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4 03:48 | 來源:北京晚報 | 作者:王金躍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對于高幀率拍攝,斯皮爾伯格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敬佩李安,我支持他嘗試任何新技術”。但他坦承自己不喜歡高幀率,因為那會讓電影看起來不像電影,像真實的世界,“對我而言,看電影是為了逃離現實,我不想去復制現實。”
毫無疑問,李安導演遇到了他從影生涯以來最大的挑戰:票房。
《雙子殺手》截止到上周末,全球票房只有1.18億美金,這個成績,相比它1.38億美金的巨大成本,只能用“杯水車薪”來形容。有外媒預測,該片最終的虧損可能會高達7500萬美金。這樣的虧損額,基本上宣告李安導演未來的高預算類型大片之路已經被封堵。
《雙子殺手》這部影片的主要賣點是120幀/秒的高幀率和花了兩年時間動用了幾百個特效人員打造出來的年輕版的威爾·史密斯。從觀影的效果來看,的確貨真價實,前者讓人“身臨其境”,后者足夠亂假成真。遺憾的是,這樣的前衛嘗試并不能轉換成票房,說明在普通觀眾心中,這不是走進電影院的主要理由。先不說能放映120幀/秒的影院全國只有幾十家,絕大部分依然只能看到24幀/秒的版本,就我自己的觀影體驗,一開始幾分鐘的確有驚艷的感覺,但過了一會兒,慢慢地就習慣了。至于那個造價是威爾·史密斯片酬兩三倍的數碼人,我看的時候也感受一樣。至于后者,有一個很大的悖論:很多人都沒有見過年輕時的威爾·史密斯,那么意味著,這個數碼人完全可以找一個年輕的真人來代替,既然這樣,動用如此資金來完成這個到底有何價值?
對于高幀率拍攝,斯皮爾伯格曾經在接受采訪時表示,“我敬佩李安,我支持他嘗試任何新技術”。但他坦承自己不喜歡高幀率,因為那會讓電影看起來不像電影,像真實的世界,“對我而言,看電影是為了逃離現實,我不想去復制現實。”在這點上,我的觀點跟斯皮爾伯格接近。不過看片的過程中我也在想,如果把這兩個技術用在《阿凡達》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觀影效果會不會有質的飛躍呢?我的答案是:是。這就說明一個問題,《雙子殺手》這個故事講得太差了。
那個對中西方文化都游刃有余的大導演李安居然沒有講好一個商業大片的故事,這真的有點諷刺,但事實就是如此。《雙子殺手》這部影片的缺點如下:首先是故事平淡毫無新意。類似克隆人的故事早已經被反復搬上銀幕,不管是《星球大戰:克隆人的進攻》還是《黑客帝國》中的復制人,都已經講了很多遍了,觀眾早已見怪不怪;其次,《雙子殺手》并沒有新的哲學立意。“遇見年輕時的自己”這樣的主題以往的影片中也有過,影片并沒有提供更多更新的見解;最后,也是這部影片最大的缺點,就是缺乏想象力,包括視覺上的想象力、故事結構的想象力、動作設計的想象力。可能有觀眾認為,片中“摩托車追逐“這場戲很有新意,但這樣的商業大片參考對象應該是像《黑暗騎士》《碟中諜5》《美國隊長》這類的大制作。就拿1999年《黑客帝國》來說,里面殺毒程序“史密斯”在矩陣中的復制人形象,在視覺的震撼上就遠遠超過了《雙子殺手》,更別說像《阿凡達》這樣的影片了。
左手商業,右手藝術,這是很多電影導演的理想。但真正能做到的鳳毛麟角。才華如李安,也依然在商業類型大片上折戟。2003年的《綠巨人浩克》如此,2019年的《雙子殺手》依舊如此。
但從另一面考慮,如果有兩個選擇:一個是在電影科技上不斷突破,引領時代的李安,另一個依然是那個拍出《飲食男女》《臥虎藏龍》《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的李安,你會選擇誰?我會毫不猶豫地選擇后者。每年我依然會把《教父》《臥虎藏龍》《霸王別姬》《摩登時代》等經典影片找出來重溫一遍,每看一次都會感動一次。如此看來,《雙子殺手》票房的“撲街”,對于喜歡李安的觀眾來說,其實是一件好事。
多年以前,李安賦閑在家,準備學習電腦謀生。他的妻子林惠嘉提醒他,“世界上不缺少一個你這樣的電腦操作員”,這句話點醒了李安。對于當下已經在技術追求上有點“執念”的李安導演,我也想說,比起那些高科技,我還是更喜歡曾經那個思想深邃的李安!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