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4 09:23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盧夢勻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從披露業績的標的公司來看,有18家企業去年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超過3000萬元,其中8家的凈利潤甚至超過1億元。其余披露了業績的標的公司,凈利潤最低者也有136.22萬元,并且沒有凈利潤虧損的標的。
A股公司頻拋橄欖枝 新三板公司被買買買 今年以來新增案例41起,其中8起已實施完成
A股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公司的熱情依舊不減。據統計,以首次公告日為準,剔除已終止的,今年共有41起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公司案例,近兩月更有攀升的趨勢。
與此同時,今年以來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公司最終終止的情況也大大減少,體現了上市公司在選取標的時更加謹慎。從行業方面看,上市公司更偏愛信息技術、互聯網、生物醫藥行業標的。
并購失敗案例驟減
根據統計,以首次發布的公告為準,上市公司并購新三板公司的案例今年以來共有41起,去年同期為52起。這41起案例中,有8起已經實施完成。
經歷去年商譽減值高峰后,上市公司選擇標的時更加理性謹慎,從披露業績的標的公司來看,有18家企業去年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凈利潤超過3000萬元,其中8家的凈利潤甚至超過1億元。其余披露了業績的標的公司,凈利潤最低者也有136.22萬元,并且沒有凈利潤虧損的標的。
今年并購失敗的案例大大減少,截至目前僅出現5起,而去年同期的數量接近30起。至于并購交易失敗的原因,以往主要是估值產生分歧,而今年的5起失敗案例,終止的原因各有不同。
例如:赫美集團(現已更名“*ST赫美”)與英雄互娛換股吸收合并的案例,赫美集團一方面不斷收到問詢函,另一方面又被“*ST”;迪生力并購南菱汽車最終失敗是由于“標的公司股權結構復雜”;上海天洋收購玉蘭股份告吹則是因為雙方在規定時間內未能就簽訂協議達成一致。
交易金額方面,根據已經披露數據的25起案例來看,15起案例金額超過1億元,其中2起超過10億元。去年同期,共有27起并購交易金額超過1億元,其中4起超過10億元。
國資進場忙
A股公司傾向于布局有新經濟特質和有盈利的掛牌公司。上述41起并購中,標的公司來自計算機、通信和其他設備電子制造業、醫藥制造業、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的居多。
估值方面,從公布數據的案例來看,并購市盈率區間大多在10倍至19倍。估值最高的案例為歐普康視并購陽光醫療,按照陽光醫療2018年歸母凈利潤計算,并購市盈率達到24倍,但該起并購最后被終止。
由于新三板市場估值偏低,吸引了不少國資進場。統計顯示,在上述41起案例中,共有7起是國資上市公司并購掛牌公司,尤其以地方國企為主導。
例如:環球印務收購金印聯,環球印務的控股股東為陜西醫藥控股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股46.25%,實際控制人為陜西省國資委;航天動力收購瑞鐵股份的案例顯示,收購人航天動力的實際控制人為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從并購目的來看,行業整合、橫向整合依舊是主要目的,占比為31%,多元化整合則占比29%。
從支付方式來看,現金支付占比高達65.8%,股份支付、股份加現金方式支付相對較少。
安信證券的研報表示,從外部環境看,隨著IPO審核繼續趨嚴,科創板傾向于大市值“硬科技”公司,被上市公司并購不失為新三板掛牌公司謀求上市的可選路徑。在重組政策傾斜之下,2019年新三板公司被上市公司并購的熱潮或將持續。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