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17 09:14 | 來源:上海證券報 | 作者:盛波 | [新三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掛牌新三板后,受益于當時“新醫改”的政策環境,尤其國家在醫療器械采購方面,鼓勵優先采購國產醫療器械,并對醫療器械的研發投入大量專項資金,新眼光業績呈爆發式增長態勢,業績曲線由2005年創業之初的平坦逐漸轉向陡峭。
近期,又一批新三板公司啟動科創板上市計劃,包括新眼光、錦波生物、山大地緯等掛牌公司。
其中,新三板的老牌明星公司新眼光主營數字化醫療設備產品,其所處行業廣闊的發展前景和亮麗的業績使公司獲得了資本的加持。錦波生物是新三板市場首家“功能蛋白”生產企業,山大地緯則是知名的電子政務及電力行業的軟件產品供應商。如今,這些明星公司攜近千名股東啟程沖刺科創板,引來了各方的高度關注。
新眼光近期通過董事會決議,啟動科創板IPO申報相關工作,并授權管理層組織開展選聘中介機構、擬定各業務板塊調整方案和科創板IPO方案等工作。
新眼光從做眼科醫療儀器數字化改造起家,如今已經發展成為一家向醫療機構提供基于云技術的具有(AI 人工智能)遠程診療、無線高清手術影像應用、便攜式眼底照相機等功能的設備數字化產品,以及醫療設備數字化系統集成服務和醫療信息化方案的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產品包括眼底照相機數字化系統、裂隙燈數字化系統、手術顯微鏡高(標)清錄像系統、手術顯微鏡3D錄像系統、眼科HD- PACS系統、I-Station無線高清手術影像工作站等數字化醫療設備產品。
掛牌新三板后,受益于當時“新醫改”的政策環境,尤其國家在醫療器械采購方面,鼓勵優先采購國產醫療器械,并對醫療器械的研發投入大量專項資金,新眼光業績呈爆發式增長態勢,業績曲線由2005年創業之初的平坦逐漸轉向陡峭。2012年至2015年,新眼光營收復合增長率為98.53%;歸母凈利潤復合增長率高達108.67%。
由于身處頗具前景的行業和自身創造出的亮麗業績,新眼光彼時已是國內眼科診療器械市場的隱形冠軍,受到了資本的青睞。掛牌新三板之前,新眼光獲得上海創業基金會資金A輪融資,注冊資金增資1000萬元。此后,新眼光又獲得了鼎暉創投的3000萬元投資。
掛牌新三板后,新眼光在眼科醫療器械領域站穩腳跟的基礎上,逐漸躍出了賴以起家的細分領域,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領域。新眼光在2017年、2018年的財報中表示,除了專業眼科醫療顯示領域外,公司還拓展了神經外科顯示領域的數字化產品,并成功進入普外科顯示領域。
今年5月份,新眼光與騰訊醫療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同推進騰訊智慧醫院、覓影人工智能、電子健康卡等產品在醫療衛生健康行業發展,并針對行業特性共同研發創新產品,推進導診、輔助、覓影、智慧醫院等產品在條件具備區域內的試點項目上的開展。雙方還將依托各自品牌及資源,共同推廣相關的創新及應用,打造新型的商業價值,并迅速向政府和醫院進行廣泛推廣。
錦波生物是新三板市場首家“功能蛋白”生產企業,其自主開發的重組人源膠原蛋白是目前全球僅有的、明確擁有活性三螺旋構象的膠原蛋白,并且已經產業化。2018年公司營業收入為1.28億元,凈利潤為4340萬元。公司第二大股東是北京華醫濟世投資基金(有限合伙)。
山大地緯則是知名的電子政務及電力行業軟件供應商,2018年營業收入達到4.14億元,凈利潤達到8896萬元。公司第二大股東是中國人壽旗下的國壽成達(上海)健康產業股權投資中心(有限合伙)。
宣布進軍科創板,這些公司是否有這個底氣呢?從行業上看,新眼光符合科創板生物醫藥領域中“高端醫療設備與器械及相關技術服務”的標準,并連續兩年凈利潤為正且累計超過5000萬元,基本符合科創板上市標準一的要求。錦波生物、山大地緯在行業上同樣符合科創板標準,財務標準也基本符合要求。
值得關注的是,這3家公司的股東人數都非常多。作為新三板最早的做市股,新眼光的股東戶數高達769戶,僅次于科創板上市申請已被受理的兩家公司——先臨三維和凌志軟件。由于曾經采取做市交易方式,山大地緯現有股東133名,錦波生物也有122名股東,“三類股東”是回避不了的問題。前期申報科創板的28家新三板企業中有7家含有“三類股東”,根據最新問詢情況進展,部分公司如映翰通、貝斯達仍舊對“三類股東”進行了穿透;西部超導在首輪問詢回復函中就詳細披露了“三類股東”備案、設立、減持、合規等信息。
在新眼光的股東中,不乏做市券商。目前,仍有安信證券、華龍證券等11家做市商持有新眼光的股票,其中天風證券和東方證券的做市專用賬戶還擠入了新眼光的前十大股東,分別為第二、第八大股東。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