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3 08:39 | 來源:時間財經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受此消息影響,比亞迪股價連續2日下跌。截至4月2日收盤,比亞迪累計下跌5.6%,收盤價為56.59元/股,最新市值1544億元。
來源:時間財經
歐陽西子
2020年前2月銷量下滑56%。
近日,比亞迪發布2019年業績快報顯示,公司當期實現營收1277.39億元,同比微降2%;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12億元,同比下滑42%,為近五年以來的最低值。對于凈利潤下滑的原因,比亞迪表示,主要為行業及政策變化及本期研發費用上升影響所致。
相比吉利、長城,比亞迪去年凈利潤跌幅最大。公開數據顯示,2019年長城汽車營收共計962.11億元,相比去年同期下降3%,凈利潤為44.97億元,同比去年下降13.64%;吉利汽車2019年營收974億元,同比下降9%,凈利潤81.9億元,同比下降35%。
受此消息影響,比亞迪股價連續2日下跌。截至4月2日收盤,比亞迪累計下跌5.6%,收盤價為56.59元/股,最新市值1544億元。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汽車產銷量分別為2572.1萬輛和2576.9萬輛,同比下降7.5%和8.2%。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受補貼退坡影響,下半年呈現大幅下滑趨勢,全年產銷量分別為 124.2萬輛和120.6萬輛,同比下降2.3%和4%。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龍頭”,比亞迪也受到沖擊。2019年,比亞迪銷量為46萬輛,同比下降11.39%。其中,燃油車銷量同比下滑15%;新能源汽車銷量同比下滑7.39%。
針對業績問題,時間財經聯系了比亞迪方面,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汽車行業分析師鐘師告訴時間財經,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從去年下半年開始,銷售大幅下跌,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補貼政策退坡的影響。比亞迪部分產品是打政策的“擦邊球”,隨著補貼下滑,產品力不足的情況開始暴露。與此同時,不少新能源新產品進入市場,導致競爭加劇,分流了比亞迪的部分銷量。
利潤下滑四成
據了解,比亞迪在2019年遭遇“冰火兩重天”。上半年財報顯示,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621.84億元,同比增長14.8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4.55億元,同比增長203.6%。比亞迪方面稱,2019年上半年公司新能源汽車持續熱銷,新能源汽車銷量及收入繼續保持強勁增長,帶動集團收入及盈利持續快速提升。
據比亞迪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汽車累計銷售22.81萬輛,同比增長1.59%。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4.57萬輛,同比增長94.5%,大幅領先行業49.6%的增速。比亞迪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占有率,從2018年的20%左右上升至期內的24%左右。
但下半年受補貼退坡影響,國內新能源汽車全年銷量出現首次下滑,比亞迪也未能獨善其身。
據了解,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從7月至11月,連續下降了5個月,且下滑的幅度逐月擴大。11月份,比亞迪共銷售1.12萬輛新能源汽車,同比下滑62.8%。至年末的12月,銷量小幅回升至1.31萬輛,但同比降幅更是達到了72%。
進入2020年,受春節假期及疫情影響,1月到2月國內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為5.8萬輛,同比下降59.1%。其中,比亞迪1月到2月累計銷量為3萬輛,同比下滑56.65%。
不容忽視的是,比亞迪表示研發費用上升也影響了其業績表現。比亞迪層曾表示,包括銷售及分銷、研發、行政及其他開支在內的開支,由2018年的135.45億元,上升到2019年的142億元,但并沒有顯示具體數據信息。
此前的2018年年報顯示,比亞迪研發人員數量突破3萬人大關,達到31090人;研發資金投入也達到85.35億元,相比2017年增長36.22%,研發投入占總營收6%以上。
在此次財報發布前,比亞迪公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3月29日,比亞迪發布了全新磷酸鐵鋰刀片電池。該電池通過結構創新,可使得電池系統體積利用率提升50%以上,率先應用此電池的比亞迪新車漢EV續航里程超600公里,計劃于年內上市。
華創證券分析師表示,預計今年試水后,明后年刀片電池裝載量將明顯提升,有望推動車型進一步降本增量,并改善公司盈利能力。初步預計,2020年公司新能源乘用車銷量25萬輛。
被廣告商追債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備受關注的比亞迪“廣告門事件”有了最新進展。在未經審核的業績公告或有負債一欄中,比亞迪披露了與上海千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千乘文化”)合同糾紛案。
據了解,2018年11月4日,千乘文化作為原告,因廣告服務合同糾紛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要求發行人及其子公司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上海比亞迪”)支付服務費2.41億元,支付違約金6081萬元以及訴訟費、保全費、保全擔保費,各項暫合計3.02億元。
2018年12月7日,上海比亞迪向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提出管轄權異議,認為該案應當由廣東省有管轄權的法院進行審理。2018年12月20日,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就此作出了(2018)滬民初100號民事裁定書,裁定駁回發行人提出的管轄權異議。2019年1月2日,上海比亞迪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訴,請求撤銷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 (2018)滬民初100號民事裁定書,并將案件移送至廣東省有管轄權的法院進行審理。2019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作出(2019)最高法民轄終60號民事裁定書,裁定駁回上訴,維持原裁定。
目前的最新進展是,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于2019年4月25日、2019年5月17日、2019年8月22日及2019年10月9日分別進行了聽證,目前該案處于審理過程中,尚未作出判決。比亞迪方面表示,截至本報告日,該案件仍在訴訟程序中。在代表本公司負責該案件的法律顧問協助下,董事會認為,該訴訟的最終結果及賠償義務(如有)不能可靠的估計。
2018年的比亞迪廣告事件,幾乎就是一出“羅生門”。在整個事件中,李娟是一個關鍵人物。此前,李娟的頭銜是“上海比亞迪電動車有限公司華東區域市場部總經理”。但比亞迪視她為廣告供應商,一度認為她是上海雨鴻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的負責人汪曉婷。
期間,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曾多次發出公告及聲明。其中,比亞迪在2018年7月12日聲明中強調,李娟等人冒用比亞迪高管身份,用偽造的比亞迪印章與任何單位或機構簽署的合同,比亞迪均不知情,也與比亞迪無關。
但廣告商卻認為比亞迪并非“不知情”。2018年7月16日,卷入比亞迪 “廣告門”的四家廣告供應商競智、速肯、威瑞和雨鴻召開媒體發布會,并列舉了部分證據。據他們初步統計,此次事件牽扯到的一級廣告公司有近30家,二級甚至三級廣告公司數量尚不清晰,涉及欠款金額大約11億,具體精確數據還有待進一步查證。當時,據千乘文化介紹稱,他們在此次廣告門中被欠款也達上億元。
最近,新能源汽車行業又迎來一針“強心劑”。據央視新聞報道,3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將年底到期的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和免征車輛購置稅政策延長2年,比亞迪也迎來喘息之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