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01 04:42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5家外資股東控股的合資證券公司。3月27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同時宣布,對高盛高華和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的持股比例均增至51%。...
4月1日起,證券公司外資股比限制取消,外資券商持股比例可達100%;期貨行業則率先于1月1日取消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這意味著,外資證券期貨經營機構與本土證券期貨經營機構同臺競技大幕已然拉開。
外資持股比例限制的取消毫無疑問將給內資證券公司和期貨公司帶來新的機遇挑戰。業內人士指出,面對新機遇,對機構而言,歸根結底是要提升核心競爭力和影響力。
外資“鯰魚”入場
截至目前,我國已有5家外資股東控股的合資證券公司。3月27日,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同時宣布,對高盛高華和摩根士丹利華鑫證券的持股比例均增至51%。高盛亞太區(除日本外)聯席總裁李廉說:“獲得多數股權后,我們可以著手準備重組在華業務的實體結構。我們將尋求盡快把所有在北京高華證券運營的業務及管理部門遷移整合為單一公司實體——高盛高華。同時,我們將尋求盡早實現100%的所有權。”
中資機構“重資產化”提速
紅塔證券董事長李劍波指出,國內券商應當在穩固自身優勢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國際視野,加強人才儲備,打造專業化、高層次人才隊伍,同時積極順應監管導向,敢于“走出去”,抓住全面對外開放帶來的資本市場發展新機遇,提升國際化經營管理能力。
民生證券董事長馮鶴年表示,“引進來”短期內不會影響證券行業競爭格局,但將加速國內券商“輕資產化”邁向“重資產化”的進程,大大加快券商向資本中介、財富管理以及創新業務轉型步伐。
外資機構加緊適應“水土”
外資券商進入中國開展業務同樣是機遇和挑戰并存。
瑞銀證券董事長錢于軍表示,瑞銀證券是瑞銀集團在中國總體發展的重要部分,“中國資本市場正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我們對中國市場要有決心、信心和耐心。我們在考慮增資,夯實瑞銀證券資本實力,并與其他股東方保持密切合作,共同支持瑞銀證券發展,共享瑞銀證券發展的勝利果實。過去如此,未來仍將如此。”錢于軍說。
某外資金融機構高管表示,中國市場前景廣闊,眾多外資機構都在加緊布局,而國內券商的本土化優勢,例如文化背景等方面,值得外資機構學習。如果外資機構不注重本土化發展,即使有很多先進經驗也可能面臨“水土不服”。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