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9 10:10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周健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截至3月11日,協會密切跟蹤的23家企業集團(年產量占比超過96%)的復工率為90.1%,整體復產率超過40%。其中,長安、奇瑞、吉利、江淮等18家車企已全部復工。...
在大面積復工復產后,汽車行業進入了以恢復產能和正常經營為主要目標的“下半場”。在此背景下,刺激汽車消費成為當務之急。
復工復產新階段
3月18日,工信部網站發布消息稱,針對新冠肺炎疫情給汽車企業在履行公告管理中帶來的“堵點”,工信部推出四項服務舉措。
具體來看,一是允許企業在自我承諾的基礎上,使用研發驗證測試結果替代第三方檢測機構檢測報告;二是對已許可產品參數的擴展變更,允許企業備案時暫不報送相關檢測報告,可容缺受理、先辦后補;三是縮短辦理周期,視情增加公告發布批次;四是延長企業審查整改期限,在原有基礎上延長3個月。
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工信部此時推出上述舉措,將為疫情防控期間車企新車上市掃清障礙。“現在車企自我核查和檢測能網上備案,不用再去檢測中心,這對疫情防控期間新車上市有很大幫助。”
按照現行管理辦法,申請道路機動車輛產品準入,應當向工信部提交道路機動車輛產品檢驗資料,包括檢驗項目統計表、樣車情況說明、檢驗檢測機構出具的檢驗報告等。
此外,工信部還表示,將會同相關部門,組織行業力量開展推動公共領域用車電動化行動計劃編制工作,積極推動公交、環衛、郵政、出租、通勤、輕型物流配送等車輛電動化水平提高。
“這些舉措對車企來說,是切實有效的,有幫助的。”一家車企的相關負責人告訴上證報。在他看來,這意味著汽車行業的復工復產,進入了以恢復產能和正常經營為主要目標的新階段。“這是趨勢,行業內也都在努力。”
刺激消費是關鍵
隨著零部件供應情況的改善,國內汽車行業已經大面積恢復生產。
中汽協數據顯示,截至3月11日,協會密切跟蹤的23家企業集團(年產量占比超過96%)的復工率為90.1%,整體復產率超過40%。其中,長安、奇瑞、吉利、江淮等18家車企已全部復工。
生產無礙后,銷售成為制約產能恢復的主要因素。崔東樹認為,上述政策的出臺將有效促進市場消費,尤其是新車上市,能促進消費。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調研顯示,3月上旬經銷商綜合復工率約為50%,預計到月底有望達到七成以上,全月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103萬輛,同比下降40%。
有車企的生產負責人向上證報表示,目前單班制能滿足訂單量,隨著訂單的增長,預計本月底能恢復雙班制。
此外,推進公共領域用車電動化也與汽車銷售息息相關。
“我覺得有可能(是另一項‘十城千輛’工程),要看最后的配套政策和執行力度。”安永合伙人舒暢表示,因排放標準、使用成本等因素,公共領域是最早推廣電動化的,如果工信部進一步強化鼓勵政策,推動效果會更好。
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于清教認為,對鐵鋰是個利好,商用車、專用車大部分要裝鐵鋰的,一是安全性,二是經濟性。
在崔東樹看來,刺激車市才能抵充市場的下行壓力。“通過政策鼓勵措施把汽車需求拉起來,現在看起來是最可行的。”他建議限購城市加大額度,采取減半稅費、電動車下鄉、購車抵個稅等舉措。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