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22 07:11 | 來源:和訊科技 | 作者:俠名 | [IPO]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京東赴美IPO六年整,盡管京東方面始終未對回歸港股二次上市一事給出正面回應,但“回家”這盤棋基本已成定局
????????編者按:正值618臨近,京東回歸港股二次上市的消息再次成為大眾熱議話題。2019年,阿里回歸港股二次上市讓眾多中概股企業看到了新的曙光,在國內證券市場相關政策放開以及美股市場不確定因素較大的前提下,距離京東正式回歸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今年3月,《香港信報》報道稱京東已經聘請瑞銀、美國銀行等投行協助安排在香港二次上市,最快在今年上半年完成回港上市。就在本周,又有新消息,京東香港二次上市進程已臨近,或將于下周尋求通過上市聆訊,最快于6月初啟動招股,預計6月18日掛牌。對此,京東方面回應媒體稱:“不予置評,但今年618將會有‘大動作’。”
????????為何選擇港股?
????????截止今日,距離京東赴美IPO六年整,盡管京東方面始終未對回歸港股二次上市一事給出正面回應,但“回家”這盤棋基本已成定局。
????????首先,京東、阿里、百度等中概股企業,都是采用同股不同權的治理架構。而在京東2014年上市時,無論是A股還是港股對于“同股不同權”的企業“門檻”尚未打開,所以美股是這些企業的最好選擇。早在2018年,劉強東在被問及是否會回歸A股的問題時就曾提到,只要制度允許,我們非常愿意回來A股,現在主要是上市規則的問題,不是我們的問題。
????????對于這次回歸港股上市,主要是因為港交所證券市場的規則已經發生一些改變,2018年4月,港交所正式公布了《新興及創新產業(96.900,8.81,10.00%)公司上市制度》,此次港交所新規修訂最大的改革無疑就是允許“同股不同權”結構的公司上市。從市場上來看,新規生效后,美團、小米等科技企業也在2018年下半年紛紛赴港IPO。
????????一方面,新規的出現讓新興企業可以有更好的上市融資途徑,另一方面,也為包括京東在內的中概股企業回歸提供了順暢通道。從京東的股權架構可以看出,目前,騰訊仍是京東第一大股東持股17.9%,投票權為4.6%,劉強東則為第二大股東,本人直接持股15.1%,投票權為為78.5%。
????????其次,步入2020年以來,美股的四次熔斷讓中概股受到不小影響,再加上瑞幸咖啡“暴雷”,勢必會為現有的中概股企業以及試圖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帶來一些誠信方面的不確定性。
????????據媒體報道,4月21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官方網站發布一份重磅聲明,指出新興市場存在信息披露不充分、無法獲取審計底稿等問題,存在重大投資風險,中國作為新興市場代表被提及了21次。4月23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主席杰伊克萊頓提醒投資者:“不要將資金投入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公司股票上。”
????????雖然對于京東等中概股企業來說,大概率不會出現誠信危機事件,但個別企業對中國企業帶來的影響是客觀存在的,和訊科技曾在《關于瑞幸的終極五問:教父、門徒與外圍內鬼》一文中提到,瑞幸22億元歷史罕見的驚天造假案,勢必會導致美國資本市場對中國企業的信任危機,未來,會出現更多對于中國上市公司的負面連鎖效應。即便上述問題不是中概股企業回歸的主要原因,但也勢必進一步加速了回歸步伐。
????????為何是二次上市?
????????相對于私有化后回歸A股而言,港股二次上市似乎顯得更便捷。
????????從財務數據的角度說,采用二次上市的方式回歸港股,簡化了申請流程、以及信息披露等具體過程。而港交所給出的現有門檻,一是二次上市的企業必須在紐交所或倫交所等英、美市場上市并至少兩年保持良好合規記錄,市值不少于400億港元,或市值不少于100億港元及最近一年度收益至少10億港元;二是2017年12月15日前在合資格交易所上市。上述條件京東也能夠滿足。
????????一位投行人士對和訊科技表示:“京東選擇港股二次上市,申報過程可以采用現有的以美國會計準則編制的財務報表進行申報,具體而言,京東港股二次上市在申報時可以直接采用已有財務報表并可以申請包括公司資產負債表、應收賬款、董事及高管的薪酬等方面的部分披露豁免。此外,上市時也可以采用秘密申請程序。”
????????基于此,回歸港股二次上市似乎是京東目前的最好選擇,既滿足國際化的愿景,又處于家門口。
????????結果是好是壞?
????????通常而言,回歸港股二次上市可以產生新的融資渠道,有助于高估值、避免美國監管的不確定性。
????????公開資料顯示,2019年11月,阿里港股上市募資達到880億港幣,創下了去年港股市場上個股募資最高記錄。同時,在招股階段,阿里巴巴實現了41.44倍的超額認購,因認購過于火爆,甚至提前結束了機構認購。今年年初,外界也有猜測,如果京東回港二次上市,或可能成為今年港股最大IPO。
????????目前來看,京東能否成為今年港股最大的IPO還不好說,畢竟包括百度、網易在內的中概股企業也存在回歸的可能,再加上同樣赴美IPO且能和京東在市值上一決高下的拼多多也還沒有表態,也為此事增加了一些不確定因素。
????????早前,有消息稱,京東本次赴港二次上市將不會引入戰投,計劃融資約30億美元,另外,京東此次香港上市不會引入基石投資者,這意味著所有股份均將通過公開發售和國際配售發行。雖然上述消息未得到官方確認,但可以肯定的是,無論是新的機構投資還是散戶的進入對京東的估值都是示好的。
????????另外,面對中國企業,美國證券市場的監管政策正在逐漸收緊,時不時有針對性的提案傳出,雖然未必能真的落地,且即便落地,也會存在一定的“窗口期”。但政策的變動也會給包括京東在內的中概股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回歸港股二次上市,一方面可以讓投資者更全面、細致地了解,另一方面,也讓投資者有了更好的風險保障。而對于港交所來說,隨著阿里、京東等中概股企業的不斷回歸,也勢必會為其增光添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