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 02:58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彭妍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智能存款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按日均規模分檔計息的產品,另一種是按存款期限靠檔計息的產品。前一種產品大多由傳統商業銀行推出,后一種則以民營銀行推出為主。
存款“江湖”中從來不乏黑馬,發軔于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在2018年面世后備受市場追捧,不少銀行紛紛跟進推出。但好景不長,這款“網紅”智能存款產品日前遭遇監管“下架”。
據媒體報道,5月初監管部門召開會議,要求對利率和存款金額掛鉤的創新存款產品進行清理和整頓,至今已有一個多月的時間。近日《證券日報》記者再次走訪調查發現,多家民營銀行智能存款產品已下架或售罄,并表示不再推出智能存款產品,但也有部分民營銀行智能存款仍在售,但是已經在收縮此類業務。
地方某銀行戰略發展部研究員王麗娟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民營銀行一般機構網點少、品牌影響力差,吸引存款的能力比較弱,存款利率相對較高。對民營銀行來說,一方面可以加大與外部互聯網企業的合作,拓展客戶來源,另一方面也要打造自身的業務特色,通過特色化的服務吸引客戶,進而沉淀客戶,獲取穩定存款。
部分國有大行暫停簽約智能存款
據了解,智能存款一般有兩種,一種是按日均規模分檔計息的產品,另一種是按存款期限靠檔計息的產品。前一種產品大多由傳統商業銀行推出,后一種則以民營銀行推出為主。
據媒體報道,今年5月初監管機構召開會議,要求清理停辦產品屬性為“根據客戶活期存款賬戶日均余額、參考定期存款利率、設置分檔利率的活期類存款創新產品”。緊接著,5月17日銀保監發23號文,明確要求整頓“結構性存款不真實,通過設置‘假結構’變相高息攬儲”的行為,以整頓違規高息攬儲等利率惡意競爭。
日前,《證券日報》記者走訪多家銀行網點發現,多數銀行已主動將智能存款類產品下架。除了建行和本身就沒有發行此類產品的部分國有大行之外,其他的國有大行均已經停售智能存款產品。
“有一款智能存款產品5月17日已經停售了。存量部分到期后自然終止,增量一律停發,不再允許新辦。現在系統已經不允許自動續期了,”某國有行工作人員向記者表示。
據悉,建行雖然停售了部分智能存款產品,但個別的智能存款產品目前還仍在售。例如,該行發行的“聚財”1號-9號產品已經停止簽約,產品到期也不再續約,但在2019年8月底之前,還可以簽約“聚財”10號產品。該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我行是5月份統一短信通知客戶,聚財1號—9號到期后不再續約,聚財10號這款智能存款產品主要是針對高端客戶,要求日均余額50萬以上。”
此外,據記者調查發現,多數股份行并沒有智能存款此類業務,個別有此類業務的股份行也已經停售。
民營銀行收縮智能存款業務
對于民營銀行而言,目前智能存款發行的現狀如何?記者了解到,部分民營銀行已經下架或售罄智能存款產品,并表示不再推出智能存款產品,但也有部分民營銀行智能存款仍在售,但是目前正通過調價、限量收縮此類業務。
據了解,民營銀行推出的智能存款,主要按兩種方式計息。一種是分段階梯式計息,例如某民營銀行的智能存款,按存期時間靠檔計息,存滿7天不足6個月年化收益率為3.8%,存滿6個月不足1年年化收益率為4%,存滿1年不足2年年化收益率為4.2%,存滿2年不足3年年化收益率為4.5%,存滿3年不足5年年化收益率為4.6%,滿5年可達4.7%。
另外一種是固定利率,約定固定期限和固定利率,也可提前支取。如果客戶選擇提前支取,可按照固定的年化收益率折合存款天數支付利息。
以某民營銀行為例,該行APP顯示智能存款產品“**寶”已經售罄。“我行的智能存款產品早在今年的4月初就已經停售,監管有統一要求。”該民營銀行告訴《證券日報》記者。
據悉,某民營銀行雖然在手機銀行APP上已經下架智能存款產品,但是對于之前購買過該產品的老客戶而言還可以再繼續購買,只是新客戶無法購買。另外,相比去年年底的高收益,智能存款利率已經不似往日,該款產品年化利率也從原來的3.98%下降至3.58%。
某民營銀行的客服人員表示,“雖然我行仍有智能存款在售,但是我行已經接到監管相關文件,智能存款規模已經逐步壓縮減少。”
另一家民營銀行客服人員告訴記者,“我行智能存款產品已經下架了,目前我行沒有類似產品。”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