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7-10 09:10 | 來源:新浪財經 | 作者:陳彥旭 | [上市公司]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7月9日,首家港交所“同股不同權”的小米集團,迎來第二次限售解禁期。此次小米解禁的股本有43.87億股可于市場流通,占B類股份25.34%。按照7月9日收盤的價格每股9.5港元計算,小米此次解禁股份市值為416億港元。
?????
?????? 7月9日,根據港交所最新權益披露資料顯示,小米主要股東晨興資本于7月4日向基金各GP及LP配發小米集團合計約1.11億股B類股份,此次配股可視為各GP及LP將其在基金權益兌換為小米集團的股票。有證券內部人士向新浪財經表示,晨興資本在此次交易中獲得基金權益,此舉是股票轉讓的行為。按照7月9日收盤的價格每股9.5港元計算,晨興資本此次轉讓股票價值為10.54億港元。
晨興資本轉讓1.11億股B類股票后,新浪財經從知情人士獲悉,晨興資本在小米7月9日解禁后仍持有小米股份26.19億股B類股份,此外,解禁的還包括小米3名聯合創辦人劉德、洪鋒和黎萬強所持股份,三人分別持有3.24億股、6.74億股和6.57億股,共占B類股份16.55億股。
有分析認為,晨興資本此次配股所涉及的股份是1月9日解禁之后的股份,與本次解禁無關。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小米這次的解禁規模大概只有上次的三分之一,這次主要只有晨興一家有減持可能,小米解禁壓力比上次小很多。
2018年7月9日,小米在港交所上市,小米上市開盤價為16.6港元,較發行價17港元下跌2.35%,收盤時報每股16.8港元,跌1.18%,市值為3759.19億港元。7月18日,小米盤中一度漲至22.2港元的歷史高位,市值達4866億港元,此后,股價持續走低,近來股價一直在10元左右徘徊。7月9日收盤,小米市值為2281.78億港元。
前海開源基金首席經濟學家楊德龍認為,小米上市之后,股價表現不佳,主要是投資者對小米發展的潛力和公司狀況判斷存在較大分歧。
值得注意的是,小米自6月3日以來,已經連續進行了19次股票回購,所用資金達10億港元。從6月15日至7月3日,小米連續15個交易日回購。
面對股價的持續下跌,5月17日,小米再次進行組織架構調整,雷軍兼任中國區總裁,原中國區總裁王川調任新成立的大家電部(負責除電視業務以外的大家電)任總裁。7月1日,小米又一次人事架構調整,任命集團副總裁張峰擔任集團參謀長,并成立集團采購委員會,由其出任采購委員會主席一職。這已是小米上市后的第七次組織架構調整。
除了多次組織架構調整外,小米在業務上也是大動作不斷,2019年初,小米提出了“手機+AIoT”雙引擎戰略,并發布獨立品牌紅米Redmi。7月9日,小米發布新系列小米CC,該款手機小米定位為年輕品牌,并擔起了年輕人潮流手機的重任,但新系列手機產品發布當天股價并未提振。
易方資本高級分析員關博文表示,小米對外表示不是純硬件公司,但港資或外資絕大多數投資人還是把小米看成是硬件公司,也會受到國內手機行業發展的影響,這對小米的估值有一定的壓力。小米絕大收入還是來自硬件,互聯網服務也是基于硬件,小米的AIoT做的不錯,但是全球經濟形勢嚴峻,市場環境好的情況下投資者可能參考下企業的其他收入,現在市場的環境下大多數投資人關注企業需要實在的利潤。
關博文表示,看好小米業務的模式,營收也有很大的想象空間,小米有自己的網絡效應,但現在還依賴硬件平臺,小米股價上漲目前還是受業績的情況影響較大。小米今年在國內重點發展AIoT,海外已經成為手機廠商新的增長點,小米電視從去年下半年在銷量上持續增長,對于投資人,考慮手機硬件的權重就會變小。小米軟硬件形成家庭一體化的閉環,為消費者提供便利。但小米現在還依賴硬件平臺,小米股價上漲的取決因素還是由業績影響的因素較大。
談及小米最近頻繁回購股票,關博文表示,小米短時間內連續回購股票,回購量是不斷變少,回購措施對股價是有一定作用,但絕大多數投資人看重公司業務的發展。
申萬宏源首席研究員林瑾則認為,小米短期內如此密集的實施回購計劃,旨在有助提振市場信心,表明公司對于股價上行的強烈訴求,公司認為目前股價被低估,公司希望向市場傳達對未來增長的信心。
林瑾稱,股份回購后作為庫藏股處理,還可增厚每股收益,同時也可相應減輕分紅壓力。更重要的是,小米的回購時點選擇在上市后即將滿一年的前一個月,部分Pro-IPO的中小股東股份面臨解禁,而目前股價相比發行價破發率高達43.47%。
林瑾表示,在港股市場普遍低迷,公司的銷量數據是否能打消市場對公司經營模式的疑慮還有待觀察,市場也可能對解禁壓力有所擔憂。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