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2 03:50 | 來源:阿爾法工場 | 作者:讀懂財經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來源:讀懂財經(dudongcj)導語:本該奮斗的年紀,露露卻選擇了安逸。?你還喝承德露露(SZ:000848)嗎??如果你問的是一個中年人,他可能會告訴你好久沒喝過了,如果你問的是一個年輕人,他可能從來沒喝過露露。...
來源:讀懂財經(dudongcj)
導語:本該奮斗的年紀,露露卻選擇了安逸。
?
你還喝承德露露(SZ:000848)嗎?
?
如果你問的是一個中年人,他可能會告訴你好久沒喝過了,如果你問的是一個年輕人,他可能從來沒喝過露露。除非你問的是許晴,她會告訴你18年來一直在喝。
?
當年的露露,也曾是個“天才少年”。它以一己之力開辟了植物蛋白飲料的賽道,獨享杏仁露90%以上的市場份額,坐鎮(zhèn)北方,跟南邊的椰樹遙相呼應;更早于養(yǎng)元飲品(SH:603156)21年上市,曾跟乳業(yè)巨頭伊利(SH:600887)并肩。
?
但當養(yǎng)元實現全國化的時候,喝露露的人越來越少了。2018年露露只賣了21萬噸,相比2014年的34萬噸,少了13萬噸。反映到業(yè)績上,2018年的營收只有21.2億,比2012年的21.4億還要少,凈利潤更是連續(xù)三年下降。
?
同時,它也不再被投資者期待。相較2015年那波牛市的高點,茅臺又漲了3.2倍,海天又漲了1.8倍,伊利也漲了66%,所有叫得上名號的消費股,幾乎都已經站上了更高的山頭,只有露露,仍然趴在半山腰“避暑”。
?
那么,究竟是誰殺死了露露?
01 萬向不“上心”
?
露露的誕生,可謂“根正苗紅”。但如今的敗局,和其“養(yǎng)父”萬向脫不了干系。
?
1997年,露露登陸深交所。從規(guī)模上看,1996年,露露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2.76/0.42億,而1996年上市的伊利,當年的營收和凈利潤分別為3.55/0.33億。兩者幾乎在同一起跑線上。
?
上市后,不同于伊利的高歌猛進,露露的發(fā)展異常遲緩。到2006年,露露的營收仍然只有11億。但這并不妨礙這頭每年能產生幾千萬利潤的“現金奶牛”,被資本盯上。
?
2003年到2006年,萬向兩次出手,借助股權分置改革,成為露露的第一大股東,持股42.55%。“親爹”露露集團出局,“養(yǎng)父”掌權。
?
當時恰逢股權分置改革,A股也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輪牛市,上證指數6124的高點至今也沒被超越。露露也從2006年初到2015年6月的高點,漲了25倍。
?
和牛市相伴的是,我國植物蛋白飲料高速增長的黃金十年。
?
根據前瞻產業(yè)研究院的數據,2007-2016年間,植物蛋白飲料市場規(guī)模年復合增速高達24.5%,在所有飲料行業(yè)細分領域中排第一,占整個飲料行業(yè)的比重由9.9%提升至18.69%。但露露的營收復合增速只有8.5%。
?
顯然,萬向入主并沒有帶來投資者想象的“大干快上”,唯一讓投資者感到欣慰的就是它的分紅了。2006-2018年,露露累計實現凈利潤38億,累計現金分紅24億,分紅率63%。萬向系拿走了其中的10億。
?
露露賬上的巨額現金,也被萬向系“盤活”。最近兩年,露露每年超17億的貨幣現金都存放在了萬向財務,年利率還不到1.5%。
?
2016年,曾有投資者質問露露為什么不加大投入,時任董事長管大源的解釋是“我們自己以為酒香不怕巷子深。”這話,怕是茅臺聽了也得一哆嗦。
?
在本該奮斗的年紀,露露被迫選擇了安逸,耽誤了大好青春,而它的老鄉(xiāng)六個核桃,正是在那個期間起步,從零開始,做到了90多個億。露露呢,只做到了20個億。
?
有人說“承德露露是一個乖孩子,盈利能力很強,財務狀況不錯,分紅也比較高,安靜,不出什么幺蛾子。不過,背后照看的大人對他不上心,導致遲遲不長個兒。”這話,一語中的。
?
02?走不出的北方市場
?
杏仁露所在的植物蛋白飲料賽道,市場集中度非常低,有“南椰樹、北露露、西唯怡、東銀鷺”的區(qū)域割據式的競爭格局。養(yǎng)元飲品算是唯一的全國性品牌,正因為它打破了地域限制,所以它的營收要比同行高很多。
?
換句話說,只要能實現全國化,杏仁露的收入天花板將被打開。但這條路,承德露露走了20年,到頭來,還是輸得一塌糊涂。
?
故事的開局還要從20年前說起。1996年,銷售重地在北方的露露集團,為了開辟南方市場,決定與香港飛達合資成立汕頭露露,雙方各持股51%和49%。
?
1997年,露露集團又在國企改制過程中,成立了上市公司承德露露。同時,為了避免同業(yè)競爭,順利上市,露露集團將汕頭露露51%的股權注入了承德露露。
?
但南椰樹、北露露的格局已初步形成。在南方市場,汕頭露露面臨口味差異,以及品牌知名度不夠高等諸多問題,經營層面大幅虧損。同時,2000年左右,瑞典利樂公司開發(fā)的利樂包技術傳入國內,承德露露考慮投入巨大,放棄引進,改為汕頭露露單獨引進。為了避免自身財務數據受影響,2001年,承德露露又將汕頭露露的股權回剝給了露露集團。
?
同時進行了“分家”。相關四方,即露露集團、承德露露、汕頭露露和香港飛達,于2001年底和2002年初,共同簽署了《備忘錄》和《補充備忘錄》。
?
規(guī)定汕頭露露可以繼續(xù)使用“露露”商標和相關專利技術,負責廣東、福建和廣西等南方八省鐵罐裝露露,以及全國范圍內利樂包露露的生產和銷售。
?
這些糾葛,萬向系起初并不知情,直到2010年,萬向系管大源從露露集團出身的王寶林手中,接過承德露露董事長的權杖,以前埋藏的諸多爭議才被重新翻了出來。
?
而且,當年大幅虧損的汕頭露露,經過十余年的發(fā)展,已經小有規(guī)模,不僅營收突破了3億,產品甚至滲透到了北方市場,在北京的沃爾瑪等商超有所銷售。
?
筆者此前在線下還真沒有注意過這個問題,但剛剛在京東搜了下,確能找到汕頭露露生產的利樂包露露。
?
?
2015年開始,承德露露開始頻繁起訴汕頭露露,2018年,汕頭露露又反訴承德露露。承德露露認為《備忘錄》是原董事長王寶林等人,在未通過股東大會表決的情況下擅自簽署的,違背《公司法》及《證券法》,應當視為無效。汕頭露露則堅持認為,“露露”商標的使用,是其擁有的合法權益。
?
時至今日,這場曠日持久的“內戰(zhàn)”,仍然沒有定論。但可以肯定的是,承德露露受到了明顯的沖擊。
?
一方面,汕頭露露的存在,已經開始侵蝕承德露露的市場。另一方面,2016-2018年,正是承德露露的改革攻堅期,與汕頭露露的纏斗,耗費了太多的精力。
?
更痛苦的是,即便最終贏下汕頭露露,憾失的南方市場也很難再打下來了。在承德露露“佛系經營”的那些年,坐鎮(zhèn)南方的椰樹椰汁營收已經超過40億了,異軍突起的六個核桃,也已經在華東、西南及華南地區(qū)做到43億以上的營收了。
?
有句土話是這么說的,“早點下手,晚了就沒了。”
?
03?打不過六個核桃
?
說到承德露露,就不得不提養(yǎng)元飲品。
?
同樣出身河北,同樣做植物蛋白飲料,養(yǎng)元飲品像一面鏡子,鏡子里的養(yǎng)元,就是投資人腦中幻想承德露露未來的樣子。換句話說,養(yǎng)元崛起的秘密,就是承德露露失敗的原因。
?
養(yǎng)元的前身是河北元源保健飲品,1999年處于破產邊緣,被轉手給了衡水老白干,但頹勢仍然沒能扭轉。直到2005年,以姚奎章為首的58名員工出資310萬,接過了這個“爛攤子”。在姚奎章的帶領下,養(yǎng)元一波“三連擊”逆轉了敗局,帶走了最終的勝利。
?
首先,養(yǎng)元將核桃乳定為主打產品,明確大單品戰(zhàn)略。
?
主打單品的最大好處在于,能通過差異化定位搶占消費者心智。一般快消食品主要針對的是人們的基本需求,價格不高、品種繁多,加上同質化嚴重,導致消費者品牌忠誠度不高,容易在同類產品中進行轉換。
?
縱觀國內其他植物蛋白飲料公司,往往都有一個絕對的龍頭產品,比如露露的杏仁露、椰樹的椰汁等。憑此一點,養(yǎng)元從核桃乳中脫穎而出。
?
第二步,養(yǎng)元沒有選擇和其他植物蛋白飲料一樣主打“營養(yǎng)、滋潤”,而是創(chuàng)新性的提出“補腦”的定位。配合央視廣告的狂轟亂炸,“經常用腦,多喝六個核桃”的宣傳語也逐漸為人們熟知。
?
對養(yǎng)元來說,消費者喝六個核桃是否真正補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補腦”讓消費者徹底將核桃乳與其他植物蛋白飲料區(qū)分開來了,從起點上具備切割細分市場份額的實力。
?
2017年,核桃乳的市場規(guī)模超過100億,遠遠超過其他植物蛋白飲料。同期,椰汁和杏仁露的市場規(guī)模只有50億和30億左右。
?
明確了品牌定位后,養(yǎng)元也尤其注重品牌營銷宣傳。除了在央視黃金時段播放六個核桃廣告外,養(yǎng)元還贊助各類益智類節(jié)目,如“最強大腦”“經典詠流傳”“挑戰(zhàn)不可能”,并在每年中高考時期做線下品嘗推廣活動,實現更加精準的營銷。
?
反觀承德露露,在品牌推廣上毫無建樹。消費者對其產品唯一印象還停留在不老女神許晴。至于廣告講了什么,產品特點是什么,基本沒什么印象。
?
露露的受眾,本來是女人、老人和兒童,在養(yǎng)元的沖擊下,女人和兒童越來越少了,留守的只剩老人了。
?
從渠道來說,脫胎于老白干的養(yǎng)元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分銷體系。它按不同的地方分成不同的銷售區(qū)域,再按不同的經銷渠道進行劃分,如流通渠道、商超渠道等。在一個經銷區(qū)域或確定的經銷渠道內,只確定一家經銷商獨家經銷,明確權責。
?
同時,養(yǎng)元又通過“星級助銷”、經銷商持股、“無條件”退換貨經營等策略,贏得了渠道商的信任和口碑。
?
當主流的飲料品牌在城市市場廝殺時,渠道成了養(yǎng)元最大的優(yōu)勢。根據尼爾森數據,17年1-10月養(yǎng)元在縣級市、縣和鄉(xiāng)鎮(zhèn)市場累計銷售額占比約75%。養(yǎng)元在縣級以下市場份額接近90%,遠高于行業(yè)跟隨者伊利核桃乳。
?
養(yǎng)元分銷體系的建立得益于一個人,養(yǎng)元總經理范召林,曾經老白干的銷售冠軍,深諳快消品分銷之道。相反,萬向之前從未涉足過快消品領域,更不要提建立一整套渠道體系了。這也是露露失敗的重要原因。
?
當年六個核桃快速發(fā)展,露露也推出核桃露產品,意圖阻擊。
?
阻擊的策略很簡單,拉大核桃露渠道利潤,經銷商每件利潤達八九塊錢,針對終端更是提出“買四件送一件”活動。但是由于露露銷售人員積極性低,對經銷商管理較差,經銷商經常出現竄貨等行為,使得公司核桃露出現虧損。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
當一箱箱的六個核桃被搬進學生宿舍,養(yǎng)元的業(yè)績也開始爆發(fā)性增長。2010-2015年,養(yǎng)元的營收從10億增長到90多個億,凈利潤也超過了26億,大幅拉開了與露露的差距。至此,養(yǎng)元飲品在全國一騎絕塵,承德露露也濺不起多少水花了。
?
04 遲來的“謀變”
?
在“佛系經營”多年后,站在懸崖邊上的露露,似乎也終于幡然醒悟,近幾年開始積極謀變。
?
2016年,露露推出了全新包裝的新產品“小露露”,試圖重新找回兒童市場。2017年,露露調整了組織架構,將原來的14個部門優(yōu)化成7個部門+1個營銷中心,強調了營銷中心的核心地位。
?
2018年,魯永明接任董事長后,行動進一步升級。露露推出了新品“熱飲款露露”,拍攝了唯美宣傳片《早安城市》,提出了“早餐好營養(yǎng),就喝熱露露”的廣告定位,將目標客戶群聚焦在來不及吃早餐的都市白領。繼兒童市場之后,又試圖重新奪回年輕人市場。
?
同時,老對手養(yǎng)元也沒有以前那么勇猛了,自2015年達到91.2億營收后,便開始一路下滑,2018年,下降到81.4億。上市后,以前隱蔽的槽點也都被扒了出來,4塊錢一罐的六個核桃,原材料成本只有1塊錢,其中占比最大的還是鐵罐,核桃仁只有兩毛五。六個核桃并不補腦,反而收了消費者的“智商稅”。
?
這給了露露東山再起的機會,但打贏翻身仗并不容易。
?
從產品方面來說,新款“熱露露”除了鐵罐上的許晴不見了,其營養(yǎng)成分并沒有太多升級。但價格卻從每箱(20罐)80元漲到了每箱(24罐)120元,足足提價了25%。提價是否能讓消費者接受尚需時間證明。
?
(點擊可看大圖)?
從營銷方面來說,2018年,露露的銷售費用雖然同比已經有了明顯提升,由2017年的3.8億增長到4.8億,但跟養(yǎng)元近三年均超過10億的水平比,仍然不是同一個量級。
?
而從經營效率看,2018年,露露員工1250人,人均創(chuàng)收170萬,養(yǎng)元2307人,人均創(chuàng)收353萬,養(yǎng)元是露露的兩倍還多。
?
已經習慣了躲在山莊里“避暑”的露露,似乎很難再直面火熱的競爭。
??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