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0-21 04:21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未知 | [科技]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此次入選的“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異構融合天機芯片”,聽起來特別科幻,是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研發的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芯片。
聚焦人工智能、5G、大數據、云計算、數字化制造、工業互聯網等技術門類的數百項創新成果,39位中外專家層層篩選出的15項“世界互聯網領先科技成果”10月20日晚間在第六屆世界互聯網大會發布。
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對科技日報記者說:“今年6月,世界互聯網大會組委會向全球互聯網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個人發出邀請,征集全球互聯網領域的領先科技成果。與往年相比,今年領先科技成果的征集內容更加多元化。”
盡管如鄔賀銓院士所說,這15項創新成果涵蓋了經過權威機構認定的基礎理論類成果、前沿技術類成果、先進產品類成果、創新商業模式及綜合類成果,但人工智能的創新尤為引人關注。
微軟此次入選的“統一自然語言預訓練模型與機器閱讀理解”代表了微軟在機器閱讀理解、對話式人工智能和翻譯領域所取得的重大技術突破。
微軟公司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說:“它讓計算機像人類一樣,以自然的方式交流,這個技術的突破將創造許多新的機會,也讓我們朝著實現比爾·蓋茨先生的讓電腦‘能看、會想,能聽、會講’的夢想更近了一步。”
當人工智能不斷突破的步伐快到超乎想象時,中國相關企業及學校在這個領域顯現出越來越強的能力,在某些節點上已開始做出領跑姿勢。
此次入選的“面向通用人工智能的異構融合天機芯片”,聽起來特別科幻,是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研發的世界首款異構融合類腦計算芯片。
清華大學類腦計算研究中心主任施路平表示,通用人工智能一直是人類的夢想,實現這個夢想的兩條途徑中,基于計算機主導的方法在圖像文本和自然語言處理方面雖然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但仍面臨很多挑戰;大腦是我們所知的唯一通用智能體,但我們對這個系統知之甚少,極大地阻礙了基于腦主導的方法的發展。
把兩者融合起來構建一個新的計算框架,是目前業界公認的最好的發展人工通用智能方法。清華大學提出的異構融合類腦計算框架就是把腦科學和計算機科學兩種方法凝結在一個架構下。
施路平說:“我們用3%的代價就實現了既支持人工神經網絡,也支持像腦一樣工作的外控神經網絡,且二者之間可以異構建模。用一塊芯片構造一個類腦自行車,它可以像人一樣探測感知過障避障,并可自動控制。這個技術可以很容易應用到無人駕駛、無人機、智能機器人等領域。”
曠視自主研發的人工智能算法平臺Brain++入選,曠視聯合創始人兼CTO唐文斌這樣總結Brain++的重要意義:“它讓規模化算法訓練成為可能。”目前業界普遍把深度學習框架作為算法開發工具,但學習和使用成本高且難以規?;?/p>
依托Brain++,曠視斬獲了22項全球AI競賽冠軍,被業內稱為“屠榜行業紀錄”。打榜的同時,Brain++實現了對個人物聯網、城市物聯網、供應鏈物聯網三大場景的賦能。
2019年8月,科技部宣布依托曠視建設“國家新一代圖像感知人工智能開放創新平臺”。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不斷升級,社會各領域對計算力的需求倍增,能耗問題給相關產業發展帶來巨大挑戰。2016年,全國數據中心總用電量1200億千瓦時,超過三峽大壩當年的總發電量。
此次入選的曙光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中科曙光)研發的硅立方浸沒液冷計算機可很好地解決能耗煩惱,若全部采用硅立方浸沒液冷計算機,全國數據中心每年可節電400億千瓦時,相當于1/3個三峽大壩的發電量。
中科曙光總裁歷軍介紹,硅立方浸沒液冷計算機突破了傳統風冷技術的冷卻極限,將服務器芯片、主板在內的所有計算部件浸沒于液態冷媒中,通過液體相變為氣體帶走熱量,實現高效散熱,硅立方使能效比提升超30%。
鄔賀銓院士說:“這些成果和技術,蘊含著人工智能在生活領域中的無限創新可能,飽含著互聯網人開創未來的心血和智慧。這些成果的成功應用將成為推動產業發展和提升人類生活質量的原動力。”
《電鰻快報》
1.本站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本站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我們編輯修改或補充。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