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4 10:59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未知 | [基金]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僅新興國家每年就需要3.9萬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還存在2.5萬億美元的缺口,亟待主流投資機構推出高質量、大規模的金融產品。
隨著環境污染、資源短缺、社會沖突等問題越來越嚴峻,走可持續發展道路已經成為全球共識。而在資本市場,追求可持續發展的投資理念也逐漸成為國際范圍內的主流投資方式之一。
12月2日,由博時基金與社會價值投資聯盟聯合舉辦的“聚焦可持續 投資優未來——2019中國可持續發展金融論壇暨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100ETF產品發布會”在上海舉辦。本次論壇圍繞“可持續發展金融”主題,邀請了包括上海證券交易所、聯合國駐華代表及部分具有廣泛影響力的金融和學術研究機構150多位嘉賓齊聚一堂,共同探討全球可持續發展金融趨勢以及中國可持續發展金融的未來。
聯合國駐華協調員羅世禮先生出席論壇并致辭,他表示,聯合國將加大可持續發展融資作為首要任務。在中國,聯合國需要與利益相關方在可持續發展融資與投資上建立共識:增強政策引導環境,發展包括評估體系與融資工具的可持續發展目標融資生態,以及為擴大可持續發展投資提供監管框架與指引。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實現離不開各國、各行、各業(包括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的合作與參與。期待更多的投資者、政策制定者和受益者能夠參與到推動中國可持續發展投資的行動上。
主題演講:聚焦可持續 推動可持續金融發展
社會價值投資聯盟主席馬蔚華發表題為“影響力投資與可持續發展”的主題演講。他在演講中提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僅新興國家每年就需要 3.9 萬億美元的資金支持,還存在 2.5 萬億美元的缺口,亟待主流投資機構推出高質量、大規模的金融產品。在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上交所的支持下,社投盟與博時基金推出的“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100ETF”,不僅彌補了中國市場在可持續發展價值掛鉤的被動投資產品方面的空白,也是可持續發展金融的首創,開啟了一個新商業文明的時代。可持續的發展,不單是追求經濟效益,也要努力實現社會價值。
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光華發表題為“推動可持續金融發展 倡導可持續投資理念”的主題演講。他認為社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離不開可持續發展金融的支持,可持續發展投資是基金公司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理念的最佳實踐。博時基金作為中國資本市場上的投資價值發現者,一直致力于尋找更全面的企業投資價值,博時將積極布局可持續金融產品,為投資者找到長期可持續的優質投資標的。
上海證券交易所投資者服務部副總經理劉蔚女士發表題為“ETF與可持續金融創新發展”的主題演講。她表示,我國ETF行業已走過十五年的發展歷程,截止2019年11月底,境內ETF總市值超過6500億元,2018年全年上交所各類ETF的交易總額超過7萬億元。近年來,隨著投資者資產配置觀念逐漸發生變化,以ESG為代表的各類主題型ETF開始受到市場關注,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100ETF產品是國內基金行業專注ESG發展的典型代表。
觀點碰撞:13位重磅嘉賓共議可持續發展金融實踐
首場圓桌聚焦“可持續發展金融在中國的實踐與創新”,由人文財經觀察家、社投盟主席團成員秦朔擔任主持人,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院長姚洋,華泰保險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社投盟主席團成員王梓木,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總經理陸素源,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江向陽,萬得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陸風,華興資本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包凡等多位專家領導,分別就可持續發展金融與ESG投資對于社會的意義、如何做好可持續發展投資、可持續發展金融產品發展需要的政策支持、可持續發展主題公募基金的業績表現、指數產品在可持續發展和ESG投資方面的作用及發展前景、資產管理人如何影響和引導投資標的公司實踐和改善ESG行為等諸多子議題,各自從不同的行業和視角展開了詳細而深刻的探討,多方觀點碰撞出許多精彩的火花。
第二場圓桌交流主題為“全球可持續金融發展趨勢與挑戰”,由社會價值投資聯盟秘書長白虹擔任主持人,包括法國巴黎銀行資產管理亞太區CEO Ligia Torres、晨星(Morningstar,Inc.)中國區總經理夏小華、中金公司股票業務部合伙董事總經理沈黎、恒生指數行政總裁關永盛、EngagedX執行董事兼聯合創始人Karl H. Richter等海內外重量級嘉賓進行了深入探討。近年來,全球各國政府、投資者和金融機構為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助推全球可持續發展,在基礎設施建設、可持續發展和氣候行動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資源,同時也催生出了各種不同形態的投資理念和金融產品,比如綠色金融、責任投資、影響力投資以及ESG投資等等。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全球共有接近31萬億美元的資產引入了可持續投資策略進行管理,自2016年以來增長了34%,占全球資產管理總量的33%。(數據來源:全球可持續投資聯盟(GSIA)2018年趨勢報告)
產品發布:四大特色彰顯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100ETF投資價值
活動當天,現場還舉行了“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100ETF”的產品發布儀式。
記者從活動現場獲悉,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100ETF已于近日正式獲批,該基金采用完全復制法跟蹤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據了解,中證可持續發展100指數基于社會價值投資聯盟長期關于可持續發展研究提供的成果和數據,由博時基金定制、中證指數有限公司編制和發布。該指數以滬深300指數成份股為樣本池,先通過6個方面17個指標的篩選剔除不符合資質的上市公司,再從目標驅動力、方式創新力、效益轉化力三大方面的57個細分指標進行評分,最終評選出100只在經濟(E)、社會(S)、環境(E)、治理(G)方面綜合價值高的上市公司編制而成,旨在為投資者找到長期可持續的優質投資標的。
據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張光華介紹,該指數具有四大投資特色:首先,該指數是A股市場第一只按照聯合國17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結合中國五大發展理念,綜合考量了公司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價值,評估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指數;其次,從2014年6月30日到2019年7月1日的回測數據顯示 ,該指數相對滬深300全收益指數的年化超額收益率超過了4%,且超額收益較為穩定;再次,可持續發展模型構建在對標國際同行評價體系的同時,也進行了許多本土化的落地改造;最后,可持續發展100指數的成份股具有估值低、股息率高、盈利能力強的特點,均為在各自領域中兼具經濟、社會和環境綜合價值的優秀公司,指數具有非常好的價值投資屬性。
作為博時基金近年在指數及ETF投資領域的戰略布局之一,通過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100ETF這一費用低廉、交易靈活、透明度高的投資工具,將為投資者在國內市場中找到長期可持續的優質投資標的,分享可持續發展的成果。
【風險提示】
一、證券投資基金(以下簡稱“基金”)是一種長期投資工具,其主要功能是分散投資,降低投資單一證券所帶來的個別風險。基金不同于銀行儲蓄和債券等能夠提供固定收益預期的金融工具,投資人購買基金,既可能按其持有份額分享基金投資所產生的收益,也可能承擔基金投資所帶來的損失。
二、基金在投資運作過程中可能面臨各種風險,既包括市場風險,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風險、技術風險和合規風險等。巨額贖回風險是開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種風險,即當單個交易日基金的凈贖回申請超過基金總份額的百分之十時,投資人將可能無法及時贖回持有的全部基金份額。
三、基金分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債券基金、貨幣市場基金等不同類型,投資人投資不同類型的基金將獲得不同的收益預期,也將承擔不同程度的風險。一般來說,基金的收益預期越高,投資人承擔的風險也越大。
四、投資人應當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了解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并根據自身的投資目的、投資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判斷基金是否和投資人的風險承受能力相適應。
五、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責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收益。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不構成對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本基金的過往業績及其凈值高低并不預示其未來業績表現。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人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人自行負擔。
六、投資人應當通過基金管理人或具有基金銷售資格的其他機構購買和贖回基金,《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銷售機構名單及本基金的相關公告可登陸基金管理人官方網站http://www.bosera.com/index.html查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