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6 11:10 | 來源:新京報 | 作者:孫曉萌 | [汽車]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Car2Go中國方面表示,自2016年進入中國并開展汽車分時租賃服務,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都不斷發生變化,“不得不在此與您告別”。
Car2Go于2016年4月正式進入中國,并首選在重慶進行投放和運營。
繼友友用車、EZZY等共享汽車平臺宣布停止運營后,戴姆勒旗下汽車租賃公司產品即行Car2Go也宣布將于2019年6月30日正式結束在中國的汽車分時租賃運營。
此次退出中國市場,Car2Go中國方面表示,自2016年進入中國并開展汽車分時租賃服務,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都不斷發生變化,“不得不在此與您告別”。
即行Car2Go宣布6月底停運
Car2Go在其微信公眾號上宣布暫停在重慶的日常運營,并將于2019年6月30日正式退出中國市場。同時,即行Car2Go宣布將采取具體的措施確保用戶押金和賬戶上的資金得以悉數返還。對于滿足押金退還條件的會員,即行Car2Go提前啟動押金自動退還程序;對微信公眾號錢包賬戶尚有余額的會員也已啟動退還機制。
新京報記者在企查查上查詢到,即行Car2Go是一家租賃有限公司,由戴姆勒全盤收購,提供出行服務,覆蓋全國多個運營城市。據悉,Car2Go于2016年4月正式進入中國,并首選在重慶進行投放和運營,后將范圍擴展至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
此次退出中國市場,Car2Go中國方面表示,近期即行Car2Go已經不再活躍,并暫停了重慶的日常運營。2016年即行Car2Go進入中國并開展汽車分時租賃服務至今,市場環境和客戶需求都在不斷發生著變化,“不得不在此與您告別”。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即行Car2Go中國官方網站已無法登錄,APP上也顯示站點暫無車輛可用。隨后新京報記者致電Car2Go官方客服電話得知,由于運營調整,目前北京地區個人用戶無法在APP上使用分時租賃業務。若想繼續租賃Car2Go車輛,只能前往北京地區奔馳4S店與經銷商進行溝通,租賃費用以官方公布信息為準。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Car2Go使用的是奔馳smart和騰勢電動車兩種車型,在保養、運營方面投入的資金都比其他共享汽車高出很多。再加上“低消費”的運營模式難免會加大企業資金壓力。
傳Car2Go或并入蔚星科技
對于Car2Go的未來,有猜測稱其或將被并入到戴姆勒與吉利成立的新出行公司中。
3月28日,戴姆勒股份與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宣布,雙方將成立合資公司并在全球范圍內聯合運營和推動smart品牌轉型,致力于將smart打造成全球領先的高端電動智能汽車品牌,新成立的合資公司總部將設在中國,雙方各持股50%。
5月9日,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新增對外投資,與戴姆勒移動服務公司共同出資成立蔚星科技有限公司,雙方各自認繳出資8.5億元,各占50%的股權。蔚星科技有限公司注冊資本達17億元。
據公開信息顯示,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定位于“大出行生態領域產業投資商與運營商”,旗下子公司包括曹操出行、小靈狗出行、左中右微公交、錢江摩托、國鐵吉訊、太力飛行汽車、Joma、易保科技、吉利商旅等,下設新能源、出行服務、未來出行、線上生活和未來科技等業務群。
據此,有業內人士推測,Car2Go可能正在為并入新公司而進行內部調整。不過截至目前,并未有官方消息公布。即行Car2Go是否會重新在中國運營,或以何種形式運營都尚未可知。
共享出行企業仍存運營困境
事實上,在即行Car2Go宣布退出中國之前,早有一些分時租賃平臺退出競爭。
2017年3月10日,國內電動車分時租賃公司“友友用車”稱,由于投資款未如期到位,決定停止運營。友友用車線上APP、服務器及線下客服、車輛租賃業務均已停止服務,后續將接受用戶退款。
2017年10月,共享汽車平臺EZZY也對外公告稱,公司已終止EZZY平臺的服務,并開展清算及清償工作。EZZY共享汽車平臺CEO付強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EZZY的失敗在于在成本管理上沒有做好。“如果EZZY的客單價在30元左右,那么他們很有可能要為此支付60元的成本。”2018年5月20日,麻瓜出行共享新能源汽車也正式停止服務。
首汽集團旗下共享出行公司GoFun相關負責人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共享汽車車損概率和相應產生的金額較大,且用戶使用過程中出現違法概率較高。僅過去一年,GoFun平臺就產生超20萬條違法記錄,其中用戶主動履約率近40%,被動履約率超50%,如不及時干預和處理,會嚴重影響平臺正常運營。
另一方面,目前共享汽車用戶滲透率在我國仍然不高。市場研究和咨詢公司君迪發布的《2019年中國消費者共享汽車使用情況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對共享汽車領域的分時租賃服務處于“嘗試期”,品牌忠誠度不高。
此外,實際使用過程中用戶體驗不佳,也可能阻礙分時租賃服務的普及。上述調查報告顯示,中國消費者在使用分時租賃服務時,對服務體驗的關注度遠遠高于汽車品牌本身,消費者最看重的前三大因素分別是還取車方便(29%)、價格及服務(27%)、安全及保險(26%),而關注汽車品牌的用戶僅占5%。
需求端增長乏力的同時,平臺運營也是困難重重。《2019年中國分時租賃行業研究報告》顯示,分時租賃成本投入主要包括車輛購置、運營網點建設、車輛保險投入的固定成本,以及車輛折損、停車費用、技術開發維護費用、車輛管理費用、用戶端營銷費用等運營成本,而收入卻幾乎全部來自于車輛的租金。由于分時租賃本身的產品定位和用戶運營策略,共享汽車的租賃價格幾乎是網約車和出租車的一半,且訂單又在很大程度上受限于品牌規模,依照現有的商業模式,運營者很難達到收支平衡,并存續發展。
GoFun出行總裁兼首席運營官譚奕也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共享汽車屬重資產、高成本行業,前期需要極大的成本投入。另外,共享汽車平臺與傳統的互聯網平臺不同,不能靠急切融資、快速燒錢來實現局部模式的復制,規模化發展更需要因地制宜。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