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2 03:32 | 來源:解放日報 | 作者:鐘菡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演員請就位》盡管打出以導演視角去透視影視生產鏈的旗號,但節目中明顯帶有近年來各種熱門綜藝模式的雜糅。從學員充滿懸念的搶位置,到各種驚心動魄的導演搶人,中間穿插人物訪談、圍觀吐槽,均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
《創造101》成員選座位,加上《演員的誕生》演技競賽,加上《中國好聲音》導師搶人,再加上真人秀常見的“觀察室”現場吐槽等,這些熟悉的熱門綜藝模式綜合起來,就有了“國內首檔導演選角真人秀”《演員請就位》。騰訊視頻打造的《演員請就位》近日開播以來,迅速引發熱議。今年“演技類”綜藝扎堆,待播的還有《我就是演員2019》《演員的品格2》《演技派》等。集中關注和探討演員演技本是好事,但這類綜藝往往打著推動行業發展的旗號,實際上大多只為博眼球、吸流量,淪為泛娛樂化的大眾消遣。
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
《演員請就位》盡管打出以導演視角去透視影視生產鏈的旗號,但節目中明顯帶有近年來各種熱門綜藝模式的雜糅。從學員充滿懸念的搶位置,到各種驚心動魄的導演搶人,中間穿插人物訪談、圍觀吐槽,均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套路。而其演技類的節目定位,也有跟風《演員的誕生》的嫌疑。從已經播出的兩期節目來看,不同于《演員的誕生》主打演技派,《演員請就位》中來“就位”的演員起碼一半以上演技不及格。
除了學員水平參差不齊,導師“不夠稱”也是綜藝選秀節目常見的現象。《演員請就位》中,郭敬明做導師在未播之前已經引發爭議。其他演技類綜藝中同樣如此,《演員的品格2》中導師為何炅,《我就是演員》的導師名單包含李宇春。選擇郭敬明或其他空有名頭的導師,也是奔著話題而去——導演本身的作品在及格線以下,是否有資格指導和挑選別人?在《演員請就位》中,被網友稱為“最佳詭辯”的郭敬明,果然成為話題輸出主力,頭兩期就帶出了“青春疼痛文學”到底有沒有價值,“瓊瑤戲”如何翻拍等熱點。
娛樂性制約了話題深度
毋庸置疑,《演員請就位》的看點在導演之間的辯論,以及觀點碰撞,而非演技的比拼。比如在導演選人環節,進組的讓觀眾大跌眼鏡,除了可能的綜藝效果外,背后也為了體現不同導演對表演和創作的觀點。另一方面,在這些觀點碰撞中,誕生了許多好的議題。比如在第二期中,陳凱歌和郭敬明就《情深深雨濛濛》片段中的表演方式產生分歧,引發影視劇翻拍時該原味照搬還是適應當下審美的討論,以及張云龍發問“演員該引領還是迎合觀眾”。
遺憾的是,《演員請就位》的娛樂性終究制約了其深度,話題拋得過多,沒一個可以聊深做透。從節目效果來看,演技顯然不是唯一的短板,劇本、攝像、后期剪輯甚至包括導演水平等都值得關注和反思。沿著這些話題進一步思考行業痛點,探討未來發展的方向和方式,也許比打造幾個表演新秀更有意義。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