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8 09:35 | 來源:中國證券報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具備一定資本金的另類投資子公司成為券商參與科創板的必備條件,但增資、增設都只是在做準備,最終券商還是要拿出真金白銀參與戰略配售,自家的項目,“自負盈虧”。
華泰創新、東證創投于近日完成增資,注冊資本分別增加至35億元和50億元。為了充分把握科創板推出的歷史機遇,國內券商紛紛增資或增設另類投資子公司。分析人士表示,科創板帶來的增量市場,對眾券商吸引力巨大。一些資本實力較弱的中小券商,原本缺少另類投資業務線條,但現在也不惜自掏腰包增設另類投資子公司,頗有搶灘登陸之勢。增資、增設只是準備階段,券商最終還是要把寫在營業執照里的注冊資本轉化成投在自家項目里的真金白銀。
多家券商備戰跟投
6月27日,華泰證券發布公告稱,公司全資子公司——華泰創新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華泰創新”)已于近日完成工商變更登記,注冊資本由人民幣5億元變更為人民幣35億元。而就在此前一日,東方證券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上海東方證券創新投資有限公司(簡稱“東證創投”)近日完成了注冊資本由人民幣30億元變更為人民幣50億元的工商變更登記。
東方證券表示,此次投資目的在于為充分把握科創板推出的歷史機遇,壯大資本實力,抓住發展機會,有效提升東證創投的市場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進一步優化公司整體的業務布局及收入結構。
作為另類投資子公司,華泰創新、東證創投資本實力增厚均有助于母公司順利開展科創板承銷保薦業務,并為后續業務的擴大做準備。
4月16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業務指引》(簡稱“《指引》”)發布,明確了券商跟投制度,并規定由另類投資子公司參與戰略配售。在這一要求下,一些頭部券商重金增資另類投資子公司。5月28日,中信建投、華泰證券發布公告稱,分別擬對旗下另類投資子公司增資12億元和30億元。
實際上,在《指引》還未出臺時,就有券商開始籌建另類投資子公司。3月9日,國信證券召開董事會,同意設立另類投資子公司,并于6月18日公告稱另類投資子公司已完成工商登記手續并取得營業執照,注冊資本為30億元。
3月,南京證券、浙商證券先后公告稱決定設立另類投資子公司,注冊資本金分別不超過5億元以及10億元;4月,西部證券確認出資10億元設立另類投資子公司;5月,中航資本公告稱同意中航證券出資2.9億元人民幣設立另類投資子公司;6月,中山證券設立的另類投資子公司已完成工商注冊登記手續。
分析人士指出,雖然中小券商熱情高漲,但目前來看,科創板項目仍集中在頭部券商。數據統計,中信建投服務家數最多,達16家;中金公司位居第二,服務15家;中信證券服務11家,位居第三;華泰聯合證券排在第四,服務9家。而大部分券商服務家數都在5家以下。
跟投金額高達4000余萬元
業內人士稱,具備一定資本金的另類投資子公司成為券商參與科創板的必備條件,但增資、增設都只是在做準備,最終券商還是要拿出真金白銀參與戰略配售,自家的項目,“自負盈虧”。
6月27日,科創板第一股——華興源創網上申購正式啟動,發行價24.26元/股。據華興源創招股意向書,由華泰創新參與跟投,初始戰略配售預計發行數量為200.5萬股,占本次發行總數量的5%,華泰創新跟投獲配股票限售期為24個月。
若按發行價24.26元/股計算,華泰創新要拿出4864.13萬元跟投。而華興源創披露的承銷保薦費為7075.47萬元。
“在跟投制度下,戰略配售的股票鎖定期較長,對于券商來說是有一定風險的。特別是公司頂層來看,科創板項目順利IPO,投行部門承銷費用到手,但是另類子公司投出去的錢還沒有收回來,兩年后股價變動都是未知數,最后總體的收入也面臨不確定性。”一位券商人士坦言,但也因為這種“制衡”的存在,確保項目本身的質量則可以保證各方的利益。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