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4 04:14 | 來源:工人日報 | 作者:未知 | [文娛]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出境私家團平均一張訂單的人數是3.3人。親子、情侶和帶爸媽出游群體更偏愛選擇私家團。親子占比最高,為43%,情侶居其次為24%。
網紅打卡地喀什古城。本報記者 吳鐸思 攝
“這個暑假我們一家三口去了一趟廈門,落地跟團玩了十幾天;回到新疆我們又調整假期,一家人自駕游跑了一趟南疆。”烏魯木齊市民陳明說,這樣高品質的旅游與過去跟著團只拍照“打卡”式的旅游,有著完全不一樣的體驗。“雖然花費較大,但特別值得。”
近年來,我國旅游市場持續保持較高的增長趨勢,旅游成為更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方式。在總量增長的同時,個性化和碎片化的需求凸顯,越來越多的人不再滿足于“大鍋飯”式的跟團游,而選擇品質化的“自由行”“定制”等“小灶”。
近日,中國旅游研究院、攜程旅游大數據聯合實驗室發布了《出境“新跟團游”大數據報告2019》,宣布“新跟團”品質旅游時代來了。中國游客“小團化”旅游成為趨勢。幾十年來習慣跟陌生人組成大團隊旅游的中國旅游者逐漸變成“小”,注重私密、回歸家庭成為趨勢。數據顯示,出境私家團平均一張訂單的人數是3.3人。親子、情侶和帶爸媽出游群體更偏愛選擇私家團。親子占比最高,為43%,情侶居其次為24%。
小團游越來越受歡迎
“新疆的風景都在路上,一定要花時間,自己慢慢走,慢慢感受。落地后找個導游,租個車子,這樣的嘗試十分值得,享受到了許多跟團游所沒有的定制化線路。”這是張建軍的體驗,此前他來過新疆兩次,但都是跟團游,此番帶著家人,采取了不一樣的旅游方式,“雖然比一些旅游線上平臺相似線路的報價要高出一倍左右,但我們都玩得很開心。”
暑假期間,各地旅游市場迎來了客流高峰。記者采訪發現,越來越多的人改變了旅游方式,“第一次到一個地方,跟著旅行社,走馬觀花式地走一趟,發現值得深度游的地方,第二次自己來。”旅游達人老陳說。
這個假期,福州的陳軍花了將近一個月從福建自駕游到新疆,“做了個初步的攻略,一路走一路看,不急于趕路,遇到好玩的地方就停下來慢慢游玩。發現自駕的人越來越多了,看汽車牌照看出全國各地的都有。進入青海之后,自駕游的人就特別多,像茶卡等熱門景點附近的住宿全滿。”
隨著消費觀念的升級,國人更加注重旅行的品質。車輪與途牛旅游網聯合發布《2019上半年自駕游報告》周末、小長假開車去自駕,成為車主群體放松身心的方式之一。2019上半年,82.6%的車主有過自駕游經歷,其中近八成車主選擇周邊自駕游,另有近六成車主有過長線自駕游的經歷。餐飲、住宿均是自駕過程中的最大消費支出。報告顯示,近八成長線自駕游用戶選擇去西部地區。西部自駕游熱門線路主要集中在四川、西藏、新疆和青海等地。
鴻鵠逸游調研數據也顯示,高端游群體正從商旅人群向尋常百姓家轉變:顧客群從曾經占比最大的35歲至60歲、夫妻、北上深一線城市的成功企業家,轉變為25歲至55歲、單身或朋友、事業有成的企業高管等,其中不乏定居國外的華人。
除了“網紅”打卡地,一些小眾景點同樣受到游客青睞。“避開了人群,可以的獨自感受大自然的美景。”這也是不少選擇品質游的人的心聲。在這個夏天,避暑游、休閑游成了大多數人的最佳選擇,鄉村避暑、園林避暑,海邊、山岳、草原,都成了火熱的旅游地。一些業態各異的夏季旅游產品,也為游客出游提供了多元化的選擇。
高價并不影響游客下單的熱情,鴻鵠逸游出境游人均單價在7萬元,國內游的數字是1.5萬元。訂單數字顯示,更多中國游客會選擇更好的飛機艙位、更高品質的酒店、更小眾的個性深度游項目,人們正從旅游獲得更多滿足感和幸福感。
供給側矛盾
“相之于游客旅行方式的改變,許多景點尚在保持著原來的思維,沒有相應的轉變。”在旅游達人老陳看來,許多景點還停留在收門票的初級階段,沒有提供相應高端的服務。
“很多地方的基礎設施沒有跟上,比較甘肅、青海等西部地區,在旅游旺季,高速路收費站通過率慢,過一個收費站至少等半個小時,停車場嚴重不足,甚至連酒店都訂不上,一個條件很落后的客棧一個晚上都要400元。”這是一路自駕游給陳軍的另一種不好的感覺,“雖然風光很好,但達不到品質的要求。吃住行完全沒有跟上當前旅游的節奏。”
業內人士也表示,從供給側來看,諸多傳統旅行服務商的資源獲取和產品研發仍然主要依賴于傳統旅游供應鏈及資源導向的批零體系。面向市場端的在線獲客能力較弱,市場無細分、營銷無差異是常態,在企業內部還存在著信息化建設滯后、粗放式運營等普遍問題,阻礙著行業整體發展質量與服務水平的提升。
在高端休閑度假產品數量和質量方面,沿海發達城市做的比較好,但旅游資源豐富的西北卻極為滯后,一些高端休閑度假聚集區幾乎沒有,文旅融合、文創與旅游多種業態融合的模式也僅僅停留在摸索階段。而像西北這些地方旅長游短的情況下,落地自駕成為許多人品質游的選擇,但租車自駕游受到青睞的同時,依然存在不少問題,主要有車輛在使用過程中出現故障,租車單價過高、無車可租或租車類型太少、取車不方便等。
“之前沒去過新疆,很多攻略都是網上看到的,感覺不放心,咨詢了一家旅游在線平臺,但所謂的‘定制師’給的建議也不靠譜。”游客劉偉說。
根據當下旅游方向的發展,不少旅行社推出了定制服務,旅游“定制師”也應運而生。作為一種新職業,網絡發布的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旅行定制師從業人員不到1萬人,來自近2000家平臺的供應商。目前定制師的學歷主要是本科和???,占比分別為48.46%、38.32%,碩士及以上學歷僅2.12%。
看指標更要看質量
在頂層設計的推動下,新疆建設兵團十二師各團場紛紛挖掘開發特色生態旅游產業,西山農牧場“小土豆農莊”打造土豆采摘節、二二二團借助冰湖水庫發展鱘魚養殖業、西山農牧場利用唐代烽火臺遺址建設烽火臺小鎮、頭屯河農場發展百畝“開心農場”、三坪農場打造蟠桃采摘園……一系列產業的落地開發,將生態環境、人文資源優勢轉化為旅游發展優勢,推動了十二師旅游業發展。
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休假制度的不斷創新與完善,以及人們休閑方式的多樣性,“我的旅游我做主”已經在路上,因此當前的旅游看指標更要看質量。無論是游客滿意度的進一步提升,還是旅游企業的能力提升與競爭力培育,都要求全行業轉向精細化高質量發展,而這個轉型需要市場主體的積極參與和主動作為。
目前的旅游出現供給與需求間的矛盾、時間與空間的不協調等問題,制約了旅游業高質量發展,阻止著旅游品質化之旅。業內人士表示,要換位思考,以人性為出發點,滿足游客在過程中的各種需求,真正做打動人心的旅游產品。要從旅游的供給側與需求側進行改革,加快智慧旅游建設步伐,向品質化旅游、高質量旅游進發。
新疆幅員遼闊。為緩解交通形成的“旅長游短”的瓶頸,近年來,新疆大力加強公路、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針對旅客的需求,不斷豐富旅游產品內涵,推出“旅游+文化”“旅游+體育”“旅游+康養”等多元化旅游產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