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04 07:36 | 來源:國際金融報 | 作者:俠名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張昭離開樂創文娛奔向復星集團,被外界看作是一場“悲情的告別”。
7月3日,《國際金融報》記者查詢天眼查數據獲悉,樂視影業近期發生了一系列工商信息變更,賈躍亭卸任董事長職務,另有兩名董事吉曉慶、鄧偉退出,由劉淑青、李浩宇接任。其他股東成員包括張藝謀、郭敬明、孫紅雷、黃曉明等知名藝人。
樂視影業在發展巔峰時期,曾吸引了大量明星主動投資。最高峰時,樂視影業估值達到98億元,但受2017年樂視債務危機牽連,樂視影業估值一度下挫至30億元,縮水近70%。
有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評論稱,賈躍亭卸任樂視影業董事長,意味著在形式意義上,“樂視時代”正式宣告落幕。
光輝歲月
樂視影業成立于2011年,由時任光線影業總裁張昭創立。最初幾年,樂視影業發展得順風順水。據悉,2012年,樂視影業出品并發行了6部影片,市場份額位列五大民營公司第四位。其中,《消失的子彈》獲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影片等三項提名,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影片等十三項提名。
2016年,樂視影業發行了11部影片,票房均過億元。其中,《盜墓筆記》和《長城》票房超過了10億元。
在樂視快速發展的最初幾年,樂視影業輸出的系列影片,包括《小時代》系列、《熊出沒》系列均保持著穩定的票房收入,成為整個樂視生態中能夠保持持續盈利的重要資金來源。樂視影業也吸引了包括孫紅雷、黃曉明、劉濤、秦嵐、賈乃亮等諸多藝人在內的明星股東,成為樂視生態中無出其右的優質資產。
“也是在這個過程中,樂視影業與樂視生態綁定得越來越緊,這是造成后面爆發危機的根源。”一名業內人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稱。
據悉,在張昭加入樂視體系時,賈躍亭曾向張昭承諾,樂視影業未來會獨立上市,這也是張昭夢寐以求的結局。但張昭未曾想到的是,賈躍亭一直致力于打造的樂視生態是基于視頻產業、內容產業和智能終端的“平臺+內容+終端+應用”的完整系統。這意味著,影業部分只是樂視生態中的一環,獨立運營的機會十分渺茫。
“不能完全否認樂視生態的模式,但由于涉及的業務太廣,各個環節又不是最強陣營,導致整個體系無法持續運營,最終導致資金鏈斷裂而崩盤。”天使投資人、互聯網專家郭濤對《國際金融報》記者稱。
危機到來
樂視的“塌方”來得猝不及防。
2016年11月,有傳言稱,樂視資金鏈緊張,拖欠供應商100多億元款項。之后,樂視的財務狀況急轉直下,生態體系內的各項業務,包括手機、體育、汽車出行等皆因資金問題而全面停滯。隨即,招行、建行等合作銀行先后凍結樂視資產,樂視逐漸走向絕望之境。
樂視集團的危機也傳導至樂視影業。2017年,樂視影業估值大幅下挫,從巔峰期的98億元降為30億元,估值蒸發近70%,張昭稱之為“公司創始至今的至暗時刻”。
據媒體報道稱,2017年1月15日,融創與樂視簽署戰略投資協議,向樂視體系投資150億元,其中10.5億元用來購買樂視影業15%的股權。轉讓主體系樂視控股,受讓主體系天津嘉睿(融創中國實控)。轉讓完成后,融創中國成為樂視影業第二大股東。其后,融創中國繼續對樂視影業進行增資。增資完成后,天津嘉睿持有樂視影業40.75%的股權,成為第一大股東。
然而,樂視造成的影響并不止于資金面上,還直接導致了合作方的不信任。由于樂視負面消息不斷,“樂視”二字開始變得敏感,任何合作方都對樂視影業的發展前景產生懷疑,這也直接影響到了樂視影業的出品發行計劃。
為了淡化“樂視”二字的影響,樂視影業開始向第一大股東融創靠攏。2018年3月,張昭發布內部信表示,公司將正式更名為“樂創文娛”。更名后,張昭仍出任樂創文娛董事長、CEO。6月24日,張昭宣布辭職,融創集團董事長孫宏斌之子孫喆一接任。
值得一提的是,張昭出任樂創文娛董事長及CEO時,賈躍亭尚未卸任樂創文娛的前身樂視影業董事長一職。
對此,郭濤對記者稱:“樂視影業更名樂創文娛之后,同一家公司兩個董事長并存,這似乎是矛盾的。實際上,樂視影業董事長是賈躍亭,項目品牌樂創文娛董事長及CEO是張昭。之前所謂樂視影業更名樂創文娛是更改對外執行項目名,并非工商注冊公司名稱。”
何去何從
張昭離開樂創文娛奔向復星集團,被外界看作是一場“悲情的告別”。
而對于此次賈躍亭辭任樂視影業董事長,資深產業經濟觀察家丁道師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這是樂視時代正式宣告落幕。“賈躍亭對于樂視而言,是一個符號,他的辭任意味著畫上句點。但問題是,賈躍亭所背負的債務不會因此而終結”。
對于樂視影業的未來,丁道師稱,融創入主樂視影業并且收購萬達旗下各種資產時,曾探索過樂創(IP+內容)+萬達(商業+內容+院線)+融創(地產+文旅)等企業的跨界協作模式。如今來看,這種模式或是未來一個可選的途徑。
不過,樂視影業的估值并未出現好轉跡象。2018年,樂創文娛先后投資了《影》、《爵跡》、《熊出沒:原始時代》等影片,但并沒有完全擺脫債務危機的陰霾。曾經投資樂視影業的明星股東們,也因估值的下跌而被套牢。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