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5 09:40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此次出售的同創嘉業正是亞太實業的核心子公司,2017年和2018年,同創嘉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614.78萬元和3772.15萬元,是亞太實業收入的全部來源,但同創嘉業卻未實現盈利。
11月3日,亞太實業(維權)發布重組預案,擬將子公司蘭州同創嘉業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下稱“同創嘉業”或稱“出售資產”)出售給公司實控人實際控制的另一家企業—亞太房地產;同時擬2.85億元-3億元現金收購滄州臨港亞諾化工有限公司(下稱“標的公司”或“臨港亞諾”)51%股權,上述兩項交易互為前提,同步實施。
資料顯示,亞太實業主營業務是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最近幾年深陷業績泥潭,此次跨界并購精細化工企業,可以說是上市公司的“自救”。但標的公司凈利潤波動較大,亞太實業的跨界并購能否實現盈利持續增長還有待市場觀察。此外,亞太實業賬上貨幣資金難以覆蓋現金收購的對價,也缺乏穩定的經營現金流入,公司收購的現金從何而來?
一手“賣子”一手收購 標的凈利潤波動明顯
資料顯示,以房地產開發為主營業務的亞太實業在最近幾年可謂“命途多舛”。2013年,亞太實業因未計提所持濟南固锝長期股權投資減值準備,導致2013年虛增凈利潤。而此次擬出售的同創嘉業因未按披露的會計政策和《企業會計準則》確認收入,導致亞太實業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4年虛增營業收入,2013年虛減營業收入。上述行為皆遭到了監管部分處罰。
而亞太實業自2002年以來一直處在虧損和“微盈”之間徘徊。2000-2018年,公司的歸母凈利潤分別為0.01億元、-1.24億元、-0.54億元、0.12億元、-0.83億元、-0.14億元、-0.24億元、0.06億元、0.04億元、-0.42億元、-0.03億元、-0.05億元、-0.43億元、0.12億元、0.01億元、-0.09億元和0.11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亞太實業2010年轉型房地產開發業務以來,在其他房地產開發商業績大幅增長之際,身處甘肅的亞太實業的盈利仍然沒有實質改觀,在房產行業“黃金十年”中未有建樹。而如今,亞太實業到了出售核心子公司、剝離房產業務求生的地步。
此次出售的同創嘉業正是亞太實業的核心子公司,2017年和2018年,同創嘉業分別實現營業收入4614.78萬元和3772.15萬元,是亞太實業收入的全部來源,但同創嘉業卻未實現盈利。
根據重組預案,此次收購的標的臨港亞諾的主營業務是研發、生產精細化工產品中間體的企業,主要產品為吡啶類、MNO及其他化工產品,吡啶類產品主要包括3-氰基吡啶、3-氨基吡啶、4-氨基吡啶、2,3-二氯吡啶、2-氯-4-氨基吡啶以及2-氯煙酸等。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1-9月,臨港亞諾分別實現營業收入19,960.33萬元、19,041.03萬元和19,545.57萬元,分別實現凈利潤2,332.39萬元、536.97萬元和3,295.57萬元。可以看出,臨港亞諾2018年的營收和凈利潤都出現了下降的趨勢,尤其是凈利潤同比下降了76%,接近8成;而今年前九月份的凈利潤又超過2017年全年的凈利潤,盈利波動十分明顯。
但預案并沒有給出凈利波動大的具體原因。根據臨港亞諾現在的母公司亞諾生物(證券代碼:831730)2018年的合并報表,亞諾生物2017年度主要產品“2-氯煙酸”的代工企業停產產能減少;另一主要產品“三氰基吡啶”因市場受下游需求下降影響價格較低,同時原材料價格未降,公司一度暫停了該產品的生產、銷售。從標的母公司的合并報表分析,臨港亞諾主要產品的生產銷售情況曾遇到很大困難。如果此次跨界并購完成,標的公司主營產品若再出現較大波動,無疑將影響上市公司持續盈利。
此次收購,交易對方承諾臨港亞諾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 年度合計凈利潤不得低于人民幣16000萬元,平均每年要實現凈利潤5333萬元才能完成業績承諾,這個數目約是標的2018年凈利潤的10倍,標的公司三年要完成1.6億的凈利潤壓力也不小。
賬上僅800多萬 現金交易錢從何來?
根據重組預案,臨港亞諾化工的審計、評估工作尚未完成,臨港亞諾化工整體估值預計為人民幣5.6億元至6億元,對應臨港亞諾化工51%股權預計作價為2.85億元至3億元。
此外,此次收購采用現金交易的方式,也就是說上市公司預計要支付2.85億元-3億元的交易對價。不過,亞太實業賬上資金難以支付如此之高的交易對價,連支付30%的交易對價都有難度。
截至2019年9月30日,亞太實業賬上貨幣資金僅有801萬元,不足以支付首期30%的交易對價。即使考慮到處置同創嘉業會獲得約七千多萬的收益,但還不足以支付臨港亞諾51%股權的所有的支付款。
亞太實業在重組預案中也坦言,公司缺乏穩定的經營性現金流入,持續經營能力存在不確定性,此次收購臨港亞諾51%股權的現金究竟從何而來,又為什們只采用現金交易的方式?
上市公司在預案中稱,本次交易對價均為現金,依據《重組管理辦法》之規定,本次重組無需提交中國證監會審核。
而采用現金交易也不會觸發“借殼上市”紅線。根據重組預案,2018年收購標的臨港亞諾的營收是1.9億元,是上市公司營收的5倍,此次“蛇吞象”式的交易顯然構成重大資產重組。而采用現金交易不會發生上市公司股權變動,亞太實業的實控人也不會發生變化,故不會構成重組上市。
責任編輯:公司觀察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