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30 01:20 | 來源:證券市場紅周刊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20年對于華誼兄弟來說是至為關鍵的一年,甚至面臨著退市的風險。不久前,華誼兄弟發布2019年業績快報,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9.63億元,這已是華誼兄弟第二年虧損...
2020年對于華誼兄弟來說是至為關鍵的一年,甚至面臨著退市的風險。不久前,華誼兄弟發布2019年業績快報,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39.63億元,這已是華誼兄弟第二年虧損,倘若2020年不能扭虧為盈,將按照相關規定退市。然而,由于新型冠狀病毒的肆虐,目前大多數影院仍處于關停狀態,整個電影行業都面臨著史無前例的嚴峻挑戰。華誼兄弟從曾經的影視一哥淪落到如今不得不為保殼而戰的境地,還要從其2014年的“去電影單一化”戰略說起。
“去電影單一化”道路受阻
成立于2004年的華誼兄弟,2009年登陸創業板,成為“中國影視第一股”。其曾經創作了不少的經典作品,例如《手機》《非誠勿擾》《狄仁杰之通天帝國》《風聲》《西游降魔篇》等作品均評價不俗。
作為一家靠電影發家的公司,口碑佳、票房高的優質電影便是其最好的護城河。但自2014年起,華誼兄弟提出了“去電影單一化”的戰略方向:完善公司產業鏈、加大市場拓展度。其戰略逐漸演變成“以原創電影IP為基礎,整合影視、互聯網、商業、文化旅游資源、創新性地打造出具有中國特色的電影文化旅游業態”的全產業鏈。簡而言之,便是發展“影視娛樂、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互聯網娛樂和產業投資”等四大板塊。那么其發展效果究竟如何?
2019年半年報顯示,目前品牌授權與實景娛樂項目已經紛紛落地,公司已經開發的項目包括蘇州的華誼兄弟電影世界、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以及長沙的華誼兄弟電影小鎮等。此外,據大眾點評網查到的信息來看,其鄭州和南京的華誼兄弟小鎮也已經開始營業。
但據2019年半年報顯示,去年上半年,海口觀瀾湖華誼馮小剛電影公社和蘇州的華誼兄弟電影世界分別虧損了0.7億元和0.73億元。在大眾點評上,《紅周刊》記者發現,對于華誼旗下的實景娛樂項目,部分網友給出評價是“交通不便”“價錢偏貴”。以位于長沙市岳麓區星光路的華誼兄弟電影小鎮為例,該項目受眾主要是大學生或上班族等年輕人,但是卻與市中心相隔較遠,附近也沒有地鐵線。以高德地圖測算的數據來看,哪怕是從同樣位于岳麓區的湖南大學出發,乘坐公車也需要1小時26分鐘,且中途需要換乘。截至2020年3月26日,大眾點評上關于該電影小鎮的帖子共6842條,其中低分評論有1220條。
在前幾年電競股概念大火的時候,華誼兄弟將互聯網娛樂板塊的重點放在了英雄互娛上。2015年11月,華誼兄弟發布公告,以19億元的對價購買英雄互娛20%的股份,當時英雄互娛的賬面凈資產僅有1193萬元,但華誼兄弟卻給出了95億元的估值,溢價近800倍。不僅如此,華業兄弟還想進一步買下英雄互娛的所有股權,但因“雙方就交易價格無法達成一致”最終以失敗告終。
至于這兩個板塊為華誼貢獻的營收,2019年上半年,其品牌授權及實景娛樂板塊營業收入2918.35萬元,僅占當期總營收的2.71%;互聯網娛樂板塊營業收入1764.83萬元,僅占當期總營收的1.64%;而當期影視娛樂板塊營收為10.26億元,占總營收的比例為95.29%。華誼兄弟折騰了這么久,但說到底對其經營貢獻最大的依舊是原來的影視娛樂業務。
主營業務青黃不接
就在華誼兄弟高喊著“去電影單一化”口號,將目光轉移到其他板塊的這幾年里,其他影視類上市公司卻在努力修筑著自己的護城河。北京文化聯合推出了《我不是藥神》《戰狼2》等多部票房與口碑雙收的電影,而光線傳媒出品的《大魚海棠》《哪吒之魔童降世》內容精良,被影迷們譽為“國漫之光”。
反觀華誼兄弟,影視作品多少有些青黃不接。2016年其“去電影單一化”戰略的負面影響初現,上市八年來營收首度下滑。據財報顯示,該公司當年出品上映的10部影片,票房總收入僅有31億元,其重點推出的《我不是潘金蓮》和《羅曼蒂克消亡史》市場口碑雖然不錯,但票房卻分別僅有4.82億元和1.22億元。
2018年華誼兄弟的日子則更加艱難,當年5月,由其主投的電影《手機2》引來了前央視名嘴崔永元的不滿,將娛樂圈明星陰陽合同的問題公之于眾,進而引發了一場震蕩全國的稅務風波,整個影視行業迎來嚴峻考驗,并加速了行業洗牌,而其投資的《手機2》至今仍處于“難產”狀態。
與此同時,當年殺出的《紅海行動》《唐人街探案2》《我不是藥神》等多匹黑馬,票房均超過了30億元。在這些影片的背后,不乏博納影業、萬達電影、北京文化等多家上市公司的身影。但同年華誼兄弟出品的《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云南蟲谷》《芳華》《前任3》等作品均反響平平,且《狄仁杰之四大天王》和《云南蟲谷》的票房也未達預期。
到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呈現出“百花齊放”的局面,《流浪地球》全球累計票房高達46.86億元,《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高達50.13億元,位列中國電影史票房第二。據國家電影局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電影總票房642.66億元,同比增長5.4%;國產電影總票房411.75億元,同比增長8.65%,市場占比64.07%;城市院線觀影人次17.27億。
電影市場的形勢在轉好,但當年華誼兄弟出品及引進的多部電影票房成績卻不盡人意。貓眼電影數據顯示,《云南蟲谷》票房1.5億元、《灰猴》票房338萬元、《小小的愿望》票房2.86億元、《只有蕓知道》票房1.59億元、《把哥哥退貨可以嗎?》票房175.9萬元,昔日的“影視一哥”跌落神壇。
“去電影單一化”戰略并沒有掀起多大的浪花,反而使得公司業績不斷下滑,上市公司管理層似乎也意識到了其中隱含的危機。2019年12月31日,華誼兄弟在微信公眾號發表文章《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王中磊致全體員工的一封信》。王中磊在信中坦言,2019年市場環境、資本風險、經濟形勢等方面的巨大變化讓華誼兄弟措手不及,戰線過長、投入過大、公司負擔過重等快速擴張帶來的副作用集中顯現。他亦在信中表示,希望電影團隊能清楚地認識到,電影是華誼兄弟最核心的業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求電影團隊盡快拿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案,不要再守著以前的功勞簿紙上談兵,用真正的信念和實際的行動證明能力。
由于疫情的原因,2020年春節檔電影全部撤檔,疫情沖擊下,國內院線已經停業近兩個月,華誼兄弟顯然難有作為。3月26日,《紅周刊》記者在淘票票查詢發現,位于北京三家華誼影院目前均未開業,淘票票上的聯系電話,也一直無法撥通。在如此環境之下,如何逆襲?需要華誼兄弟來回答。
“買!買!買!”后遺癥凸顯
市場留給華誼兄弟的時間已經不多,2018年華誼兄弟歸母凈利潤虧損10.93億元,2019年繼續虧損。倘若今年不能扭虧為盈,那么它很可能陷入退市的困境,所以今年的業績對其十分關鍵。
華誼兄弟在2月29日發布的2019年業績快報中表示,業績虧損原因在于影視板塊業績下滑以及計提商譽減值、長期股權投資和其他資產減值等。回顧其連續兩年虧損的原因,除了主營業務表現不佳之外,“商譽減值”成為另外一個重要原因。當初華誼兄弟除了花大力氣在實景娛樂和互聯網娛樂上外,還將部分精力放在了投資業務上。據年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華誼兄弟全資、控股或參股的公司高達171家,其中還不乏以超高溢價購買的資產。
根據華誼兄弟投資公告及年報數據顯示,其以人民幣7.56億元對價收購的李晨、馮紹峰、Angelababy、鄭愷、杜淳、陳赫等藝人合計持有的浙江東陽浩瀚影視娛樂有限公司70%的股權,然而當時標的公司未經審計的資產總額僅為人民幣1000萬元;除此之外,其以10.5億元收購了馮小剛控股的東陽美拉70%的股權,而東陽美拉當時未經審計的資產總額僅為1.36 萬元,負債總額卻為1.91萬元,所有者權益為-0.55萬元。
“一路狂奔”的并購模式,使得華誼兄弟的商譽持續走高,據數據顯示,2014年末,華誼兄弟的商譽為14.86億元,而截至2018年6月末,其商譽便飆升到了30.58億元。
2018年資本市場寒冬降臨,剝去了影視行業華麗多金的外袍,華誼兄弟資金壓力也越來越大。據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9月末,華誼兄弟的短期借款有20.39億元,而同期其貨幣資金僅有14.09億元。2020年2月28日,華誼兄弟發布公告稱,公司實控人王中軍擬向公司提供1億額度無息貸款,借款期限為2年,將主要用于支持公司正常的經營生產活動。
對于華誼兄弟來說,2020年顯然十分關鍵,因為不管是想要扭轉連續虧損的業績,還是盡快獲得資金上的“回血”,均需拿出能被市場所認可的作品。目前華誼兄弟還有《八佰》《兩萬里計劃》《待神令》《陽光不是劫匪》《美人魚2》等多部電影等待上映中,然而,疫情給影視行業帶來的影響仍未消散,電影市場回暖還尚需時日,2020年華誼是否能打一個漂亮的翻身仗?這個由市場拋給它的問題,最終亦需要市場來回答。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