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27 06:47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截至11月22日,其前五大股東累計減持公司股份433.3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近日,陜西盤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盤龍藥業”)發布公告稱,他們均來自昔日私募明...
截至11月22日,其前五大股東累計減持公司股份433.35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5%。
近日,陜西盤龍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盤龍藥業”)發布公告稱,
他們均來自昔日私募明星——九鼎集團。
這五大股東分別為蘇州永樂九鼎、天樞鐘山九鼎、春秋晉文九鼎、春秋齊桓九鼎以及春秋楚莊九鼎(合稱“九鼎系”),
截至目前,九鼎系通過兩次減持盤龍藥業股份,已從二級市場套現約1.35億元。自九鼎系宣布減持以來,盤龍藥業股價便一路下行,從4月10日收盤時近39元的高點下滑至11月26日收盤時的25.35元,跌幅超30%。
而導致盤龍藥業股價下滑的原因,或許不僅是九鼎系的減持。
10名董監高頂格減持
除董事長謝曉林因其所持股份仍未解禁,尚未發布任何減持計劃外,其余10人在股份解禁后,均披露過減持計劃,且都為頂格減持。
目前,盤龍藥業持股的11名董事、監事和高管(以下簡稱“董監高”)中,
也就是說,減持比例達到25%,即為頂格減持。
什么是頂格減持?按照規定,上市公司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任職期間,在符合減持條件后,每年轉讓的股份不得超過其所持公司股份總數的25%。
上述10名董監高的減持理由均為“個人資金需求”。截至9月17日,10名董監高累計減持146.32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1.69%。
截至9月30日,該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36億元,同比增長28.74%;實現歸母凈利潤5805.38萬元,同比增長25.49%。
根據盤龍藥業此前公布的三季報,
在公司業績增長較快的情況下,大股東和董監高密集減持,是何原因?董事長謝曉林在股份解禁后是否也會減持?
九鼎系作為風投機構,在股份解禁后減持屬于正常現象,但10名董監高同時減持,就意味著大家均不看好公司發展前景。
某私募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如果沒有特殊原因,不可能出現10名高管同時存在資金短缺的情況。這些董監高應該是認為目前的股價是適合出手的價格,所以就都頂格減持掉了。
這10名高管都是陪伴公司一起發展20多年的管理者,現在大部分都出現了孩子上學、家里需要購置房產等需求,所以才提出減持。
盤龍藥業董秘吳杰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九鼎系作為投資者,其減持行為是合規的。公司10名董監高的減持行為也屬于正常減持行為,符合相關規定。董事長近幾年沒有資金需求,不會出現減持或者抵押。
隨著九鼎系的退出,盤龍藥業是否會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吳杰告訴記者,“我們希望可以引入新的戰略投資者,和我們一起發展,將中藥企業做強、做大。”
在研項目包括牙膏、面膜
在大股東及公司高管不斷減持的壓力下,盤龍藥業主營業務表現如何?
截至今年上半年,該公司的中成藥制造業務實現營業收入2.19億元,占營業總收入的77.29%。其中,盤龍七片的收入占中成藥制造業務收入的80%左右。
據悉,盤龍藥業是集藥材GAP種植,藥品生產、研發、銷售和醫藥物流為核心產業的現代高新技術企業。
不過在擁有拳頭產品盤龍七片支撐業績后,盤龍藥業似乎忘記了研發對于一家藥企的重要性。
盤龍藥業2019年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的研發費用僅193.74萬元。
作為一家藥企,研發費用不到200萬元,似乎低得有些離譜。
對此,吳杰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解釋道,“中藥研發周期很漫長,目前我們還有一千多萬的研發費用,因為沒有達到付款條件所以還沒有計入賬目中。我們花的是投資者和股東的錢,因此在選擇項目時非常小心謹慎。一旦有合適的項目后,我們也一定會跟進。”
吳杰進一步指出,“現階段,公司有十多個在研項目,如盤龍七牙膏、盤龍美面膜等日化產品。希望未來公司可以涉及到大消費和大健康領域。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以及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現在大消費和大健康領域的市場很大。我們要將這兩塊領域的產品作為公司業務的補充,也不會削弱醫藥的主營業務。”
從財務數據看,部分子公司的財務記錄在2017年中報后就處于斷檔狀態,全資子公司甚至大部分沒有財務數據記錄。
記者注意到,盤龍藥業此前總計直接對外投資6家子公司,其中100%控股的全資子公司有5家,包括陜西商洛盤龍植物藥業、陜西盤龍健康產業控股、甘肅盤龍藥業、陜西盤龍醫藥保健品和陜西華州營養健康食品研究院有限公司。此外,盤龍藥業還投資了陜西盤龍醫藥股份貿易公司。
九鼎系“提款機”之痛
盤龍藥業并不是九鼎系今年唯一連續減持的上市公司。
誠意藥業、新疆火炬、江山歐派等十余家上市公司的九鼎系股東均發布過減持公告,這些遭減持的公司被戲稱為九鼎系的“提款機”。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
風投機構解禁后的減持行為,在二級市場上其實很常見,那么,為何九鼎系的減持行為更受關注?
三季報顯示,九鼎集團資產高達946億元,但負債率也高達68.73%;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為7237.81萬元,同比下滑98.42%。
據九鼎集團最新披露的2019年三季報,其似乎正面臨資金鏈緊張的困局。
自2017年以來,九鼎集團以“自身資金需求”為由,多次減持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累計套現超34億元。
盡管九鼎集團一直否認資金短缺的問題,但其在資本市場的減持行為卻接連不斷。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
某私募人士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九鼎系的資金窟窿較大,填補的蓋子不夠用了,吃相會很難看。為了套現,可能會不計成本,這直接導致有些公司在被減持后元氣大傷,至今都沒恢復。”
“九鼎系在別的公司基本都是清倉式減持,但在盤龍藥業,因受到一致行動人的限制,減持行為較平穩。目前九鼎系的減持對公司沒有任何影響。”
那么,九鼎系減持會給盤龍藥業帶來怎樣的影響?吳杰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
同濟大學中德學院經管系副教授王倩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九鼎系自去年以來,陸續大幅減持多家上市公司股份,一方面是由于不理想的資產負債結構,需通過減持套現,改善財務狀況;另一方面,由于經濟下行壓力,其早期投資的企業前景并被不看好,伺機減持也是規避未來潛在風險的一種方式。
(文章來源:國際金融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