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31 08:25 | 來源:時代周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9年前三季度,華誼兄弟虧損達6.52億元,市值較2015年高峰時期下跌85%,董事長王中軍甚至“賣畫求生”為公司紓困。曾經炮轟“因為有垃圾觀眾才有了垃圾電影”的馮小剛,...
2019年前三季度,華誼兄弟虧損達6.52億元,市值較2015年高峰時期下跌85%,董事長王中軍甚至“賣畫求生”為公司紓困。
曾經炮轟“因為有垃圾觀眾才有了垃圾電影”的馮小剛,這回不再憤怒了。
“陰陽合同”事件后,沉寂了一段時間的馮小剛攜新片《只有蕓知道》歸來,加入賀歲檔大戰。
但出征不利,2019年12月25日,電影上映第四天,票房才剛剛破億元。
馮小剛于25日凌晨發微博向觀眾致謝,“您花了錢罵幾句出氣都應該”,又感慨“英雄老矣”。
在業績壓力下,馮小剛甚至配合宣發團隊,帶著主演黃軒走進電商主播薇婭的直播間,“直播賣票”。
事實上,作為馮小剛2019年唯一一部成功上映的院線電影,《只有蕓知道》不僅關系到馮小剛與華誼兄弟(300027.SZ)的業績對賭,更是華誼寄望于拯救當前業績頹勢的關鍵一子。
根據華誼收購馮小剛東陽美拉公司時簽訂對賭協議,2019年東陽美拉需完成1.52億元凈利潤,能否完成業績承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只有蕓知道》的票房表現。
如未完成業績,馮小剛將面臨直接的現金賠償。
華誼兄弟的2019年也并不好過。
2019年前三季度,華誼兄弟虧損達6.52億元,市值較2015年高峰時期下跌85%,董事長王中軍甚至“賣畫求生”為公司紓困。
與此同時,華誼寄予厚望的戰爭大片《八佰》也遲遲仍未定檔。
12月30日,時代周報記者致電華誼公關部和董秘辦詢問相關進展,截至發稿未得到回復。
12月23―27日,華誼兄弟股價跌7.63%。
馮小剛和華誼這對“難兄難弟”,是否真的“英雄老矣”?
挽回業績無望
眾所周知,華誼兄弟與馮小剛“深度捆綁”多年。
2016年,華誼以10.5億元收購了馮小剛旗下東陽美拉傳媒公司70%股權,并簽訂了業績承諾協議。
根據協議,東陽美拉在2016年需要完成1億元的稅后凈利潤,其后每個年度在上一年的基礎上增長15%,直至2020年承諾期結束。若未能完成,馮小剛將以現金方式補償。
彼時,東陽美拉并沒有開展實質業務,華誼對外解釋稱,看重的是公司未來的盈利能力和馮小剛的個人IP價值。
2016年、2017年,馮小剛均順利完成業績承諾。2018年,引發范冰冰陰陽合同事件的導火索《手機2》檔期擱置,最終對賭失利,馮小剛自掏腰包7000萬元作出補償。
按照約定,2019年,東陽美拉公司需要完成1.52億元凈利潤。但能否完成業績承諾,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只有蕓知道》的票房表現。
業內預測《只有蕓知道》最終票房不超過2億元,扣除各項費用之后,制作方和出品方的分成可能只有6000萬―8000萬元,東陽美拉很有可能無法收回成本。
事實上,華誼當時收購東陽美拉的價格為10.5億元,而后者在2016年至2020年業績承諾總金額約為6.74億元,外界曾經認為這筆交易馮小剛“穩賺不賠”。
《只有蕓知道》是馮小剛第15次征戰賀歲檔,但這一次他沒有過去那么自信了。
在網絡上,觀眾評價兩極分化,認可者評價其“感動、純粹,刻畫了相濡以沫的愛情”;但更多觀眾認為只是在表達一種空洞的情懷。
該片目前在豆瓣評分為6.5分,貓眼評分8.5分。
燈塔專業版數據統計,截至12月30日,《只有蕓知道》票房僅有1.46億元,遠低于同期上映的《誤殺》7.79億元、《葉問4:完結篇》6.88億元票房。
12月30日,易觀智庫高級分析師何利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只有蕓知道》不同于馮小剛導演以往擅長和常用的題材,更聚焦于與普通大眾更為密切的愛情故事,算是對于新類型的嘗試和擴寬。但影片本身脫離普通大眾生活經驗,并未能引起用戶的共情,且“大導+知名演員”的組合也無法在如今內容為王的時代發揮更廣泛效應。
種種跡象表明,華誼兄弟的關鍵IP馮小剛及其招牌賀歲檔電影,在2019年的最后一擊當中表現平淡,已無法幫助華誼兄弟挽回公司業績。
給BAT打工
另一方面,曾被認為是華誼兄弟2019年度的“殺手锏”—管虎執導的電影《八佰》,因檔期遲遲未能確定,“前途未卜”。
12月18日,有微博消息傳出《八佰》將于12月23日上映,次日華誼兄弟股價應聲漲4.32%。
12月20日,時代周報記者向華誼方面求證,相關人士回應:“還是等宣布吧,有確切消息會第一時間通知。”
如今,《八佰》的檔期仍未確定。
據公開信息顯示,《八佰》的制作成本超過8000萬美元(合計5億多元人民幣),可見華誼兄弟對該片的重視程度。
就目前來說,華誼兄弟的確需要“爆款”來提振業績。
回顧2019年的幾部“爆款”電影,《流浪地球》《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均與華誼兄弟無緣。其前三季度已上映的《云南蟲谷》、《把哥哥退貨可以嗎?》、《灰猴》及《小小的愿望》,票房成績均表現平淡。
即將到來的2020春節檔,華誼兄弟也將缺席。
何利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中國電影市場在過去幾年爆發式增長,但華誼卻未及時抓住機會,反而停滯不前。當同樣是老牌電影公司的博納打造“主旋律爆款”、光線傳媒瞄準“國漫崛起”之時,華誼和馮小剛似乎還留戀著過去。
“作為國內老牌的傳統電影公司,華誼的內容打造能力是首屈一指的。但對于年輕用戶的需求,以及電影市場全面娛樂化的趨勢沒有研究和把握,體現在其對項目選擇、市場定位上屢屢失誤。”何利表示,大批順應市場的互聯網影視公司也正在沖擊著像華誼兄弟這樣的老牌電影公司。
2018年,華誼兄弟出現上市以來首次虧損,凈利潤虧損超過11億元。2019年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6.52億元,同比下降298.56%。
目前華誼股價跌到4.7元/股左右,市值從2015年最高峰時的900多億元跌剩135億元。
《只有蕓知道》票房折戟、《八佰》上映無時間表,華誼兄弟2019年的業績恐怕不太樂觀。
面對業績持續虧損和債務危機,如果在未來一年華誼沒有找到有效的解決方案扭轉虧損局面,在創業板連續三年虧損,將面臨退市風險。
12月28日,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向時代周報記者表示,華誼兄弟會遇到退市風險,但真正退市的可能性較低。
2019年初時,阿里影業對身陷泥淖的華誼“出手相救”,授出一筆7億元人民幣的借款。作為條件,華誼在5年內要完成10部電影的制作和上映,阿里影業對項目擁有優先投資權。除了王中軍、王中磊兄弟之外,目前,騰訊、阿里和馬云也在華誼兄弟前五大股東之列,騰訊占股7.88%,阿里占股4.44%。
何利認為,對于以內容和核心的影視產業,傳統電影公司依然具備多年來在項目開發與打磨上積累的豐富經驗與資源。兩者在未來一段時間除競爭之外,更是合作與補足的關系。
2019年6月,博納影業董事長于冬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5年前,他就預言過“中國電影公司未來都要給BAT打工”,如今已成為現實。
于冬直言,電影公司基本被互聯網巨頭并購、投資、融合,互聯網公司已全面滲透影視產業鏈,深入參與投資、制作、發行、渠道建設等各環節。
華誼的未來仍未可知。但顯而易見的是,其未來發展方向,已然不是“難兄難弟”所能完全掌控得了。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