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9 10:01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俠名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百威亞太9月18日公告,公司擬發行12.6億股,另有不超過15%超額配股權。每股發行價27港元至30港元,預期將于9月30日上市。
擱置近2個月后,百威亞太再度沖刺港股IPO,于9月18日至23日公開招股。“卷土重來”的百威亞太不僅在發行股份數量、發行價區間及融資額上做了調整,還出售了澳洲業務,并多了一位基石投資者“撐腰”——新加坡主權基金GIC同意按發售價認購約10億美元的股份。
百威亞太9月18日公告,公司擬發行12.6億股,另有不超過15%超額配股權。每股發行價27港元至30港元,預期將于9月30日上市。按發行價上限計算,百威亞太此次IPO募資額僅約378億港元,較7月初擬IPO募資額減少過半。
出售澳洲業務優化結構
資料顯示,百威亞太是啤酒界“巨無霸”百威英博的亞洲子公司,旗下有眾多啤酒品牌,擁有位于中國、韓國等多地的56家釀酒廠及61個經銷中心。2017年、2018年百威亞太分別銷售啤酒93.97億公升和96.25億公升,實現營業收入60.99億美元和67.4億美元。
百威亞太在中國啤酒市場亦占據不小份額。尤其是在中國高端、超高端啤酒領域,百威亞太更是處于領先位置。GlobalData資料顯示,按消費量計,2018年,百威亞太占據的中國高端啤酒市場份額為46.6%。
在首次IPO計劃擱淺后,百威亞太剝離了其澳洲業務。7月19日,百威亞太母公司百威英博宣布,以約160億澳元(約合113億美元)的價格,將澳大利亞子公司Carlton&UnitedBreweries出售給日本飲料食品巨頭朝日集團。
“這一舉措可以看出百威英博的財技高超。通過一系列資本運作后,百威實際回籠現金超過160億美元。”杜克資本投資總監杜先杰表示,從成長性來看,剝離澳洲業務后,百威亞太的增長勢頭更好,更有利于其IPO定價。
募資額或退居全球第二
7月初,百威亞太在結束公開招股后、公布定價前,突然按下了IPO的“暫停鍵”。市場普遍猜測,百威亞太擱置IPO計劃是因為面向機構的國際配售結果不盡如人意,公司在定價問題上未能與承銷商達成共識。
此次重啟IPO,百威亞太的募資規模、發行股份數量、發行價格等都較此前縮減。7月初發行時,百威亞太擬發行16.27億股,招股價區間為40港元至47港元,集資約650.6億港元(折約83億美元)至764.46億港元(折約98億美元)。此次按發行價上限計算,倘若未行使超額配股權,百威亞太IPO融資額僅約378億港元(折約50億美元)。
這一調整或讓百威亞太的募資規模由此前的今年全球IPO項目的榜首退居至第二,次于Uber上市時81億美元的募資規模。
另一個重大調整是,百威亞太引入了新加坡政府主權基金GIC作為基石投資者,后者同意按發售價認購總金額約10億美元的股份。招股書顯示,GIC現時的投資組合規模逾1000億美元,是全球最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
并且,除了常規的15%超額配股權,公司還加入了發售量調整權條款。行使該權利后,百威亞太可按發售價額外發行最多4.65億股。“這樣一來,百威亞太可以先把集資額降低,再視市場需求考慮額外發行,確保集資成功。”杜先杰認為。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