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6 08:41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李苑 陳芳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壯大實體經濟新動能方面,將提升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和平臺“賦能”水平,增強數字化轉型能力供給,降低轉型門檻,培育產業平臺化發展,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打...
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15日公布的《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下稱《意見》)提出,將支持15種新業態新模式發展,提速數字經濟,激活消費新市場、培育壯大新動能,為經濟高質量發展蓄勢助力。
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我國已進入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階段,引導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要破除慣性思維,推動制度供給改革,打造發展新優勢和新機遇。
《意見》提出數字經濟新業態新模式15大重點方向,并明確4方面主要支持舉措。
在激活消費新市場方面,將健全完善與線上服務新業態新模式相適應的制度規則,創新服務模式供給,培育線上教育、互聯網醫療、線上辦公、數字化治理等線上服務新業態。
在壯大實體經濟新動能方面,將提升數字化轉型公共服務能力和平臺“賦能”水平,增強數字化轉型能力供給,降低轉型門檻,培育產業平臺化發展,加快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園和產業集群,發展基于新技術的“無人經濟”。
在發展新個體經濟方面,將推動完善保障制度,推廣線上線下融合服務,促進自主就業、“副業創新”、多點執業等就業新業態發展,激發市場主體創新創業內生動力。
在創新生產要素供給方面,將探索深化所有權和使用權分離改革,以物質生產資料數字化支撐共享共用,發展共享生活、共享生產、共享生產資料、數據要素流通等共享新模式。
中國社科院管理學博士、蘇寧金融研究院消費金融研究中心主任付一夫對上海證券報記者表示,線上教育、線上醫療等新型消費有望成為未來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消費領域,因為它們真正捕捉到了廣大用戶的“痛點”,既是疫情期間滿足人們相關需求的便捷手段,又是未來打破教育、醫療資源區域分布不均衡的重要方式。
商務部研究院流通與消費研究所副所長關利欣認為,此次《意見》聚焦新業態新模式發展,為疫情防控常態化趨勢下的消費和就業拓展了新的空間。其中,關注數字經濟下小微企業和個體經濟的發展空間,鼓勵基于互聯網平臺的創業創新和共享經濟發展,增加了更靈活的就業渠道,也使人們的生產生活方式更加多樣化。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