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0 02:39 | 來源:解放日報 | 作者:張熠 鐘菡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直播賣劇本的“帶貨”能力目前尚未可知,但編劇的生存問題的確值得關注。“這行缺少伯樂,不缺千里馬。”申冰博說,花大精力創作的原創作品無人問津的情況常有,“許多編劇...
“云路演”“云觀影”后,就連劇本也開始“云交易”。某自媒體日前在網上推出“直播賣劇本”大會,5位參與活動的編劇在直播中介紹自己的劇本集數、亮點并回答提問,吸引數千人圍觀。
相比其他文化類直播,直播賣劇本沒能引起太大波瀾,但這種特殊時期產生的新業態同樣值得關注和思考。
賣的是劇本還是故事
“直播賣劇本”大會上,編劇攜帶的劇本五花八門,有都市情感輕喜劇、家庭倫理喜劇、懸疑科幻公路片等。編劇宋方金十分贊賞這一形式,他在微博上說:“忙過這陣兒,我考慮開直播幫編劇作家賣劇本小說或想法。”
“李佳琦賣口紅,薇婭賣火箭,賣的都是實物,商品有跡可循。但劇本屬于創意類作品,涉及版權購買的方式、是否后續修改,跟買口紅不一樣。”在編劇陳綠看來,這次直播賣劇本,一時難以看出實際效果。“在直播賣劇本中,難以確定買家到底是對創意有興趣,還是對故事線感興趣,是買編劇的想法,還是買整個劇本?更何況,囿于直播限制,編劇無法一個字一個字朗讀全文,也就無從判斷劇本質量。”
記者在“賣劇本”直播間發現,每個進入的游客微信名稱都會飄在畫面上,直播方解釋為“防盜版”。一位參與直播的編劇介紹完賣點后說,“故事不能講太詳細,大家都懂的。”他還表示,想知道故事,有興趣的話可以單聊。
“看介紹有點像直播路演,如果有合適的機會可以嘗試。”編劇申冰博表示,直播賣劇本的公眾性和公開性需要探討,“所有劇本出售都面臨保密問題。聰明人很多,他們根本不需要你的整個劇本,只要聽到核心想法就夠了。這些年很多劇本被剽竊的就是核心創意。”
編劇小櫻認為,直播方式難以窺見劇本全貌,只能傳遞大致故事;用直播形式推廣劇本,更多的意義是打開大家交流認識的一個通道。“對編劇來說,渠道肯定是重要的,資源也需要流通和聚集,但好的作品最終還是看團隊能力。”
“這行缺伯樂不缺千里馬”
直播賣劇本的“帶貨”能力目前尚未可知,但編劇的生存問題的確值得關注。“這行缺少伯樂,不缺千里馬。”申冰博說,花大精力創作的原創作品無人問津的情況常有,“許多編劇為了生存只能靠關系、人脈找活,或者有比較好的導演制片朋友推薦項目。”
疫情也給職業編劇帶來生存難題。“青年編劇需要錢,這是很現實的問題。”一位青年編劇直言。直播賣劇本能否成為趨勢,解決行業剛需?許多業內人士并不看好。“網絡直播賣東西的屬性有個特點,即可視化,還要具備一定的可預知性。買口紅、電飯鍋,對型號、功能都有很多可預知性;但對于劇本而言,在買之前、看直播之前,沒有任何預知性,連多少集都不知道。”陳綠說。
上海國際電影節、平遙國際電影展、釜山國際電影節等國際性影視節都設有劇本創投會,但一個劇本從孵化到登上大銀幕依舊艱難。“我入行近10年,身邊的編劇在創投會上得過獎的作品,到現在只有兩個拍成了。我參與過的、成了的項目都是委托創作。”陳綠認為,創投會對吸引投資、拓展相關資源確有幫助,但一個原創劇本要拍攝成影視劇頗為困難,更不必說靠直播賣劇本這種形式。“直播帶貨為什么能成功?實際上是刺激消費欲;而直播賣劇本是為了投資,是沒有消費欲的,直播賣劇本還不如直播賣編劇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