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 11:25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蘇向杲 | [保險]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投連險的投資收益波動性都遠高于萬能險、年金險等保險產品,尤其部分權益類投連險賬戶會隨著股市大幅波動。
無論是保險產品,還是其他理財產品,歷史業績只代表過去,不能保證未來的投資收益。
近期,香港安盛保險的200余位投保人,購買的投連險出現了合計約4億元港幣的虧損。暴虧后,投保人發布的“維權說明”與香港安盛保險聲明中的一個沖突點頗為引人注意:投保人稱“我們得知,香港安盛發行的EVOLUTIONHKIF保險產品收益穩定、資金安全,就毫不猶豫地購買了該產品。”但出事后,香港安盛保險卻表示“客戶明白有關這類產品的投資風險需由客戶自己承擔。”
到底是投保人在高收益誘惑下“揣著明白裝糊涂”,還是香港安盛保險及相關銷售公司未如實告知風險,抑或是雙方都難辭其咎,這都有待進一步調查。但可以確定的是,投資者在購買投連險時以歷史業績、公司品牌、產品口碑等作為參考,而并沒有對產品本身的投資風險進行深入了解。
實際上,無論是內地還是香港,投連險的投資收益波動性都遠高于萬能險、年金險等保險產品,尤其部分權益類投連險賬戶會隨著股市大幅波動。比如,去年國內市場投連險賬戶雖未出現暴虧95%的情形,但也有投資賬戶出現近40%的虧損。這都是產品屬性決定的。
筆者并非是說投連險不合適投資,而是提醒投資者,無論那種保險產品,在投保前都要充分地閱讀保險合同、深入地了解投資風險,在投保時莫被保險公司、代理人、普通消費者口中的“漂亮歷史業績”所迷惑。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