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8 10:29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李瑞峰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利元亨所募集資金項目與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業務不太沾邊,且公司的核心技術較為分散,另外,利元亨超過90%的營業收入來自前五家大客戶。
《電鰻快報》文 / 李瑞峰
近日,廣東利元亨智能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利元亨)科創板IPO成功過會,利元亨主要從事智能制造裝備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為鋰電池、汽車零部件、精密電子、安防等行業提供高端裝備和工廠自動化解決方案。
此次利元亨計劃募集資金7.45億元,其中6.9億元將用于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生產項目和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研發中心項目的建設,占到整個募集資金的92.6%。
在閱讀該公司的招股說明書時,《電鰻快報》發現利元亨所募集資金項目與該公司的主要收入來源業務不太沾邊,且公司的核心技術較為分散,另外,利元亨超過90%的營業收入來自前五家大客戶。
招股說明書顯示,利元亨的的主要收入來自鋰電池制造設備的銷售。2016年至2018年(以下簡稱:報告期內),利元亨來源于鋰電池領域設備的銷售收入分別為1.67元、3.48億元和6.04億元,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分別為72.79%、86.44%和88.64%,不僅占比高且還在上升。
而利元亨此次募集的資金主要用于工業機器人智能裝備生產與研發上,似乎與該公司的主營業務不太搭邊。《電鰻快報》很想了解該公司的核心技術集中在哪項業務上。
利元亨在招股說明書中稱,“公司的核心技術包括智能控制技術、機器視覺與人工智能技術、激光加工技術、機電聯合仿真技術和力與位移精準控制技術。這些技術是公司產品設計和生產的基礎,最終通過在搬運、加工、組裝、檢測和包裝等環節的應用實現下游行業智能制造水平的提升。公司為鋰電池、汽車零部件、精密電子等下游客戶定制開發智能制造解決方案,促使智能制造相關技術向多產業擴展。”
利元亨列舉了核心技術來自多項業務,但《電鰻快報》仍然不明白該公司的核心技術到底是什么?一句話說不清楚的核心技術很難談得上“核心”。
事實上,《電鰻快報》也試圖通過比較利元亨與同行公司在研發上的投入來了解該公司的核心技術情況。但該公司在招股書中提供的與同行公司的比較數據很不全面,比如:研發投入情況,利元亨提供了自己公司在報告期內的全部數字,而其他四家對比公司只提供了2016年和2017年的數據,沒有2018年的數據。盡管利元亨的研發投入在2016年和2017年遠高于同行公司,但2018年的情況如何呢?我們不知道。
此外,利元亨在提供近年來的科技創新成果上也顯得不太“地道”,該公司在招股書中提供的同行比較情況:“截至本招股說明書簽署日,公司擁有44件發明專利,2017年末,同行業公司先導智能8件、贏合科技92件,此外,截止2018年7月10日科瑞技術35件,截止2018年8月10日,杭可科技11件。”
自家公司用的科技創新成果用的是最近的數據,而同行可對比公司使用的卻是一年前的數字,這樣的對比有意義嗎?利元亨這樣的“操作”讓人不解。
《電鰻快報》還注意到,近年來利元亨的營業收入實現了快速增長,但是該公司90%以上的銷售收入來自五大客戶。報告期內,對五大客戶的銷售收入占比分別為87.97%、88.91%和92.52%,占比很高且還呈逐年上升趨勢。
更需要注意的是,報告期內,利元亨對新能源科技一家公司的銷售收入已經超過了該公司總銷售收入的一半以上,分別為50.14%、77.29%、66.19%。
事實上,對于收入來源過于集中帶來的風險,利元亨在招股說明書中表示:“優質大客戶能為公司帶來穩定的收入和盈利,但在經營規模相對較小的情況下,也導致公司客戶集中度較高,從而使得公司的生產經營客觀上對新能源科技存在一定依賴。若新能源科技因自身經營業務變化或者與公司合作關系發生重大不利變化,對公司的采購量大幅下降,將可能導致公司經營業績出現較大波動。”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