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8 04:20 | 來源:光明日報 | 作者:張其成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建立“國家中醫藥博物館”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醫藥光輝歷史和偉大成就的重大工程,不僅僅是中醫人所盼望的盛事,是中醫藥行業發展的大事,而且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施“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重大舉措。
新中國成立以來,中醫藥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但是,大批中醫藥有關資料、實物由于“文革”損毀和散存民間,正面臨逐步消失的狀況。我國曾兩次集中收集醫藥衛生事業成就資料與實物,但遺憾的是,很多已收集到有關中醫藥的大量歷史資料與實物,因為缺少國家級中醫藥博物館而不知所終。
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現有中醫藥文物100萬余件。全國中醫藥院校、科研單位及民間有數十家博物館,收藏文物不到1/10。這些博物館大多規模小,文物保存條件存在不足,缺乏專業人才,管理理念和手段滯后。因此,迫切需要建立“國家中醫藥博物館”更好地搶救、保護中醫藥寶貴遺產。
建立“國家中醫藥博物館”是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展現中醫藥光輝歷史和偉大成就的重大工程,不僅僅是中醫人所盼望的盛事,是中醫藥行業發展的大事,而且是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實施“健康中國”國家戰略的重大舉措。
當前,我國中醫藥事業和經濟社會發展邁入新階段,已經具備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的各項條件。筆者建議,盡快啟動“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建設項目規劃與投資論證工作。
如何建設國家中醫藥博物館?首先應該做好頂層設計和合理規劃。要體現醫學與文化相結合、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國內與國際相結合、靜態與活態相結合的設計理念。
其次,在博物館設計中要充分考慮中醫藥的醫學功能和文化功能,既要展現中醫藥的物質文化成就,又要展現中醫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要注意中醫藥的活態性、互動性,把國家中醫藥博物館建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傳習基地。同時還要考慮到國家中醫藥博物館是國家對外交流的重要場所,在設計上要有利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世界上的傳播和認同。
最后,博物館的選址和建設也很重要。筆者認為,可以選擇博物館資源比較集中的地方,同時建設主館和副館,形成博物館群,這樣容易吸引更多人參觀。主館展示整個中醫藥(包括各民族醫藥)歷史文化全貌,側重參與互動、未來展望;副館以“太醫院”為主體,側重展示宮廷醫學、燕京醫學。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