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8 11:32 | 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劉冕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圓明園馬首銅像“體檢”報告11月15日發布:使用的材質為含微量鉛鋅的紅銅。銅含量達到98%左右,含有1%左右的鉛,此外還含有一定量的鐵和鋅。馬首應為失蠟法一次鑄造成型。
????????圓明園馬首銅像“體檢”報告11月15日發布:使用的材質為含微量鉛鋅的紅銅。銅含量達到98%左右,含有1%左右的鉛,此外還含有一定量的鐵和鋅。馬首應為失蠟法一次鑄造成型。
????????這份報告是根據國家文物局工作安排,由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完成的。研究人員對何鴻燊捐贈的圓明園馬首銅像利用便攜式X熒光光譜儀、X光照相、可塑材料翻模顯微照相、相機微距拍照觀察等方法進行了分析檢測,希望了解馬首的材質、鑄造工藝以及可能的用途等方面的信息。
????????X光照相結果顯示,馬首除了頸部前下方可見數個鋦釘外,其他各個部位都無明顯的分鑄焊接痕跡,由此可知馬首系渾鑄而成,頸部和臉部以及眼睛、耳部、嘴和舌頭都應為一體鑄造。馬首頂部的鬃毛更是曲線流暢,纖毫畢現,下部可見一明顯的銅梗將一部分鬃毛撐起,造成懸空效果。但頂部鬃毛和馬首并無明顯分界,由此可知鬃毛和馬首也是整體一次性鑄造成型。據此判斷,整個馬首都是使用精密鑄造的方法——失蠟法一次鑄造而成。
????????其次,馬臉部為一空腔,該空腔直通馬嘴部,空腔后部有一個不規則三角形,可與頸部聯通,此孔洞邊緣部位極不規整,可能是在鑄造完成用工具臨時破開,以便水能從頸部流入嘴內。
????????唯一可見鉚釘(鋦釘)處位于頸部偏下處。X光照相顯示,該處明顯比馬首其他部位都厚,究其原因有可能是因為鑄造前蠟模即發生錯位,為防止鑄后引起表面開裂,鑄造前用銅鋦釘將蠟模開裂部分固定在一起,同時在內壁加補蠟層,從而使得鑄后壁厚增加,而表面紋飾不致被破壞。澆鑄后,鋦釘兩端被銅水包裹,在外部無法觀察到,表明鋦釘應是先于鑄造而被安放的。
????????為了研究馬臉部汗毛和頂部鬃毛的制作方式,研究人員還進行了表面翻模的顯微觀察,采用可塑材料對臉部、耳部等翻模,然后在超景深顯微鏡下進行微痕觀察。在對眼部細節翻模后,可以看出整體線條圓潤,翻模下凹而非凸起,且底部呈現圓弧而非三角,這表明臉部的細小毛發也是鑄造出來的,而非刻畫形成。仔細觀察,線條并不連貫,且并不十分平行,與在蠟等柔性材料上刻畫效果類似,說明預先在蠟模等軟性材料上進行了雕刻,然后再鑄造成型。
????????馬首頂部鬃毛也是如此,整體線條柔和圓潤,其中可見一凸起縱貫部分鬃毛。研究人員推測,可能是做蠟模時不小心所致,由于僅有1毫米左右長度,因此并未引起注意,這也說明蠟模是手工制作的,如此精細逼真制作,非皇家需求而不能達到。
????????耳部和臉部翻模亦整體線條十分柔和,但是出現了時斷時續的現象,說明制模材料一定是蠟類的柔性材料,而紋飾手法千變萬化,說明制模工匠的技藝精湛,顯示出器物的等級頗高。
????????此外,研究人員還利用單反相機的微距功能對器物內壁細節進行了拍照觀察,內部觀察結果再次確證馬鬃毛是鑄造而成,鬃毛的分層現象清晰可見,特別是出現反復打結的效果,這種情況是雕刻無法做到的,據此表明其制模時就進行了分層燙蠟,這樣鑄造出的鬃毛也出現分層的立體效果。
????????馬臉空腔和頸部連接處,可見一處方形凸起,中間則有一處不規則的孔洞,這對應了X光片的不規則三角形孔洞,應是固定臉部和頸部的結構。可能是馬臉為一個蠟模,頸部至頭頂為另一個蠟模,為保證整個馬首能夠一次成型,在兩蠟模連接處做成卯榫結構,鑄后便可形成該凸起。以上種種現象均體現出鑄造工匠的高超技藝。
????????在馬首內壁還附著了不少白色殘留物,形態上看可能是水垢等沉淀物,這表明該器物內壁有可能和水長期接觸,使用過程中在內表面沉積了一層水垢,水垢的形成很有可能和其作為十二生肖噴泉這一使用功能密切相關。
????????研究人員介紹,這些都是初步的推斷,圓明園十二生肖獸首的制作工藝值得深入研究發掘,為我國燦爛的傳統失蠟鑄造工藝復原提供了寶貴的實物資料。
相關
圓明園流失文物私人收藏六成
百余條圓明園文物線索明年公布
????????馬首回家,備受關注。國家博物館“回歸之路”展后,圓明園馬首銅像,將正式回到圓明園,這是圓明園迎回的首尊十二生肖獸首,也是近一百六十年來,圓明園流散出去的可移動文物第一次回到原址。中國圓明園學會學術專業委員會委員劉陽透露,近六年,他從世界各地找到了百余條圓明園流失文物的線索,“明年,這些線索將通過出書的方式公開。但這些文物何時回家?還遙遙無期。”
????????被譽為萬園之園的圓明園,當年到底藏了多少國寶?至今沒有確切數字。劉陽說,清朝皇帝幾乎把最珍貴的文物和典籍都收藏在圓明園內,初步估計當時有藏品80萬至120萬件。1860年,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洗劫了大量園內珍玩古董。絕大部分文物從此流散海外,目的地尤以英國和法國等歐洲國家最多。除了外國侵略中國時掠奪走的文物,還有一部分圓明園文物是通過走私等非法途徑出境的。
????????劉陽介紹,楓丹白露宮是目前收藏和展覽圓明園文物最多的地方。當年,侵華法軍司令孟托邦把從圓明園搶劫來的所謂戰利品進獻給拿破侖三世和歐仁妮皇后。為了存放這些文物,專門建造了楓丹白露宮的中國館。“目前,長期展出和已經公開的,大約有5000件確定為圓明園舊藏。”
????????最近6年,劉陽征集到100余條圓明園文物的線索。預計明年,他會將這些新找到的線索整理出版。“主要會發布一些國內外私人藏家、海外博物館和一些機構藏圓明園文物的信息。”“大約三分之二的文物是在私人藏家手中。”劉陽說:“這一次馬首銅像回到圓明園,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
????????“決不能搬一塊石頭,就說是圓明園的舊藏。要有證據,有出處。”劉陽說159年來,算上馬首在內,只有5件舊藏石刻回到圓明園。但是圓明園文物的曝光度卻并不低。最近一周內,劉陽就知道有三件圓明園文物將陸續上拍。“拍賣行現在很低調,不會直接打出圓明園的旗號,藏家也都心照不宣。也有些拍賣行打出圓明園舊藏的旗號,實際上是綁架了中國人的民族感情,通過這種噱頭,抬高價格,這對于文物回流其實并沒有任何意義。”
????????此前,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曾表示,我國政府對于流失文物的態度是“但凡國寶,雖遠必追”,但不支持、不鼓勵通過競拍、回購的方式讓非法流失文物歸國,而是要努力通過法律等途徑實現追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