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7 02:06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俠名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事實上,伴隨著國內醫藥行業的改變,A股醫藥板塊投資邏輯也已經發生了改變。
有數據統計,截至2020年1月8日,醫藥行業市值高達4.34萬億,在28個行業中排名第三,僅次于銀行和非銀金融。那么,伴隨著醫改新政深入推進,如此重要的一個細分板塊在2020年投資機會會如何呢?
在日前舉辦的“迎接2020,備戰權益投資新機遇”南方論壇上,南方基金權益研究部高級副總裁,南方醫保基金經理王崢嬌表示,在老齡化趨勢加速的背景下,醫藥行業長期需求增長非常明確,行業龍頭以及具有創新能力的初創型小公司,均具備投資機會。
醫藥行業長期需求較確定
醫藥股具備科技和消費雙重屬性,從國際經驗和A股歷史來看,醫藥行業被稱為“牛股搖籃”,在長牛周期下,當前醫藥行業正發生著哪些值得關注的變化?
在王崢嬌看來,有以下三點變化:
第一,人口結構變化:1963年至1973年是我國人口出生高峰期,這部分人群逐漸步入60歲,占比高達30.82%。根據衛生統計年鑒數據,60歲以上人群的患病率是25-45歲人群的4-10倍。因此人口結構的變化將帶來臨床醫療需求的大幅提高。
第二,老齡化趨勢下醫保精細化管理趨勢明顯。三醫聯動的醫改正在逐步推進,藥審制度的大幅改革基本完成,使得國內藥政審批基本與國際同步;醫保局主導的醫保改革涉及仿制藥集采、創新藥談判、DRGS、耗材集采等多個領域,重塑了藥品的定價與市場準入體系,醫療系統方面,分級診療,新的醫學教育培養機制等也在逐步推進。
第三,醫保控費背景下,行業投資的結構性機會特征非常明顯。集采逐步擠出藥械價格水分,創新藥械整體面臨較好的發展空間;未來三年各省將密集調整醫療服務價格,提升醫務人員勞動價值,同時體外診斷項目收費有所下降加速了國產試劑替代的進程;DRGS政策的逐步試點推廣將使住院醫療費用支出增速得到控制,部分住院藥械及診斷消費將被擠出到院外或門診,專業化藥房及第三方檢驗等行業將會受益。
主抓白馬龍頭和創新型小公司
事實上,伴隨著國內醫藥行業的改變,A股醫藥板塊投資邏輯也已經發生了改變。
“2020年醫藥板塊的投資主線是確定的,機會依然圍繞著產業邏輯展開,”王崢嬌表示。“在長期需求穩定增長的背景下,我們持續尋找的就是不受政策干擾,能夠實現長期穩定增長的公司,或者受益于當下政策變革的公司。”
“近幾年醫藥板塊投資主要有兩類機會,白馬龍頭和創新型小公司。”王崢嬌分析道,一方面,政策的變化帶來整個行業集中度提升,龍頭公司呈現強者恒強的競爭態勢,沒有創新能力的中小企業生存狀態不斷惡化;另一方面,隨著技術進步,創新產品不斷涌現,這類企業正在大量的通過科創板/港股上市進入股民視野。
如何看待創新醫藥的投資?
眾所周知,醫藥行業的模式是通過持續研發投入獲取專業壁壘,然后以專業壁壘獲取市場收益。
“首先從認知上必須明確,高風險高收益。”王崢嬌表示,“如何控制、管理研發風險,這是我們作為投資人需要做的事情。”
她認為,一是在選擇公司層面,首選平臺化、綜合性公司,研發體系、銷售體系相對健全的綜合性大公司,研發勝率比較高。另一方面,對中小型公司進行持續的技術跟蹤,判斷其研發風險。
值得注意的是,王崢嬌看好為研發提供服務的研發外包公司,原因是自2016、2017年藥監局改革以來,國內藥品和器械創新呈現井噴態勢。2019年獲批新藥是8個,是歷史上較高的一年。于是,王崢嬌認為,這類創新服務商在行業投入創新的過程中景氣度、業績是確定的。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