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25 10:23 | 來源:阿爾法工場 | 作者:俠名 | [要聞]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2019年底,港股市場迎來認購高潮,定位為“人工智能信息分發平臺”的赤子城科技(下稱赤子城)最終獲得超1400倍認購,榮獲本年度港股“超購王”。
來源:阿爾法工場
導語:赤子城看似耀眼的數據背后實則疑點重重。
2019年底,港股市場迎來認購高潮,定位為“人工智能信息分發平臺”的赤子城科技(下稱赤子城)最終獲得超1400倍認購,榮獲本年度港股“超購王”。
赤子城以APP矩陣聞名,旗下擁有用戶系統、健身、媒體娛樂和游戲四大矩陣,統稱“Solo X”產品矩陣。
此外,赤子城還擁有一個名為“Solo Math”的移動廣告平臺。這個平臺類似于一個由算法支持的移動和在線廣告“超市”:供應商將其廣告位放在“貨架”上,廣告商根據投放需求出價,最后由Solo Math通過自動化程序來匹配和交易。
赤子城號稱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的代表。當下運營的APP應用數量高達82款,全球累計用戶數超8億。過去3年,赤子城的總營收錄得42%的年化復合增長率,而凈利潤的年化復合增長率為20%。
本次香港IPO,赤子城共發行1.36億股,其中10%為公開發售股份,最終獲得超1400倍的認購,并計劃于12月31日在港交所上市。
從以上數據來看,赤子城似乎魅力十足,難怪投資者會趨之若鶩搶著申購。但實際上,這些華麗的數據背后疑點重重。
真有8億用戶?
赤子城最讓人驚訝的地方無異于其自稱的近8億用戶,要知道微信的總用戶數為11.51億,似乎赤子城已經能跟騰訊“掰手腕”了。
至2019年底,全球人口總數接近77.5億。也就是說,赤子城的用戶超過全球總人口的10%,一個新的全球互聯網巨頭正在冉冉升起?
赤子城所謂的“Solo X”矩陣就是一系列APP產品的集合,也就是說,其積累的8億用戶并非一款產品的用戶數,而是多款產品累加所獲得。同時,因單一用戶可能使用多款產品,這勢必會造成重復計數的情況。
根據赤子城招股書,在統計過程中,赤子城既沒有進行身份驗證,也沒有區分子矩陣間的重疊用戶,出現重復多計的情況公司顯然自己也較為清楚。
從赤子城公布的統計方法來看,各子矩陣的用戶數量均按各子矩陣應用推出后的累計下載量計算。與其說赤子城在全球擁有接近8億的用戶,倒不如說其矩陣產品在全球下載量接近8億次,這使得赤子城的含金量大幅降低。
前后數據矛盾
此次在港股進行IPO,并非赤子城第一次嘗試登錄資本市場,在2016年的時候,赤子城就曾籌劃借殼達意隆(SZ:002209)登陸A股市場,但未獲成功。
正是這次借殼重組未果,讓我們對赤子城的財務數據產生了質疑。原因是在2016年重組期間公布的數據與本次招股書公布的數據差異極大。
根據達意隆在2016年公布的重組公告,2016年1-3月,赤子城的總營收金額為1.15億元,其中,前五大客戶的合計金額為0.62億元。最大客戶KachingMediaLtd與第二大客戶TouchthunderEntertainmentLimited貢獻的收入分別為1800萬元和1616萬元。
雖然此次招股書中并未公布2016年1-3月的數據,但其披露的2016年全年的數據與重組公告中公布的2016年1-3月的數據存在明顯的差異。
具體來看,赤子城招股書披露2016年全年的營收為1.37億元。按重組公告的數據,赤子城已經在2016年前3月達成1.15億元的營收,那么其余9個月時間僅收獲0.22億元,有違常理。
另外根據招股書披露,赤子城2016年的前五大客戶中,最大客戶的收入金額僅為1315萬元,甚至比重組報告中披露的2016年前3月的第二大客戶的金額還要低,前后矛盾的數據該如何解釋?
換量合作
在APP推廣領域,有一種叫做換量合作的推廣方式被廣泛應用,所謂換量就是合作雙方利用自有流量進行互換,以達到流量增長的效果。雙方無需花費一分錢,就可以讓自身的流量擴大一倍,甚至幾倍。
通過搜索我們發現,赤子城也曾熱衷于換量推廣的玩法,下圖中的Solo Launcher正是當時赤子城的核心產品。
在此前達意隆公布的重組公告中,赤子城2016年前三月的第二大客戶TouchthunderEntertainmentLimited同時也是第一大供應商,為赤子城貢獻了1616萬元收入的同時,赤子城也采購了其價值3305萬元的廣告產品,實際上赤子城與其的資金往來是流出1689萬元。
通過換量合作,單純的供應商可以變成公司的重要客戶。基于這樣的邏輯,理論上赤子城可以隨意控制自身營收的變化,
赤子城招股書中,并沒有否認客戶與供應商重疊的情況存在,而是將這種情況歸結為廣告主在行業內的正常現象。但這種換量的方式除了能夠讓公司的營收數據更好看外,其實并不會給公司的利潤帶來積極影響。
在2016年度、2017年度、2018年度和2019年上半年,赤子城科技來自于重疊客戶及供應商的收入占公司總收入的51.2%、64.3%、64.2%及55.3%;從這些公司采購的金額占總采購金額的58.1%、65.3%、68.7%及57.4%。
雖然僅通過這些數據我們無法區分赤子城的營收中有多大比重來自于換量合作,但依然值得投資者注意。
突變的盈利能力
赤子城雖然以APP矩陣為賣點,但實際上除個別游戲外,其他APP都是完全免費的,唯一盈利的模式就是依靠廣告投放,在赤子城的招股書中也印證了這一點。
赤子城的營收主要由兩大部分構成,分別是移動廣告平臺業務和自有APP流量變現業務。所謂的移動廣告平臺業務,即上文提到的廣告客戶通過“Solo Math”平臺投放廣告。
一直以來,移動廣告平臺業務都是赤子城的營收支柱:
2016年、2017年的營收占比均在八成以上,2018年度的營收占比也在六成以上。
但在2019年上半年,赤子城的移動廣告平臺業務卻出現同比下滑,反而自有APP流量變現業務的營收卻大幅飆升。
責任編輯:陳悠然 SF104
《電鰻快報》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