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8-21 03:51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責任”基于中小銀行對LPR報價也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小銀行也能有大影響”。新的報價機制下,在去除最低和最高報價后,最終報價將采取剩余報價算術平均的方式進行LPR定價,而非此前的加權平均,此時無論規模大小,報價行地位完全平等。
8月20日,報價機制調整后的首個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正式亮相:1年期LPR為4.25%,較上期LPR報價(8月16日)4.31%下降6個BP;5年期LPR為4.85%。新的LPR是在公開市場操作利率(MLF利率)基礎上加點而成,由18家報價行每月報價一次。
“對LPR改革,招行提前做好了預案,目前相關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短期看對利率影響有限。”招行相關負責人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而興業銀行在此之前也做出了類似表態,稱預計本次LPR改革對該行凈利息收入的影響有限,并已按照要求進行了合同修訂和系統改造。
多名受訪銀行業人士告訴記者,雖然短期來看對利息收入影響有限,但長期來看,本次LPR改革對銀行經營也提出了更加精細化的要求。
備戰新報價機制
根據央行公告,新的LPR報價行由10家擴大至18家,增加了2家城商行、2家農商行、2家外資行和2家民營銀行。
在此之前,報價行們已經歷三天忙碌,確定符合自身經營要求和監管導向的“加點”。但這并不是全部的工作,牽利率一發而動銀行全身,對報價行甚至整個銀行業來說,本次LPR改革對銀行經營也提出了更加精細化的要求。
“我們有了話事權。”A報價行一名高管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他同時強調,這既是榮耀,也是責任。
在他看來,“責任”基于中小銀行對LPR報價也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小銀行也能有大影響”。新的報價機制下,在去除最低和最高報價后,最終報價將采取剩余報價算術平均的方式進行LPR定價,而非此前的加權平均,此時無論規模大小,報價行地位完全平等。
另一邊,留給報價行,尤其是8家新報價行的時間并不多,從8月17日晚間央行公告到20日9時前提交報價,僅有短短3天。
“全行各個相關部門周末都動起來了,為第一次報價做準備,我們行是計財、信貸兩個部門在牽頭。”前述高管稱。不過他也表示,確實第一次報價的準備時間不足,從MLF利率到LPR中的“加點”還有進一步優化探討的空間。
另一位B報價行高管對此表示認同,“第一次報價都比較慎重,在MLF基礎上加點太少,后期‘易下難上’,于銀行經營無益;加點太多又不符合監管引導降低融資成本的意圖。”
他也透露,所在銀行第一次LPR報價比較貼近最終定價,“沒有高出太多,1年期LPR還是要比基準利率和原來的LPR低的,5年期LPR就在一年期基礎上加上期限利差生成。”
“LPR和原來的官定基準利率一樣,是個參考,不是說一定按這個定價來。銀行和客戶是可以自由議價的,在LPR基礎上上下浮動。貸款合同簽訂后,這個LPR就會起到錨的作用,即倍數已固定,未來如果LPR調整,則實際貸款利率也會跟著調整。這也叫重定價,一般企業長期貸款的重定價大多按季度,按揭貸款一般按年。”國信證券經濟研究所金融業首席分析師王劍撰文指出。
在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看來,各行LPR報價是在MLF利率基礎上,考慮自身資金成本、市場供求、風險溢價加點生成。“三個因素里,風險溢價、市場供求關系暫時保持不變的情況下,銀行資金成本,特別是市場利率下行的因素要在LPR報價中反映出來。”
對銀行經營提出
更精細化的要求
與外界對第一次LPR公布報以熱切關注相對應的,是報價行們“倍感壓力”。
前述B報價行高管表示,對報價行甚至整個銀行業來說,LPR報價形成機制改革后要做的事情還有更多,對銀行經營也提出了更加精細化的要求,“任重而道遠”。
“對利率風險管理和研究、內部轉移定價(FTP)體系的完善都有更高的要求,連帶著全行的考核體系、系統和電子合同等都要跟著調整,相關的人才缺口也要補充。”前述報價行高管解釋稱。
興業銀行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下一步該行將調整內部FTP定價基準,按LPR加減點形成FTP收益率曲線,引導經營單位加快LPR的推廣,有效管理貸款定價。“預計本次LPR改革對我行凈利息收入的影響有限。同時我行負債來源中市場化資金占比較高,有助于降低資產負債基差風險,對全行利率風險管理有利。”
“5年前我行已啟動管理制度、信息系統、業務合同的梳理工作,目前,合同修訂和系統改造均已按要求完成,完全支持在信貸投放中運用LPR、SHIBOR等市場化利率進行定價。”前述負責人稱。
此外,前述A報價行高管也提及,本次LPR改革后,資產負債部門的獨立地位會更加突出。“原來資負部門的存在感很弱,而在新的LPR報價機制形成之后,資負管理成為了一個系統性的工程。”
“一方面,資負部門需要對利率的走勢有深入的前瞻性分析,另一方面,基于未來的利率走勢和全行資負結構,信貸產品和客戶都要差異化定價,連帶著對負債端也需要通盤考慮,再往下還涉及到各部門資源、KPI的調整。”前述高管認為。
他同時補充稱,新的報價機制形成之后,LPR的彈性會增強,對企業而言也是另一番景象。“對企業來說,我在這個月貸款和下個月貸款,可能就不是一個成本了,要做好融資規劃的通盤考慮,也可以嘗試采用利率互換等利率衍生品避免未來資金成本的過度波動。”
記者獲悉,央行公告后第一個交易日,公告后首筆LPR利率衍生品成交已由興業銀行與星展銀行完成。
此外,已有多家銀行與企業達成了參考新LPR定價的貸款協議。以恒生銀行(中國)為例,該行就在周一達成此類貸款協議近1.5億元,主要面向華北、華東、粵港澳大灣區等地區的民營企業,涵蓋貿易融資、循環貸款等不同類型貸款。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