣。調整深就是機會,按市場現在這個資金量,估計不會調整太深,能調整個10%-20%,應該是機會。”該人士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