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6-06 10:53 | 來源:證券日報 | 作者:彭妍 | [銀行]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資管新規逐步實行,明年非保本理財、保本理財全部變成凈值型理財產品,建議不用的錢盡量放長期。長遠來看,保險產品是很好的配置方式。
資管新規發布已滿一周年,市場各方隨之調整和轉向。特別是銀行理財市場中凈值型產品發行量持續增加。同時,上市銀行2018年年報數據也印證了這一點,凈值型理財產品規模占比提升。
據《證券日報》記者統計,雖然今年以來商業銀行的凈值型理財產品發行量同比大幅增加,但記者近日走訪北京地區多家銀行網點卻發現,不少銀行雖然有銷售,但凈值型理財產品并不是銀行的主推產品。其原因在于,對于凈值型理財,大眾還需要一個接受的過程。而在理財產品收益率預期仍下降的背景下,長期限且鎖定收益的保險產品更受投資人青睞。
凈值型理財產品增多
但仍不是主打
資管新規要求“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產品應當實行凈值化管理”。從2018年下半年開始,商業銀行紛紛加大了對凈值型理財產品的研發。
近日《證券日報》記者探訪多家銀行網點,但記者發現,雖然部分銀行發行的理財產品近半數為凈值型產品,但凈值型理財產品并不是銀行的主推產品。在走訪過程中,許多銀行的理財經理向本報記者熱情地推薦保險產品。
“凈值型產品一直都有,資管新規發布以來,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數量越來越多,未來固定收益類產品將會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凈值型理財產品。”某國有大行支行網點理財經理告訴記者。
另一家股份制行的理財經理在得知記者咨詢凈值型理財產品的需求后,主動向記者推薦保險產品。該行的理財經理表示,目前該行有萬能險、年金險以及分紅險。
某城商行的理財經理告訴記者,資管新規逐步實行,明年非保本理財、保本理財全部變成凈值型理財產品,建議不用的錢盡量放長期。長遠來看,保險產品是很好的配置方式。
記者了解到,目前雖然商業銀行整體凈值型產品增多,但是各家商業銀行網點的理財經理在推介時并沒有十分賣力,其原因主要是,大眾對凈值型理財還有一個接受的過程。此外,在預期收益仍將下降的背景下,很多長期限的保險產品提前鎖定收益,更受投資人青睞。
上述股份制銀行經理表示,利率一直處于下行的趨勢,很多理財產品期限并不長,在到期后還要接續其他產品,這當中一方面存在空檔期,另一方面收益也普遍不高。“所以長期來看,建議您購買保險產品比較合適,可以享受較高的收益。”
從上述城商行理財經理推介的保險材料可以看到,該理財經理推介了兩款產品,一款產品保證本金且保證最低年化收益2.6%,預期年化收益為5%;另一款終身年金保險產品,如不用資金,可放保險賬戶,按照4.025%年復利計息,如需用錢,也可以減保或者保單貸款,不限次數。
多位理財經理表示,“在資管新規的要求下,未來理財產品向凈值型理財產品的轉變是大趨勢,而利率一直處于下行趨勢,從長遠來看保險就是不錯的選擇,不僅收益率高而且有保障”。
一季度共有
1313只凈值型產品募集
《證券日報》記者根據中國理財網數據統計,募集起始時間在今年一季度的凈值型銀行理財產品共計1313只,而2018年同期凈值型理財產品僅有433只。
從各家上市銀行年報也可以看到,隨著2018年資管新規和理財新規的落地,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加速。
浦發銀行年報顯示,該行積極落實資管新規要求,加快個人理財業務轉型,構建了集現金管理類凈值、類固收凈值、債券類凈值、項目類凈值為一體的多元化凈值產品體系,推出天添盈增利1號、鑫盈利、鑫盈利穩利、熠盈利等個人凈值型理財新產品,新推天添盈增利系列產品規模接近千億元,凈值理財產品規模突破4000億元,占比提升至48.68%。為理財經理配備多樣化的經營管理工具,提升三方代理服務能力,理財經理人均產能提升明顯。
中信銀行年報顯示,銀行理財方面,其積極應對資管新規要求,全力推動產品凈值化轉型,截至去年年末,該行個人凈值型理財產品存量規模占比較2017年年末提升25.98%。農業銀行年報顯示,該行凈值型產品體系構建完善,凈值型產品規模超過5000億元。
此外,中國銀行去年穩步推進資產管理業務轉型發展,加大凈值型產品發行推廣力度。而屬于較早進行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的招商銀行,在2018年僅披露了符合資管新規凈值管理要求的凈值型產品,占理財產品余額的14.04%。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