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5 02:32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呂東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受銀行板塊股價低迷、銀行屢屢出現“破凈”的影響,去年起,上市時間在3年內的銀行陸續開始實施穩定方案。而此前實施的銀行均為城商行,如今已擴展至上市農商行。
時隔一年時間,隨著又有上市銀行觸發穩定股價措施啟動條件,銀行實施穩定股價方案也再度走進人們的視野。
日前,股價長期處于“破凈”狀態的江陰銀行、蘇農銀行相繼發布了各自的穩定股價方案,兩家銀行將得到包括股東及高管增持的馳援。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2018年,江蘇銀行、杭州銀行、上海銀行等A股上市銀行就已經先后實施了穩定股價方案,而此次也是實施穩定股價的銀行中首次出現農商行的身影。
兩銀行觸發穩定股價措施
由于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低于每股凈資產,江陰銀行、蘇農商行本月中旬均已達到觸發股價穩定措施的啟動條件。
日前,江陰銀行、蘇農銀行發布了各自的穩定股價方案,上述兩家銀行均擬采用增持股份的方式來“維穩”股價。而有所區別的是,蘇農銀行增持方案中除董事、高管外還有該行股東,江陰銀行的增持主體則僅限為該行董事及高管,并沒有該行股東參與。
蘇農銀行公告顯示,擬采取持股5%以上的股東及時任公司董事(獨立董事除外)、高級管理人員增持股票的措施履行穩定股價義務。增持主體包括亨通集團、新恒通集團、環亞實業以及14位董事和高管董事,增持計劃不設價格區間。
江陰銀行則擬采取在該行領取薪酬的12名時任董事(不包括獨立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增持股票的方式履行穩定股價義務。
已擴展至農商行
受銀行板塊股價低迷、銀行屢屢出現“破凈”的影響,去年起,上市時間在3年內的銀行陸續開始實施穩定方案。而此前實施的銀行均為城商行,如今已擴展至上市農商行。
2016年起,銀行A股IPO再次開閘,隨后陸續上市的16家銀行均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上市前制定了穩定股價的預案,并在《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招股說明書》中進行了披露。
觸發條件則為A股股票上市后3年內,“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于本行最近一期經審計的每股凈資產”。
去年以來,已有包括杭州銀行、上海銀行、江蘇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觸發了啟動股價穩定措施的條件,并均實施了股價穩定方案,上述銀行均為上市城商行。
如今,隨著江陰銀行、蘇農商行陸續實施穩定股價方案,實施穩定股價的銀行大軍中也第一次出現了上市農商行的身影。
回購股份尚未有銀行采用
《證券日報》記者注意到,雖然在所有3年內上市的銀行披露的股價“維穩”方案中,均包含了回購股份這一選項,但自去年至今,盡管已有多家銀行實施了穩定股價方案,但尚未有一家采用回購股份的這一方式。
本報記者查閱自2016年上市的銀行A股IPO時的招股說明書發現,上述銀行均已在招股書中披露了穩定A股股價的預案,而穩定股價的措施除包括主要股東、董監高增持股份、通過實施利潤分配或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以及削減開支、限制高管人員薪酬等方式外,也均含有通過交易所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股票這一方式。而隨著去年相關部門出臺《關于支持上市公司回購股份的意見》以及交易所關于回購股份相關細則的公布,也有眾多上市公司推出了回購預案。
然而時至今日,雖然有多家銀行實施過股價穩定方案,但這些銀行多采用重要股東或董監高增持股份的方式,回購股份的方式則尚未被一家銀行采用,最新實施穩定股價方案的江陰銀行、蘇農銀行同樣也不例外。
對于不采用回購股份方式穩定股價的原因,江陰銀行表示,由于商業銀行回購股票屬于重大無先例事項,且根據法律法規和相關監管規定,該行回購股份之后只能注銷并減少注冊資本,而商業銀行減少注冊資本將會減少其核心一級資本,降低其資本充足水平,不利于其長遠發展,且需獲得銀保監會或其派出機構的批準。此外,商業銀行實施股權激勵或員工持股計劃至今仍在積極探索中,屬于無先例事項,在政策層面突破預計實施時間較長且具有不確定性。而《證券日報》記者發現,這一表述并非個例,此前同樣有實施過穩定股價方案的銀行也進行過類似的解釋。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