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27 11:19 | 來源:文匯報 | 作者:張禎希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錄片《彩色新中國》將于10月1日晚登上東方衛視、上海紀實頻道以及央視紀錄頻道。紀錄片將首次公開一批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彩色影像。
開國大典彩色影像資料。 (SMG紀錄片中心供圖)
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紀錄片《彩色新中國》將于10月1日晚登上東方衛視、上海紀實頻道以及央視紀錄頻道。紀錄片將首次公開一批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彩色影像。主創團隊通過重訪拍攝場景,尋找歷史見證者,解密珍貴歷史影像背后的故事,以獨特視角展現新中國氣象萬千的嶄新風貌。
1949年9月底,為慶祝中國人民的勝利和解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蘇聯向中國派出了兩支攝影隊,記錄新中國建設的寶貴鏡頭。這兩支被稱為“五彩隊”的攝影隊,帶著當時最先進的攝影機和最好的德國阿克發電影膠片,在中國15座城市,拍攝了200本膠片,為新中國留下了30多個小時的珍貴彩色影像。這些彩色膠片拍下的畫面,70年后依然清晰生動。紀錄片攝制組,便是從這些珍貴歷史鏡頭中截取精華,回顧70年前的“彩色新中國”。
在《彩色新中國》中,除了難得一見的開國大典彩色影像資料之外,還收納了不少當年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廣州等城市中的百姓生活畫面。《彩色新中國》導演謝申照說:“紀錄片從這些反映新中國成立前后、各地人民生活的歷史影像中尋找線索,讓時代親歷者的記憶與真情實感,同珍貴歷史影像對照結合,從而展現出新中國成立前后的不同側面。”
人民的真實生活給予《彩色新中國》動人的“煙火氣”。紀錄片鏡頭中有杭州西湖邊正在寫生的藝術院校青年學子,有活躍喜慶的廣州舞龍舞獅隊,還有繁華的上海南京路街景。其中,一組1949年上海中山公園舉行游園會的鏡頭格外有趣,一支由小兒童組成的樂隊,正在游園會中進行表演。主創團隊特地將當年的兒童樂隊成員尋回,70年前的兒童如今已是老者,今昔對比,看點十足。
這批珍貴彩色鏡頭背后值得說道的故事不少。我國著名“紅墻攝影師”侯波與她的丈夫徐肖冰的故事便是一例。原來,蘇聯攝影隊的鏡頭也記錄下了當年在開國大典現場進行拍攝的侯波。基于這一珍貴的歷史鏡頭,《彩色新中國》攝制團隊特地采訪了徐肖冰和侯波的兒子徐建林,讓其講述那段難忘的歷史記憶。70年時光流逝,當年彩色影像攝影隊成員幾乎都已離世。為了挖掘攝影隊拍攝過程中的故事,《彩色新中國》攝制組還在2019年初采訪了94歲高齡的翻譯吳堉,追溯她與蘇聯攝影師哈夫琴之間難忘的友誼。針對開國大典膠片被燒毀,因此彩色版開國大典影像未能流傳下來的說法,吳堉回憶,當時被燒毀的是拍攝婦女代表團的部分,而非開國大典的膠片。老人在采訪結束三個月后過世,本片也留下了她生前最后的影像。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