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01 10:37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未知 | [科技]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研究人員稱:“對恒星進行的分析似乎表明,這顆恒星演化得太過了,無法在這樣短的軌道距離內容納一顆行星;而我們現在對系外行星進行的分析表明,該行星的確存在。”
系外行星勘探衛星(TESS)。圖片來源:物理學家組織網
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9日報道,來自西班牙航天研究所的科學家利用星震學,對兩顆已知擁有行星的紅巨星進行了深入研究,并在其中一顆紅巨星周圍發現了一顆似乎不可能存在的行星。
該小組研究了紅巨星HD 212771和HD 203949,這兩顆星也是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系外行星勘探衛星”(TESS,苔絲)首次探測到表面星震的已知系外行星的主恒星。研究負責人蒂亞戈·坎龐特說:“TESS的觀測非常精確,可以測量恒星表面的柔和震動。這兩顆處于演化后期的恒星也擁有行星,為研究行星系統的演化提供了理想的實驗平臺。”
研究人員首先通過星震學確定了這兩顆恒星的物理性質,例如其質量、大小和年齡,然后重點研究了HD 203949的演化狀態,希望了解其行星如何避免被吞噬的命運。
研究人員稱:“對恒星進行的分析似乎表明,這顆恒星演化得太過了,無法在這樣短的軌道距離內容納一顆行星;而我們現在對系外行星進行的分析表明,該行星的確存在。”
研究小組通過廣泛的數值模擬得出結論稱,恒星—行星之間的潮汐作用可能使該行星從其原始的、更寬的軌道向內移動,并使其位于我們今天看到的位置。他們表示:“解決這一科學難題的方法隱藏于一個簡單的事實中:恒星及其行星形成以后,還會一起演化。在這種特殊情況下,行星設法避免了被吞噬的命運。”
在過去10年間,星震學對類日恒星和紅巨星的研究產生了重大影響,相關研究數據主要來自于NASA的開普勒望遠鏡,在下一個10年,隨著TESS獲得的數據越來越多,相關研究也將取得更大進展。
《電鰻快報》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