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6-01 07:16 | 來源:上觀新聞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方案出爐的同時,人們注意到,證監會特別提及,支持科創板在基礎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推進產品創新,提高科創板投融資的便利性,更好發揮“試驗田”作...
T+0終于要來了?誰最利好?聽《如是財富內參 市場熱點精解》,管清友投研團隊帶你發掘市場機會。
來源:上觀新聞
原標題:科創板的下一張王牌:T+0,做市商,長期投資者……都要來了
摘要:“試驗田”還要繼續發揮作用。
5月29日,上海證券交易所在回應兩會代表委員們建議時,透露了科創板的下一步工作方向。
近一年來,科創板注冊制運轉順暢,上市企業超過100家,總市值超過1.5萬億元。自創業板也開始試點注冊制以來,市場各方關心,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改革的先行者,科創板接下來會在哪些方面更進一步?
突破:繼續“做試驗”
在創業板試點注冊制方案出爐的同時,人們注意到,證監會特別提及,支持科創板在基礎制度改革方面先行先試,推進產品創新,提高科創板投融資的便利性,更好發揮“試驗田”作用。
這也意味著,一系列資本市場改革創新,將繼續在科創板“做試驗”。上交所介紹,下一步將從優化“資本供給”和“制度供給”入手,推動科創板工作。
T+0,是科創板誕生以來,一項呼聲很高的制度改革,上交所此次也表示,將研究引入單次T+0交易。
由于科創板的漲跌停設置,投資者當日一旦買入,出現股價大幅波動時,無法迅速離場。
“國際范圍內成熟市場大都采用的是T+0交易制度,相信科創板在這方面會有突破。”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嚴弘認為,相對T+1而言,T+0可以給投資者一個及時糾錯、止損出局的機會,也能夠提升市場活躍度,還減少了莊家操縱股價的可能。
有一種觀點懷疑,當前A股散戶較多,T+0是否會增加投機炒作的風險?嚴弘表示,科創板較高的投資者門檻,恰好給予了T+0試點的契機。“當然,這一試點應該循序漸進。從單次T+0做起,讓市場逐步適應,不失為一個好選擇。”
在提升活躍度的同時,市場的穩定性也愈發被關注。當前,我國A股市場總體規模已躍居全球前列,但與成熟市場相比,短期波動率過大,成為阻礙A股進一步向縱深發展的一個主要阻滯。而科創板公司高成長高風險的特征,更需要一個強大的長期資本后盾,來行使“價格錨”的職能。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體的科創板,是否可以成為引入長期資金的“試驗田”?
有專家建議,科創板可以試水長期投資者制度,與“跟投”制度一樣,用權責對等的制度約束,來做實信用體系建設的基石。在為市場引入更多長期資金的同時,激活價值投資的財富效應,打造A股本土化的“長期投資者培育庫”。
上交所也已明確,將研究推出鼓勵吸引長期投資者的制度,為市場提供更多長期增量資金。
此外,《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交易特別規定》曾提及,條件成熟時引入做市商機制,做市商可以為科創板股票提供雙邊報價服務。
“很期待這一機制能在科創板試點。”嚴弘介紹,做市商可以根據市場情況調節價格,利用自有庫存管理為科創板市場調節流動性,市場需求小的時候買入,市場需求大的時候賣出,在賺取價差利潤的同時,緩解價格波動,增強市場流動性,提升市場價格發現功能的效率。
進化:審核“升級中”
在探索基礎制度突破的同時,科創板注冊制本身的變化,也引發了市場各方的關注。
“現在審核問題的確少了,審核時間也明顯縮短。”來自中信證券(22.270, -0.21, -0.93%)、國泰君安(15.670, -0.11, -0.70%)、海通證券(11.550, -0.07, -0.60%)的多位券商保薦人都有同樣的感受。
36%。這是現在科創板首輪問詢問題較初期的降幅,平均題目數量已由47.4個減少到30.2個。
47天。這是目前扣除補充財報、回復用時等影響,企業在科創板審核端需要等待的平均時間,此前這一數字是65天。
相關統計還顯示,2019年11月之前,在科創板接受4到6輪問詢方可上會的企業達到40余家。此后,企業上會前問詢輪次基本不超過3輪。如今,問詢超過3輪企業占比已由46%下降到25%,而2輪問詢后即提交上會的企業占比,已由17.7%提升到24%。
這些數據變化的背后,反映出科創板注冊制不斷進化的可能。
“問題少了,時間短了,并不是我們偷懶,而是通過不斷摳細節、提效率,我們把科創板審核升級到了2.0階段。”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表示,經過前期磨合和積累經驗,如今的審核更精準、更高效、更務實,不做價值判斷,由審核“好公司”轉向問出“真公司”。審核問詢突出重大性和針對性,突出為投資者判斷提供有效服務,避免“題海戰術”“免責式問詢”,問詢問題雖減量,但提質。
同時,上交所也不斷豐富把關手段。針對發行人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瑕疵、保薦機構對相關重大事項無法提供合理解釋等狀況,上交所建立了保薦業務現場督導機制。審核人員走出辦公室,前往保薦機構辦公場所,現場問詢、核對底稿、人員約談、要求保薦人進行補充核查,效果顯著。
甚至,現在企業還有機會做“免試生”。在證監會發布《科創屬性評價指引(試行)》后,上交所隨即發布相關規定,公開了支持標準。那些符合科創板定位的“硬科技”企業,申報審核可直接認定具有科創屬性,在科創屬性的問答題中擁有了“免試”資格,減少了上市成本。
不過,盡管審核在進化,但企業們還是希望速度能快些,再快些。在2.0之后,他們還在期待著3.0、4.0。
上交所也表示,將繼續按照“簡政放權、轉變作風”的要求,在把好質量關的基礎上,優化審核服務,適當提高審核速度,完善并公布審核標準,壓縮自由裁量空間,繼續升級審核服務。
回歸:迎接“八方客”
改革了制度,修煉好內功,科創板更可以敞開大門迎接八方來客。
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畢明建曾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新興產業上市資產很多分布在海外,所以紅籌回歸是科創板發展的重要方面。
而近來國際資本市場的動蕩,更加速了紅籌企業的回歸。上海市地方金融監管局局長解冬認為,科創板作為承擔國家戰略的資本市場創新平臺,應為迎接優秀中概股科技企業回歸做好準備。
不久前,證監會發布了《關于創新試點紅籌企業在境內上市相關安排的公告》,調整了紅籌企業境內上市門檻。除了過去“市值不低于2000億元人民幣”的標準,還增加了一個新的可能——市值200億元人民幣以上,且擁有自主研發、國際領先技術,科技創新能力較強,同行業競爭中處于相對優勢地位。
不難發現,在大幅調整“紅籌回歸”門檻的同時,先決條件還是“科技創新”。這一點的指向性也非常明顯,就是為科創企業的回歸創造便利。
好風憑借力。曾主動退出紐交所的紅籌企業——中芯國際迅速宣布將回歸科創板,這家國內集成電路芯片制造的龍頭,打響了新規下紅籌回歸第一槍。
同時,科創板以市值為軸心的“5+2“套上市標準體系,其包容性也為未盈利企業登陸國內資本市場敞開了大門。只要公司的科技創新能力處于世界前沿,具有國際競爭力,都可以申請科創板上市。
需要看到,不少初創期的科創企業仍然處于未盈利狀態,尤其是醫藥公司,亟須資金支持。于是,去年在港股上市的復宏漢霖現已準備在科創板上市,形成“A+H”的格局;天士力(14.760, 0.20, 1.37%)集團宣布終止分拆子公司天力士生物境外上市,轉而尋求登錄科創板……
據悉,還有幾家重磅科創企業也正在醞釀申請科創板上市。從一開始的觀望,到計劃,到行動,越來越多的科創企業正在回歸,越來越多的科創企業選擇留下。
這是因為,現在的科創板,還有不斷進步的可能。這臺在創新之路上飛奔的快車,正逐漸磨合到最佳狀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