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17 02:46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王敏杰 馬云飛 | [產業]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除了貝拉米所在的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嬰兒食品市場會為其帶來增長和利潤率提升的良機,蒙牛方面還指出,收購貝拉米是其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在宣布40億元出售君樂寶兩個半月后,蒙牛又迎來重磅動作。
9月16日早間,蒙牛發布公告稱,擬收購澳大利亞有機嬰幼兒食品和配方奶粉企業貝拉米(Bellamy’s Organic),雙方已于9月15日簽署了協議。
除了貝拉米所在的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嬰兒食品市場會為其帶來增長和利潤率提升的良機,蒙牛方面還指出,收購貝拉米是其國際化戰略的重要一步。
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段時間來,因為外部政策環境的影響,貝拉米的業績情況并不理想。因此,對于此次收購,資本市場也迅速做出反應。記者了解到,上述收購公告一出,蒙牛乳業在港股市場一度領跌藍籌。截至昨日收盤,蒙牛乳業跌幅2.27%,報收30.15港元。
1、近80億港元豪購
根據合作雙方簽署的《計劃實施契據》,蒙牛建議以每計劃股份12.65澳元(約相等于68.15港元)的計劃對價來收購所有計劃股份。據稱,蒙牛須就計劃股份支付的總對價不超過14.6億澳元(約78.6億港元)。
對于此次收購的出發點,蒙牛稱,隨著可支配收入增加、兒童的開支增長等因素的帶動,嬰幼兒配方奶粉是中國的所有乳制品板塊中最大、增長最快的板塊之一。此外,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與嬰幼兒配方奶粉整體市場相比,增長速度較顯著,利潤率較高。近年來,中國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有機市場份額有顯著增長。
蒙牛在公告中表示,目前公司主要增長戰略之一是在高端嬰幼兒配方奶粉板塊中取得突破式增長,上述收購與其戰略一致,更有助公司掌握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嬰兒食品品類在中國和東南亞地區的巨大發展潛力。
事實上,早在2016年盧敏放擔任蒙牛集團總裁后,即對嬰幼兒配方奶粉業務投入核心資源。蒙牛方面指出,貝拉米可以與其現有業務實現優勢互補和戰略協同,有助集團在中國和海外市場擴展其產品范圍和客戶基礎。此外,貝拉米旗下的嬰幼兒輔食板塊將幫助蒙牛填補這一領域的業務空白。
乳業高級分析師宋亮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蒙牛收購貝拉米后,可以利用在澳洲收購的乳企Burra Foods,為貝拉米代工,以工廠為名進行配方注冊,為蒙牛進一步加碼有機奶粉打下基礎。此外,“利用貝拉米,蒙牛未來還可以進一步打造嬰幼兒全營養食品,同時打開澳洲跨境電商。當然,貝拉米與Burra可以建立一條完整的全產業鏈體系,為其下一步在澳洲資本市場進一步融資打下基礎”。
2、貝拉米是好標的嗎?
資料顯示,貝拉米是一家成立于2004年的澳大利亞上市企業,主要從事有機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嬰幼兒食品的銷售業務,其總部與合作農場均位于塔斯馬尼亞島及周邊地區。塔島地處澳大利亞東南,位于南緯40°到43°之間的“黃金奶源帶”。
因為擁有奶源優勢,在中國市場,借助跨境購渠道,貝拉米品牌此前曾一度成為網紅品牌,但奶粉注冊制的實施讓它措手不及。
2016年6月,《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配方注冊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發布。該《辦法》規定,自2018年1月1日起,所有取得配方注冊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都要在標簽和說明書中標注注冊號,未取得注冊的嬰幼兒配方乳粉產品將不得在境內銷售。《辦法》還指出,申請人應當具備與所生產嬰幼兒配方乳粉相適應的研發能力、生產能力、檢驗能力。
貝拉米的產品此前一直采用代工生產的方式。據媒體報道,雖然貝拉米在2017年收購了一家澳大利亞工廠,但始終未能通過配方注冊。
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未通過配方注冊制,貝拉米于中國市場的發展一度陷入尷尬,其無法通過一般貿易途徑進入國內,基本只能依靠跨境購和海淘的方式。
事實上,貝拉米的煩心事遠不止于此。根據蒙牛披露的數據,貝拉米的盈利能力正處于下滑通道。截至2018年6月末,該公司經審核純利(稅前、稅后)分別為6120萬澳元和4280萬澳元,但截至2019年6月末,其經審核純利(稅前、稅后)分別為3140萬澳元和2170萬澳元,同比大幅下滑。
一名乳制品行業人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直言,受中國政策變動的影響,貝拉米業績下滑明顯,公司發展面臨極大的市場風險和未來發展不確定性。
宋亮表示,此次蒙牛的收購舉措可以說是幫助貝拉米“解套”,也同時讓貝拉米品牌可以迅速獲得中國配方注冊,規避政策風險。
值得一提的是,蒙牛給出的收購價被不少行業人士認為是超高溢價。根據蒙牛公告,貝拉米凈資產約為2.323億澳元,而蒙牛的收購價格為14.6億澳元。
貝拉米官網新聞顯示,貝拉米主席表示,蒙牛提議的計劃是一項具有吸引力的全現金交易,溢價比現行股價高出59%。這反映了貝拉米品牌的實力,160名熱情員工的奉獻精神,以及公司的轉型計劃的進展。
按照蒙牛的規劃,其將全力支持貝拉米繼續發展現有市場,亦將依仗本身的經驗、資源和既有平臺,協助貝拉米全面開拓中國和其他東南亞市場。
那么,未來貝拉米進入蒙牛體系后,會否將單獨運營?同時,這一新進品牌將如何和蒙牛現有的奶粉業務協同發展?對此,《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了蒙牛方面,其僅回應“一切以公告披露為準”。
3、再迎行業大并購
從時間來看,蒙牛的這次的并購來的有些突然。
早在7月初,這家本土的乳業巨頭才剛剛宣布以現金40.11億元的價格出售其所持君樂寶51%的股權,以此宣告這起長達9年的聯姻正式結束。對于這一舉動,蒙牛方面彼時表示,原因在于要精簡業務,集中資源加速拓展明星產品,鞏固在核心品牌的市場地位。
不過,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曾公開表示,君樂寶過去為蒙牛帶來重要貢獻,如2018年蒙牛奶粉業務48.9%的增速中,君樂寶貢獻了68.2%。據顏招駿稱,蒙牛賣掉君樂寶可能主要是來自資金方面的壓力。但也有多名乳業圈人士向記者指出,君樂寶在基礎產品領域與蒙牛存在競爭關系。
究竟出于何種緣由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業內預測,蒙牛出售君樂寶的舉措或影響其千億計劃的實現。因此,也有觀點認為,此次蒙牛收購貝拉米是為了加快其達成千億目標,以填補君樂寶離開的空白。
2017年,蒙牛提出了“雙千億”的目標,期望在2020年時,蒙牛可以達到千億銷售額以及千億市值。根據蒙牛2018年財報,該公司全年營收689.77億元,距離2020年的千億銷售還有近300億元的差距。此外,出售君樂寶意味著2019年蒙牛的營收將有所損失。
對此,宋亮直言,貝拉米是澳洲上市公司,業績可以并表蒙牛,這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君樂寶“離開”造成的營收損失。據蒙牛方面的說法,待上述收購交易成為無附帶條件時,貝拉米將于交割時成為蒙牛的間接全資附屬公司,其業績與資產負債將在蒙牛賬目內綜合入賬。
有行業人士告訴記者:“我們原先的判斷就是,失去君樂寶后,蒙牛還會再并購一個更好的企業,全方面推進2020年的千億計劃,現在來看,動作還是很快的。”
毋庸置疑,對于蒙牛來說,在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格局下,要實現千億的目標,除了依靠內生性的增長,行業并購也是重要途徑。
記者了解到,在收購上游原奶生產企業現代牧業后,2018年底,蒙牛再以3.03億元的價格收購了中國圣牧下游資產公司圣牧高科51%的股權,而圣牧高科的最大亮點為“有機”,這與此次收購標的貝拉米的特色相吻合。
對于收購圣牧高科的目的,彼時蒙牛乳業副總裁紀曉東曾表示,將有助于蒙牛進一步優化優質原奶、有機乳源的布局,從而加速公司有機乳制品業務的推進。
“尋找收購標的時,蒙牛不僅會關注所在產業的公司,也會留意布局的領域,要符合蒙牛高端化和創新戰略方向。”在2019年中期業績說明會上,盧敏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
那么,此次收購貝拉米能否使蒙牛如愿以償,目前答案可能還是未知。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