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7 09:19 | 來源:新浪科技 | 作者:俠名 | [科技]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在入駐外賣平臺時,它們會從你手上拿走一筆數(shù)千元的入駐費用(有些地方要有些不要),并且約定好抽成。一頓操作后你開始賣貨,很快就收到了第一訂單,長這樣↓↓↓...
不過,基本都沒什么卵用。
就拿廣東省餐飲協(xié)會來說, 3 月就給美團發(fā)過函了,但是對方壓根沒給任何正式回復(fù)。
無奈之下, 4 月 10 號他們搞了個大事情:
聯(lián)名求饒交涉。
落款篇幅長度快趕上正文了▼
美團到底干了什么,引發(fā)了各地餐飲協(xié)會圍攻呢?
其實廣東省餐飲協(xié)會的這封信里寫的還挺清楚,大家可以看一下。
原文如下,可點擊放大▼
這封信的大意是:疫情以來,餐飲行業(yè)舉步維艱,外賣成了救命稻草,原本大家想借助外賣平臺自救。
一來
結(jié)果美團( 最高達到 26% ),搞得商戶活不下去了。。。
其他各地基本控訴的,也是圍繞這兩點。
南充市火鍋協(xié)會的舉報信▼
在被不少媒體報道以后,這次美團終于坐不住回應(yīng)了。
原文巨長,沒興趣可以直接跳過▼
這里差評君給大家換成通俗易懂的話:
1 我們收得不多, 2019 年八成商戶傭金在 10% - 20% 之間。
2 我們不賺錢,還是創(chuàng)業(yè)公司呢,錢都給騎手了。
3 別墨跡了,我們平臺超五成商家訂單超過疫前,懂事的都來了!
至于 “ 獨家經(jīng)營 ” 這塊,他們并沒有回應(yīng)。。。
很快餐飲協(xié)會又給懟回去回應(yīng)了,這個咱們待會再說。
我每天點外賣費用越來越貴,但是商家卻說自己賺得少了?咋回事啊。。。
這瓜吃到現(xiàn)在,相信不少差友會有疑問:
差評君采訪到了一些在外賣平臺討活的商家,發(fā)現(xiàn)這件事情相當(dāng)有趣,帶大家感受一下。
來,假設(shè)咱們自己是一家餐飲商戶。
首先,在入駐外賣平臺時,它們會從你手上拿走一筆數(shù)千元的入駐費用( 有些地方要有些不要 ),并且約定好抽成。
一頓操作后你開始賣貨,很快就收到了第一訂單,長這樣↓↓↓
原本價值 25 元
可以看到這筆訂單中,顧客買了店家的商品( 菜品 + 餐盒 ),優(yōu)惠后用戶實付 17.5 ,但最后
可以說到手所剩無幾,這是為什么呢?
差評君帶大家來算一算。
原本價值 25 元
首先,的商品,用戶使用了 11 元的,這個紅包平臺出 4 元,商家需承擔(dān) 7 元,此時商家這邊應(yīng)收 18 元。
配送費
然后,用戶為 3 元,但這 3 塊壓根不能滿足起手的配送費,商家還要額外再承擔(dān) 1.6 元,這時商家的應(yīng)收款變成了 16.4 元。
抽傭
接著,外賣平臺又4.5 元。
31.28% 的錢沒了。
至此,到了商家手里,最后只剩 11.9 了,
然而在這 11.9 里,你還有食材、包裝盒的成本,還得算自家店的人工、場地、水電等。
保底抽傭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部分外賣平臺還有個很有趣的機制:。
不管訂單金額是多少,平臺保底每單要抽走這么多錢。假設(shè)保底為 4.5 元,那么哪怕顧客在訂單中實付 6.6 塊,平臺也要從中抽走 4.5 元。
這個機制最困擾的并非是商戶,因為那些低客單價的商戶,為了盡可能不被 “ 白嫖 ” ,只能提高客單價,最后買單的還是消費者。
扯遠了,讓我們繼續(xù)算自家店的賬。
紅包 + 滿減
大家會注意到,在訂單中用戶使用了,否則是不會這么便宜的,對吧?
優(yōu)惠這個事情,也很有意思。
先看滿減,你可能認為滿減是平臺跟商家共同讓利,對吧?
對,但怎么共同讓利法呢,當(dāng)當(dāng)當(dāng)~絕大部分其實都是商家掏了活動優(yōu)惠。
會員紅包活動就更好玩了。
假設(shè)消費者可以用 10 塊成為會員,權(quán)益是每個月 4 個 5 元紅包,這實質(zhì)上就是用每個 2.5 元的低價買了 4 個面值為 5 元紅包。
這中間每個 2.5 元的差價怎么補?
如果商戶加入平臺的會員活動,那么由商戶付 2.5 元補貼補足,平臺給予流量支持。
如果商戶不加入,那么平臺補貼 2.5 元,但也同時意味著你不再參加會員紅包活動。
誒,這時候有人會說,不參加這個活動不就不會虧了么?
可以,但這個時候平臺告訴你,不做活動無法推廣,那你做還是不做?
為了曝光量,最后你還是得硬著頭皮上。
會員活動看似是商家跟平臺 55 開,但其實橫豎都是商戶在出大頭,因為消費者在買會員的時候,給了平臺會員費。
發(fā)現(xiàn)了嘛?在這一波組合拳下,消費者付出了代價,商家也實打?qū)嵲诘某隽搜?/strong>
那放在你面前的路就只有一條了——向消費者加錢。
但,也的確沒賺到什么錢,如果無法面對單薄的利潤,一直虧損,
這些都只是冰山一角,如果你真成為了一個商家,那么你遇到的事情遠不止這些:
1 店鋪獲得差評以后,推廣費用會上升。( 說保護消費者權(quán)益也能說得通,但最后真拿到錢的還是平臺 )
2 騎手獲得差評以后,會被扣錢,扣的錢給平臺。
3 上百元的單子跟幾十塊跑腿費一樣,平臺抽傭按點數(shù)抽,騎手沒多賺。
4 折前抽傭,就是按照訂單原價抽取傭金,這種一般是代理商城市才會這么搞。
....
總之,在這剪不斷理還亂中。
美團靠傭金實現(xiàn)了 2019 年的盈利, 2019 全年美團光是傭金收入就高達 655 億,對比 2018 年增長了 39.6% ,而活躍商戶數(shù)同比只有 7.1% 的提升。
美團 2019 年財報▼
最后咱把這個瓜吃完吧。
在美團回應(yīng)后, 14 號廣東省餐飲協(xié)會很快又做出了回應(yīng),對前面美團所說的傭金比例跟騎手工資占比都進行了 “ 商榷 ” 。
大意:你說騎手成本占外賣收入比是八成,準確來說是 74.83% ,這個數(shù)字跟八成之間差 5.17% ,價值 28 億↓↓
對于美團回應(yīng)中的措施也是說道了一番。
1 “ 豪氣 ” 的免 2 月到店傭金,但 2 月疫情那么嚴重,全國餐飲基本關(guān)店,哪有到店?
2 說好返傭,但是返進了美團推廣費賬戶里,你們左口袋倒右口袋,商戶壓根沒拿到這筆錢。。。
最后還表示市值千億的上市公司說自己是創(chuàng)業(yè)公司也太謙虛了,能不能啥時候整點實質(zhì)性措施來看看?
到差評君寫完這篇文章為止,美團還沒有進一步回應(yīng)。
商業(yè)公司以賺錢為導(dǎo)向無可厚非
差評君認為,,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是為了 “ 交個朋友 ” 來做生意的,餐飲行業(yè)要賺錢,外賣平臺也有一大家子要養(yǎng)。
但,在餐飲行業(yè)風(fēng)雨飄搖,迫切需要從線下投靠外賣這種特殊時期。
如果外賣平臺一昧的追求眼前的利益,商戶的處境會更艱難,甚至在這次困境中倒下,長遠看來,對于依附于商戶賺錢的平臺也是不利的。
就
這個時候,誰暫時讓步,用實質(zhì)性措施幫助商戶度過難關(guān),而這些商戶,正是那些原本外賣平臺苦苦勸說而不來的潛在增量市場。
還能順帶為自己,在市場上博得一份好名聲。
注:傭金數(shù)據(jù)、平臺政策等根據(jù)所屬地區(qū)、所屬代理商均有不同,實際數(shù)據(jù)非常復(fù)雜,文章列舉的數(shù)據(jù)不適用于所有地區(qū)。
《電鰻快報》
熱門
信息產(chǎn)業(yè)部備案/許可證編號: 京ICP備17002173號-2 電鰻快報2013-2020 www.13010184.cn
相關(guān)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