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24 09:08 | 來源:未知 | 作者:未知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需求猛增讓救護車產品訂單暴增,疫情暴發之日起至今,江鈴已經累計接到救護車訂單3300余輛。...
1月23日,臘月廿九,江鈴改裝車公司的生產車間內燈火通明,人聲鼎沸,調集的員工們正熱火朝天地忙碌著,他們正在為抗擊新冠肺炎趕制被譽為“可移動大號N95口罩”的負壓監護型救護車。
疫情暴發后,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物資緊缺,負壓救護車需求也隨之猛增。江鈴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面對救護車尤其是負壓監護型救護車需求不斷攀升的形勢,公司以共克時艱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組織人員放棄休假、加班加點投入趕制負壓監護型救護車的攻堅戰中。
日漸更新的數字,記錄著江鈴人的努力和汗水:1月29日,第一輛負壓監護型救護車下線;2月1日,首批兩輛負壓監護型救護車先期抵達武漢;2月3日,18輛負壓監護型救護車投入到火神山醫院的病人轉運工作;2月4日,兩輛負壓監護型救護車發往黃岡。截至2月19日,江鈴已向疫情防控一線交付約300輛福特全順負壓救護車,1300多輛底盤車生產也已下線。
快速攻克
負壓救護車改裝難關
《證券日報》記者了解到,需求猛增讓救護車產品訂單暴增,疫情暴發之日起至今,江鈴已經累計接到救護車訂單3300余輛。作為全國最大的救護車生產企業,在各地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急需救護車馳援的關鍵時刻,江鈴自然更是責無旁貸。然而,困難也真真切切的擺在面前:生產時間緊、任務重,加上正值春節休假,各地又存在不同程度交通運輸管制情形,使得用工安全控制、零部件供應、產品運輸等方面都存在著諸多挑戰。
“非常時期就要采取非常舉措。公司各部門要高效配合,積極從各方面尋求解決方案,力爭快速交付產品,馳援疫情防控一線。”江鈴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邱天高在部署救護車生產工作時,發出了春節期間趕工生產的動員令。
江鈴改裝車醫用車項目經理王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負壓救護車的生產涉及多個環節,先由商用車企先生產基礎車型,再由改裝車企進行改造,裝配上各類所需的負壓和醫療設備,最終交付使用。
據了解,此次承擔救護車生產任務的,是江鈴集團旗下的江鈴汽車(13.670,0.00,0.00%)股份有限公司和江鈴集團改裝車公司這兩家子公司。其中,江鈴股份負責提供救護車底盤,江鈴改裝車公司負責在救護車底盤之上進行改裝。
“救護車底盤就位后,按照平時的工作節奏,改裝一輛車需要20天時間。”王亮告訴記者,春節期間,為趕工期,公司增派人員趕赴改裝車間,并延長了工作時間,晚上工作到十點鐘以后是常事。對此,“每一個人都心甘情愿。我們不是醫生,無法站在武漢醫治病患的一線。但我們可以站在生產的一線,支援武漢同胞,支援醫務工作者。”
放棄春節休假時間,投入比平時工作強度更高的生產,江鈴股份小藍工廠總裝車間、全順線線長鄧衛國成為眾多江鈴員工的一個縮影。春節前一天,正在家里準備過年的他突然接到通知,需要緊急加工改制15輛福特全順V348負壓救護車底盤。
“當時很多員工買了車票甚至已經返鄉到家。”鄧衛國回憶道,“但根據改裝內容,我必須找到相應的人員加班生產完成任務。”一通通電話,一次次溝通,他短時間內召集了40余名工人,駐守生產線共同作戰,終于完成了15輛救護車的改制任務。鄧衛國還告訴記者,盡管目前大部分員工仍難以就位,但從初三至今,其所在車間仍以每天130輛至140輛的改裝量最大程度地提高運轉效率。
江鈴股份特種車及工廠技術支持部負責人閔五保較早地了解到疫情信息,經歷過非典疫情的他敏銳地意識到,這個春節很可能要打一場硬仗。他果斷取消了假期安排,同時緊急通知PVT電器、底盤、動力傳動及SVO等骨干工程師,組建救護車生產保障小組。
“我們技術支持和設計是第一道工序,我們不做好后面就更沒法做了。”閔五保告訴《證券日報》記者,作為技術支持部門,他們的工作位于最前端。全國范圍的負壓救護車訂單通過DMS網站接收后,我們首先要進行工程開發、增減性清單、專用件設計、組織物料、監控物料試制等前序工作。“國家把負壓監護型救護車的重要生產任務交給江鈴,公司所有干部職工不僅有壓力,更多是感受到崇高的使命感。”
正是在這種精神的感召下,從1月22日盤點物料、1月23日啟動生產算起,到2月1日兩輛負壓監護型救護車先期抵達武漢,不足10天的生產時間,江鈴人通過努力達成了平時需要20天才能完工的改裝任務,完成了這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日以繼夜的埋頭奮戰,換來了前方的捷報頻傳。2月2日及2月5日,隨著武漢火神山和雷神山兩座醫院正式交付使用,首批20臺福特全順負壓監護型救護車也承擔起兩家醫院以及各地重癥病人的轉運工作。這些負壓救護車將在病患轉移過程中最大程度保證隔離,防止病毒對外傳播,保護著廣大一線英雄醫護人員健康安全。
搭建應急供應鏈體系
保障負壓救護車順利出廠
“生產出一輛符合要求的負壓救護車需要全產業鏈的協作,而目前主要的壓力就在產業鏈上。”閔五保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公司一級供應商工人基本全部到位,但問題出在更上游的零部件廠商上。
江鈴股份特種車及工廠技術部總監童磊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過年生產期間最棘手的還是物料供應商開工、零部件運輸等方面的困難,他的主要工作集中在協調供應商復工,抓緊研究替代零部件,并在科學驗證后緊鑼密鼓將替代產品用于生產,確保按時保質完成生產任務。
“針對武漢本地供應商完全不能復工,我們會采取轉移制造和異地生產兩種方案進行應對。一種是將無法復工工廠的物料和工裝轉移到南昌本地供應商處進行生產。此外,就是通過替代方案解決零部件斷供風險。”童磊表示,但不管采取哪種方案,重新生產零部件的生產工藝以及質量規格都需要他參與,以保證異地生產出的零部件必須符合原設計的要求。
童磊透露,結合目前的實際情況,上述對策使得趕制工作運行還算良好。“目前的產量還遠遠無法達到疫情之前的量產水平,但我們仍然在爭分奪秒地爭取時間,讓新供應商每天都有一點進步。”
“以全順車型做底盤,疫情前整條生產線月產量會達到6000-7000輛。如今滿打滿算,從年初到現在應該是產出了1000多輛。”據童磊介紹,其他生產負壓救護車的同行,面臨的困難大同小異,最困難的產線產出僅能達到正常產量的十分之一。“快速地開發、快速地驗證、快速地替代。相比較而言,我們的產能還算是領先的,從大年初一復工至今也算是沒白辛苦。”
記者進一步了解到,對于已交付的救護車產品,江鈴的售后團隊還專門建立了微信群和反饋熱線等與客戶溝通的渠道。采訪接近尾聲,童磊欣喜地告訴記者,剛剛得知杭州和火神山的部分負壓救護車累計行駛里程已超過5000公里。在交付后如此短的時間內,可見使用頻度之高。“我們對產品質量還是很有信心的,還沒有收到任何故障方面的信息。”
“為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我們堅持統一部署,確保防控物資充足,千方百計采取一切能做到的措施,堅決防范各類風險,保障生產經營活動的順利開展。”江鈴相關負責人表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