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5-08 09:45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4月20日,青島市國資委將持有的雙星集團全部股權劃轉至青島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26日,雙星集團通過青島產權交易所公開招募3名非國有股東戰略投資者。...
新浪財經訊 年報披露后首日午間,青島雙星發布公告,公司大股東雙星集團基于對公司未來的信心和長期的投資價值,助力公司更快更好的發展,計劃在未來3個月內增持約2652萬-3315萬股公司股票,增持比例介于總股本3.2%-4%之間。消息一出,青島雙星股價午后開盤瞬間大漲。
4月20日,青島市國資委將持有的雙星集團全部股權劃轉至青島城市建設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26日,雙星集團通過青島產權交易所公開招募3名非國有股東戰略投資者。
通過混改,雙星目標是打造成為具有“千億”級規模、獨具特色的世界一流企業,這既是青島市政府和主管部門的期待和要求,也是雙星集團和上市公司青島雙星自身所需要的。不過,雙星作為此次青島混改的“破局者”,將面對的是頗為棘手的難題。
大股東混改肩負沉重KPI:2022年主要財務指標需翻番
青島作為山東省經濟發展的發動機,僅10家左右的國有上市企業,與省內其他部分地市相比存在明顯差距。為解決國企上市短板問題,青島市國資委制定了3年國企上市計劃,到2022年,每戶市屬企業至少控股1家上市公司,市屬企業上市公司總數由目前的10家增加到25家左右,企業總體資產證券化率由目前的46%提高到60%。
今年4月,青島市國資委下發批復,青島城投集團、青島華通集團、青島西海岸發展集團和青島國投公司等4家企業啟動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改革試點。此舉被視為青島在改革國有資本授權經營體制、推進國有資本市場化運作上進一步提速。
為確保混改最終落地并見成效,上述先行先試的4家企業分別在財務指標層面制定了量化的發展目標。
4家企業中率先打響混改“第一槍”的青島雙星新大股東青島城投集團,是其中現有規模最大、也是混改目標制定最高的一家。到2022年,青島城投目標資產總額為4000億元,目標營業收入為400億元,目標利潤總額40億元,將控股5家上市公司。這一系列目標與青島城投現有規模相差較大。
根據披露的信息,2018年末,青島城投集團資產總額為2018億元,總營業收入為116.7億元,利潤總額為14億元。除總資產剛到目標值的一半以外,營收和利潤總額指標僅為目標值約三分之一。
截至2019年三季度末,青島城投的資產總額小幅增加至2243億元,前三季度的營收89億元,利潤總額8.3億元,這與2022年“4000億、400億、40億”的經營目標相距明顯。要完成既定目標,青島城投集團可謂任重道遠。
全面落后省內同行 雙星混改后任重道遠
作為資產證券化的重要抓手和資本運作的主要平臺,上市公司青島雙星在其中承擔著關鍵角色,被寄予厚望。然而,青島雙星現有經營狀況與期待相去甚遠。
青島雙星最早的主業是生產膠鞋。2008年以后,公司通過收購,轉型為輪胎和機械相關業務。2018年,公司以“蛇吞象”的方式完成了對韓國錦湖輪胎的并購,2019年又與海南橡膠戰略合作,鎖定上游原料,試圖分別同時在產品端和成本端提升競爭力。
不過,青島雙星的嘗試并未取到預想成效,凈利潤在2017年破億后,便陷入了大幅滑坡,2018年公司凈利潤驟降至2751萬元,2019年更是出現了大額虧損。相比同為省內的另外兩家主要上市公司同行玲瓏輪胎和三角輪胎,經營業績全面落后。
青島雙星和山東輪胎上市公司業績對比
其他財務指標也能印證青島雙星的經營壓力。
2019年,青島雙星的資產負債率為63%,高于同期玲瓏輪胎58%和三角輪胎33%的負債率水平。
而青島雙星僅9.1%的毛利率,遠低于玲瓏輪胎26.5%和三角輪胎22.9%的水平,各家企業輪胎產品的競爭力高低一目了然。
青島雙星與同行負債率和毛利率對比
考慮到青島雙星混改“領頭羊”的示范效應,其成功與否關乎到市場對青島國企混改實施成果的信心。最終能否完成既定任務、順利實現預期目標,雙星肩負的責任重大。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