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5 10:11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未知 | [科技]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離不開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撐。”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指出,以改革激活創新主體,打破科技成果轉化的“中梗阻”,成都的政策“聲援”也從未止步。
工人們在成都某高新技術企業生產車間緊張忙碌。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出通報,對國務院第六次大督查發現的典型經驗做法給予表揚,“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通道”的“成都經驗”正是其中之一。記者從成都市科技局了解到,“成都經驗”即以“探索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打通科技與經濟結合通道”進行先行先試,位于成都的西南交通大學在全國率先進行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的改革,成都還出臺系列政策措施,推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制機制改革。
職務發明人按比例共享專利權
為了不讓高校科技成果被鎖在柜子里變成“陳果”,西南交通大學確定職務發明人可以按照7∶3的比例與學校共享專利權,評估作價入股后發明人持有專利權產生的70%股份。
“這使發明人真正成為科技成果轉化的主體。”西南交大國家大學科技園孵化中心主任劉安玲說,改革后過去存在于成果轉化中的“工作被動性、獎勵延遲性、實現不確定性、權益無繼承性”等消極因素自然消失,大大提高了發明人團隊的轉化積極性。
頂層設計和政策“聲援”改革
“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離不開頂層設計和政策支撐。”成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指出,以改革激活創新主體,打破科技成果轉化的“中梗阻”,成都的政策“聲援”也從未止步。
成都市科技、財政等8部門制定“改革實施意見”,對職務科技成果含義、職務科技成果知識產權分割確權模式、確權流程、定價流程、收益分配、內部管理及部門職責進行明確,制定具體的操作規范,并出臺“科技成果轉化十條”、《關于鼓勵知識產權成果進場交易的若干措施》等系列政策,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資金鏈有機融合,加快建設技術交易市場;同時,還成立國內首個以“混改”為核心的“三權”改革聯盟,實現“抱團突破”。
今年,成都再次創新,在全國率先出臺專門針對技術經紀專業技術人員的職稱評定辦法,明確在自然科學研究職稱系列中增設技術經紀專業,明確技術經紀人評價標準,并成立評審委員會。
近千項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
一子落,滿盤活,隨著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的深入實施,改革“紅利”逐漸顯現,大批誕生于成都高校院所里的科技成果從實驗室走向生產線。目前,全市已完成400項職務科技成果分割確權,近1000項科技成果在蓉轉移轉化,作價入股創辦企業60余家。
四川大學魏于全院士的抗腫瘤藥物、基因治療技術等7項成果評估作價3.6億元,以作價入股的方式與西藏承億醫藥科技、深圳恒澤生物科技等3家企業合作,在成都落地轉化,川大最終把7項成果作價入股形成股權的90%獎勵給成果完成團隊。成都中醫藥大學段俊國教授團隊的專利成果“一種具有視神經保護作用的藥物組合物及制備方法和用途”評估價值2063萬元,吸引了太極集團、西藏藥業、康弘藥業、貴州百靈藥業等多家上市公司及社會資本組建成都中醫大銀海眼科醫院股份有限公司。
上述負責人說,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帶來更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高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效益顯著,成都以高校科研成果為主要對象的技術交易市場日益活躍,成交金額不斷增大。據成都市科技局統計,截至今年9月底,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到1036.82億元,同比增長54.7%,其中輸出技術合同成交金額728.15億元,同比增長56.0%,吸納技術合同成交金額308.67億元,同比增長48.79%。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