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09 08:58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新近披露的金萊特定增方案,不僅采用鎖價模式,且發行股份數量占比企及了30%的“頂格線”,參與認購對象的身份更是撲朔迷離。...
再融資新規之下,“八折鎖價+18個月鎖定期”的優厚條件,令A股市場鎖價定增重燃熱情,大牌投資機構、自家關聯方及神秘自然人,紛紛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入局。
新近披露的金萊特定增方案,不僅采用鎖價模式,且發行股份數量占比企及了30%的“頂格線”,參與認購對象的身份更是撲朔迷離。
頂格定增兩方瓜分
3月6日晚間,金萊特披露定增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過4.03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后全部用于補充公司流動資金。
這又是一單鎖價定增。公司本次非公開發行對象為南昌新如升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新如升科技”)、中山市志勁科技有限公司(下稱“志勁科技”),兩者擬認購股份數均為2870萬股(權益變動后占公司總股本的11.51%),擬認購金額均為2.02億元。
募資絕對金額雖然不算大,但卻撞了線。若按目前總股本計算,本次發行股份的數量達5740萬股,占比達29.94%。對照修訂后的再融資規則,上市公司申請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擬發行股份數量從原則上不得超過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20%提升至30%。
由此可見,金萊特本次發行數量已經達到規則上限。兩位戰略投資人本次的認購價格為7.03元/股,金萊特最新股價為9.39元,倒掛幅度達33.6%。
認購方關系不一般
搭上金萊特定增列車的兩名對象是何背景?
資料顯示,新如升科技設立于2020年3月5日,注冊資本1億元,目前尚未實際開展業務。顯然,這是一家為本次定增業務新設的平臺公司,而新如升科技的控股股東姜旭為金萊特董事。
除此之外,金萊特與姜旭還有另一層關系。姜旭系國海建設的法定代表人,該公司注冊資本1.2億元,主要從事市政、公路、水利等施工項目。2019年10月,金萊特出價1.5億元收購國海建設100%股權,主業轉變為雙輪驅動。
作為上述收購的業績承諾方,姜旭承諾將于收到本次交易第一期收購價款后12個月內,以個人名義或其控制的企業,以不少于收購價款中的5000萬元增持金萊特股票。若本次斥資2億元認購,已遠遠“超標”。
志勁科技又是誰?據資料,該公司同樣成立不久,設立時間為2020年1月17日,注冊資本1000萬元,由自然人盧保山100%持股,公司目前尚未實際開展業務。
金萊特的公告中,對這家公司及其實控人的介紹十分有限。
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除與志勁科技相關的資料外,盧保山的其余信息皆為空白,并未在其他公司擔任商業角色。
令人浮想聯翩的是,金萊特2018年半年報顯示,一名叫“盧保山”的關鍵管理人員2018年上半年在上市公司領取薪酬4.5萬元,相當于月薪7500元。此外,盧保山還以核心技術(業務)人員的身份,參與了金萊特2018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
由此看來,該“盧保山”為金萊特的員工。但奇怪的是,除了在2018年半年報及股權激勵中亮過相之外,“盧保山”并未出現在金萊特其他相關資料中。
另一蹊蹺之處是,金萊特實控人蔡小如旗下另一家上市公司達華智能(6.510,-0.01,-0.15%),曾于2015年12月披露,上市公司與實控人蔡小如、安鑫資產、泓達股權等多方合資設立投資基金,其中泓達股權的股東之一即是盧保山,持股50%。
那么,前述盧保山是否就是參與本次定增的志勁科技實控人盧保山呢?尚難判斷。
但若真是同一人,此前僅拿7500元月薪的員工,何以在短時間內斥資千萬元成立一家公司,同時還能拿出逾2億元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又是否涉及關聯交易?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