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2-05 09:13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于交易的目的,獐子島方面也直言不諱:本次交易是公司加快推行“瘦身”計劃,降低資產負債率,進一步控制養殖風險的重要舉措。...
原標題:備受質疑的“瘦身”議案終獲通過,獐子島(維權)“自救”能否成功?
歷時一個月,備受眾議的獐子島“瘦身”議案最終獲得通過。
2月3日晚間,獐子島披露公告稱,關于公司轉讓海域使用租賃權暨海底存貨的議案已獲得大股東在內的多數票通過。
不過,若根據上述議案表決結果來看,獐子島只是“險勝”。除了該公司第二大股東北京吉融元通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和島一號證券投資基金(下稱“和島一號”)參會代表表達明確的反對意見外,中小投資者的反對比例也高達66.15%。而在此之前,深交所也對獐子島的上述計劃是否能行頗存疑慮。
“瘦身”計劃曾頗受質疑
獐子島董事長吳厚剛暫時可以松一口氣了。畢竟,在此次股東大會召開之前,獐子島已經收到相關交易方7920萬元首付款。隨著此次議案的通過,獐子島可按照交易本來的發展脈絡,在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后5日內收到1755萬元的進度款,剩余375萬元尾款將在2020年6月30日前收到。
時間撥回至2020年初。彼時,距離獐子島再度遭遇扇貝離奇死亡這一“黑天鵝”事件不足兩個月。1月3日晚間,獐子島宣布擬轉讓位于長海縣廣鹿島的4宗海域使用的租賃權暨海底存貨,總價款合計為1.01億元,增加凈利潤約7100萬元。
據獐子島方面稱,上述總面積為1174.73公頃的海域是獐子島向大連廣鹿漁工商總公司(下稱“漁工商”)承包的海域,轉讓事宜目前已征得漁工商同意。此外,本次交易標的包含相關海域的海底海參存貨。
對于交易的目的,獐子島方面也直言不諱:本次交易是公司加快推行“瘦身”計劃,降低資產負債率,進一步控制養殖風險的重要舉措。
不過,對于上述“瘦身”計劃,和島一號方面曾在1月22日“致獐子島吳厚剛的一封信”中給出反對理由。其認為,獐子島在負債高企的非常時期應立即去處理如中央冷庫等低效、無效及虧損資產,而不是去轉讓盈利能力非常優秀的出產海參的海域。此外,和島一號方面還在1月22日“致獐子島股東的倡議信”中表示,欲發起臨時股東大會,共同商議罷免董事長吳厚剛一事。
“就目前來看,雖遭到第二大股東堅決反對,獐子島還是占了上風。”一位中小投資人對記者直言。
2月4日下午,和島一號方面在回應《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也坦言,其雖作為獐子島第二大股東,但在該上市公司8個董事會席位中僅占1席,難言實際效果。“所以他們(獐子島)的很多操作,我們沒有辦法把控,多數情況是處于被動狀態”。
根據Wind數據,截至2019年9月末,長海縣獐子島投資發展中心(下稱“長海縣投資”)與和島一號分別持股30.76%和8.04%,是獐子島的第一大和第二大股東,其中,長海縣投資由長海縣獐子島鎮人民政府100%控股。
對于欲罷免吳厚剛一事,和島一號方面向記者稱,目前獐子島對這件事是避而不答,其向大股東發起這一訴求,大股東也沒未給出明確的態度。
2019年預虧最高4.5億元
有業內人士表示,力排眾議之下,獐子島堅持這番“瘦身”也是無奈之舉。
1月23日,獐子島發布2019年度業績預告,預計2019年歸母凈利潤虧損3.5億-4.5億元,而上年同期為盈利3210.92萬元。
對于公司業績變動的原因,獐子島主要將其歸結于多方面原因。首先,報告期內公司海洋牧場底播蝦夷扇貝再次發生重大自然災害,公司擬對于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成本進行核銷和計提跌價準備,預計影響金額約為2.9億元。
同時,其已申請的應減免尚未獲準的海域使用金約1.43億元影響當期收益。獐子島方面稱,2018年初,獐子島海洋牧場蝦夷扇貝發生重大損失,經評估計算,其應獲減免的海域使用金約為1.89億元。在已獲得4572萬元后,截至報告期末,獐子島未能獲得繼續減免1.43億元海域使用金的相關批復。
除上述因素,獐子島對當前存在的經營困境也直言不諱。其表示,受可收獲蝦夷扇貝資源總量和市場競品價格影響,養殖產品銷售收益減少;因海洋牧場增養殖品種重新規劃區域,致使海域使用金核算分配計入當期數額增大,導致產品單位成本上升。同時,公司一直處于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立案調查預處罰待聽證審理最終結果階段,因資金資源不足,貿易及加工業務運營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值得一提的是,在發布上述業績預報后,深交所的關注函也火速抵達。深交所要求獐子島說明預計底播蝦夷扇貝存貨成本核銷和計提跌價準備2.9億元的原因及減免海域使用金獲得批準需滿足的條件、后續申請安排、資金發放方式及時間安排,并說明會計處理方法。此外,深交所還要求獐子島對1月4日擬轉讓4宗海域使用的租賃權暨海底存貨的情況下,該筆尚未發放的減免金額是否包括在內等作出解釋。深交所給出的回復截止日是2月5日之前,不過截至記者發稿,獐子島方面尚未披露相關回復公告。
對于2019年獐子島可謂“悲慘”的業績預告,和島一號方面在回應記者時稱,作為投資人,隨著獐子島股價不斷下跌,其也遭受了巨大的損失。據記者了解,2016年6月,和島一號與長海縣投資達成協議,以7.89元/股的轉讓價格受讓后者5916.12萬股,占獐子島總股本的8.32%,而截至2020年2月4日收盤,獐子島股價報2.21元/股,較轉讓價格已累計下跌了72%。
“此外,獐子島近幾年的盈利狀況一直不好,要么微利,要么巨額虧損,也未進行相關分紅,這也給我們造成了巨大的經營壓力。”和島一號方面如是表示,因2018年2月獐子島因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而根據相關規定,在立案偵查期間,其無法對獐子島進行減持和對基金的清算,“目前處于僵持狀態”。
2月4日下午,《國際金融報》記者就上述瘦身計劃、關注函回復以及與二股東之間的矛盾等投資者關心的問題詢問獐子島方面,但截至發稿前未獲回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