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21 10:34 | 來源:證券時報 | 作者:未知 | [券商]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西南證券目前執業保薦代表人31人,其中7位的證書取得時間為2018年以后。而在2015年,西南證券保代數量是該數的兩倍左右。
西南證券投行業務日漸消瘦的背影,引發圈內一片唏噓。
在幾近停滯兩年之后,近期傳出西南證券投行業務即將恢復的消息。而在當前新市場環境下,這家券商投行業務能否重回主賽道還有待觀察。
此前,以并購重組和再融資見長的西南證券投行業務,一度風光無限,在并購重組業務上,甚至還遠超中信證券、中信建投證券,與華泰聯合證券互爭第一。
兩年近50項目
發布變更公告
日前有媒體報道稱,西南證券投行業務整改報告已獲監管層認可,各項業務均可開展,稱其為“投行滿血復活”。不過,西南證券相關人士對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表示,監管從未發文叫停公司投行業務,但從直接效果來看,的確兩年多沒有新增股權落地業務。
而據投資者反饋,近期致電西南證券咨詢投行業務情況時,該公司接受咨詢的人士表示,西南投行業務沒有暫停,投行部門一切工作正常,也在積極尋找項目中。
今年1月,西南證券甚至傳出裁撤投行部門消息,但很快被否認。但“被裁撤”消息的傳播,從側面反映出西南證券投行部門風雨飄搖的處境,以至于有其他券商“點名”要從西南投行挖角。
裁撤雖遭否認,但投行人員數量壓縮卻是不爭的事實。按照西南證券近三年年報數據,投行事業部從2016年底的314人降至2018年底的212人,投行人員在全公司的占比亦在不斷下降。
2016年6月和2017年3月,西南證券兩度遭遇證監會立案調查,涉及的相關項目負責人也被給予警告及罰款,新增股權業務被按下暫停鍵。
2017年7月,西南證券副總裁、董秘、投行業務事業部負責人徐鳴鏑辭職。這位“靈魂人物”的離去,不少投行業務人員也隨后選擇了出走。
中證協數據顯示,西南證券目前執業保薦代表人31人,其中7位的證書取得時間為2018年以后。而在2015年,西南證券保代數量是該數的兩倍左右。
對此,西南證券的回應是,目前投行部員工較2016年因投行項目被立案前的規模有所縮減,人員流失的原因主要是2016年和2017年兩次因投行項目被立案造成部分業務資格暫停,部分人員和團隊因項目轉投其他券商主動離職,系正常的人員市場流動。
而知情人士透露,西南證券投行業務骨干這兩年流失嚴重。2017年8月,原并購二部總經理梁俊離職。2018年之后,陳國潮、張海安、張雷、王曉行、汪子文等業務骨干也陸續離職。據中證協備案信息,梁俊、王曉行、張海安離職后暫未有新增任職信息,其余人則分別就職于長江證券承銷保薦、東方花旗證券、中天國富證券等。
西南投行的人員流失從投行項目角度也可窺得一二。以賽輪輪胎(原名賽輪金宇)為例,西南證券與其曾有多次合作,擔任其再融資的保薦機構。在2016年~2017年間,賽輪輪胎發布了4份更換保薦代表人的公告,均以“工作變動原因”而不再負責督導工作。
2018年4月,賽輪輪胎非公開發行的持續督導機構由西南證券變更為浙商證券,變更原因是“保薦代表人及西南證券中原主要負責公司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項目的工作人員因工作變動已任職于浙商證券或即將任職于浙商證券。”
根據中證協網站信息,賽輪輪胎更換的兩名保代蔣茂卓、秦日東均在2017年11月左右離職,并隨即加入浙商證券,任職至今。
康恩貝同樣在2018年4月將持續督導機構由西南證券變更為浙商證券,由上述兩位保代繼續負責持續督導工作。
上市公司雷曼股份、唐人神則將持續督導機構變更為中天國富證券,變更理由是“原并購重組獨立財務顧問主辦人(保薦代表人)及主要項目人員發生變動”。記者查詢發現,上述項目中涉及的4名保代/主辦人均已轉至中天國富證券任職。
此外,記者查詢公告還發現,自2017年以來,西南證券因人員變動而導致項目變更保薦代表人/項目主辦人的情況在50起左右,其中涉及的30余名業務人員多數已離職。
從風生水起到滑鐵盧
與近年來的低谷狀態不同,此前西南證券投行曾經歷過數年的“高光時刻”。
2014年,西南證券并購業務實現爆發式增長。在中證協公布的2014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排名中,西南證券股票承銷凈收入為5.90億元,排在行業第四;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2.40億元,排在行業第五;并購重組財務顧問業務凈收入2.38億元,行業排名第二。
西南證券2014年年報顯示,當年該公司投行業務實現營業凈收入9.35億元,同比增長190.79%;實現營業利潤4.31億元,同比增長889.31%。投行業務完成IPO項目2個,再融資項目17個,累計承銷金額338.85億元,在行業保持領先地位。西南證券擔任財務顧問的并購重組項目20家(按通過并購重組委家數統計),行業排名第一。
而在2016年后,西南證券投行業務遭遇滑鐵盧,兩度遭遇證監會立案調查,涉事項目大有能源和九好集團遭遇監管重罰。
對于西南證券而言,比處罰更加嚴重的是投行業務被按下暫停鍵。早在接受立案調查之時,證監會即要求,由于西南證券處于立案調查期間,證監會暫不受理該公司作為保薦機構的推薦,暫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具體負責的推薦,暫不受理該公司作為獨立財務顧問出具的文件。彼時,西南證券稱,預計公司投資銀行業務在立案調查期間將受到影響,并可能對公司當期經營業績造成一定的影響。
果不其然,其后的2017年,西南證券項目數量也一落千丈。在IPO方面,2017年西南證券發行2家,主承銷商金額11.32億元;2018年IPO項目顆粒無收。再融資發行方面,2017年主承銷金額為118.14億元,發行數量為7家,同比上年接近腰斬。2018年更是僅完成1單再融資項目,成交金額為4億元。
投行業務收入上,2016年至2018年,西南證券投行手續費凈收入逐年下滑。2017年下滑幅度最大,同比下降超過50%。
在連續兩次被罰之后,西南證券在2018年5月再次遭遇監管談話。起因是在大智慧重組并購項目中存在三類違規行為,西南證券總裁吳堅被要求到重慶證監局接受監管談話。
失去的兩年能否找回?
在瞬息萬變的資本市場上,錯過兩年的業務機會,西南證券能否重新回到主賽場?
此前數據顯示,在2016年6月西南證券首次遭遇調查時,共有10個在會的并購重組項目,9個IPO項目、13個再融資項目,以及21個處于輔導期的IPO項目。證券時報·券商中國記者追蹤其輔導期IPO項目的后續動向來看,大多數項目已另謀出路。
Wind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股權融資總金額已達5939.37億元,募集家數達268家。IPO過會率明顯有所提高,監管推動完善并購破產重組等機制,支持優質企業注入上市公司,券商投行業務迎來新機遇。
就參與券商排名來看,中信證券、中信建投、東方花旗證券位列前三名,承銷金額分別為1146.88元、637.81億元、604.05億元。而在2019年至今的股權承銷排行榜單上,尚未發現西南證券的身影。
而對于西南證券而言,錯過科創板的先發機遇或許更令人遺憾。截至目前,已有123家科創板企業獲得受理,已有超過40家券商參與其中。在開板之后,科創板各項工作緊鑼密鼓推進,已有數家科創板企業完成通關問詢,即將進入發行階段。
不過,鑒于西南證券已經在準備擴充團隊,能否在2019年下半年迎頭趕上,值得關注。
西南證券相關負責人向記者介紹,該公司領導對投行業務非常重視,曾多次為爭取業務恢復積極奔走。在風險事件后,除對風險項目的承做部門和相關責任人進行問責和處分外,公司未對投行其他團隊和員工采取裁員、勸退、減薪或降職,并采取各種措施盡力維護原有團隊的穩定。
目前,在西南證券投行留任的員工85%以上均為2016年以前加盟公司的老員工。除此之外,近兩年公司投行吸納了兩個新業務團隊合計約20名業務人員加盟,目前部分原流失的投行團隊正在與公司商談回歸事宜。
記者查詢中證協備案信息發現,2019年以來,共有5名保代新加入西南證券,其中4位均來自九州證券。
根據公開招聘信息看,近期西南證券投行北京五部、六部、深圳三部、重慶二部等部門均有招聘需求。從職責描述看,除對現有債券項目進行承做外,還可參與部門潛在IPO項目及一般企業財務顧問項目承攬、投行業務渠道建設、業務拓展等。
該負責人介紹稱,在業務拓展方面,公司堅持繼續發揮原有并購業務優勢的戰略方針,在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國資證券化、供給側改革、市場化并購、跨境并購等方面積極布局。目前公司仍有數十名原并購業務核心團隊成員在職,預計未來一年內將有多單項目落地。
該負責人還表示,在股權融資領域,將抓住科創板推出的機會,發揮前期在并購市場的優勢,在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上市方面積極布局,除了拓展和儲備項目外,借助科創板跟投方面的要求,全力打造“投行+投資”的新型資本中介業務。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